前段时间,大家对电影【第一炉香 】的讨论很多,当然主角都集中在男女主身上,很少有人讨论梁太太的两个丫鬟。
这两个丫鬟的名字挺特别,分别叫睇睇和睨儿 ,这是什么意思呢?
电影【第一炉香】中的睇睇和睨儿
睇和睨都是目字偏旁,和眼睛有关,都是斜着眼睛看的意思。
除了眼睛,我们汉字中的耳朵、眉毛都大有讲究,比如常说「耳大有福」「眉长长寿」,这些说法靠谱吗?今天咱们就来仔细讲讲。
01
为什么说耳大有福?
有一种说法:孔子名「丘」,是因为其头顶凹凸如山丘,而同为先秦圣贤的老子,名为「李耳」,则是因为他耳朵大。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是一尊宋代老子石像,耳垂雕刻得十分饱满,垂至肩头。
耳字,商代甲骨文就是人耳朵的简笔画,后来渐渐变为如今模样。
上图分别为耳字的商代甲骨文(图1、2)、金文 (图3)、战国大篆(图4)、小篆(图5)
李耳字「聃(dān)」,这个字指的就是大耳垂。同音字「耽」也是大耳垂之意,耳垂大得垂到了肩膀上,由此引申出承受之义,后也表示沉迷。表示耳垂的还有耴(yì)字,这个字的小篆就有点象形的意思了。
耴字的小篆
在其左侧加「车」,则为「辄(zhé)」,表示古代车箱左右外翻的部分——形似耳朵,也名「车耳」。春秋时期郑穆公
的孙子公孙辄,便以「子耳」为字。
民间相面术,认为耳大是福相,喻示富贵长寿。有一种解释是,因为外耳一生都会生长,长寿的人自然耳大,民间传言是倒置了因果关系。
著名的大耳朵历史人物,当属刘备,【三国志】记载他「顾自见其耳」,即耳朵大到自己可以看见,这肯定是夸张之辞了。到了【三国演义】,刘备就总是被对手骂作「大耳贼」。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纪灵 大骂刘备是大耳贼
【山海经】里写了一个「聂耳国」,那里「为人两手聂其耳」,人人耳朵大到要用手握着才能行走。此处聂字当为「摄」之义。
聂耳国人
至于聂字本身,其实是「耳」的叠加,小篆写作:
繁体楷书作聶,所以说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的作曲者聂耳,名字算下来有四只耳朵。这个字本义是指附耳私语、交头接耳。
古代还有一种摧残耳朵的刑罚,【司马法】记载:「小罪聅,中罪刖,大罪刭。」刭(jǐng)为砍头,刖(yuè)为断足,聅(chè)字从耳从矢,会意以箭穿耳。这也得看看执刑人的箭法好不好,要是一不小心射到其他地方……嘶……
古代战争中,要以杀敌数量计算战功,若杀敌很多,首级不便携带,就割取左耳代表敌人,这也有专门的汉字来表达,金文写作:
从耳从戈,表示以戈割耳,后来隶定为「聝(guó)」。它的近义字是「取」,表示以手取耳,甲骨文和金文写作:
02
古人喜欢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耳常常与目并称,马王堆汉墓帛书即有「耳目聪明」的表述,耳朵灵敏为「聪」,目光锐利为「明」——形容头脑清楚的「聪明」一词,正是由此而来。
目字,【说文】解释「人眼,象形」,甲骨文和金文特别生动,眼字的金文看起来眼尾上挑,颇为妩媚。后期金文慢慢由横写变为竖写,到了小篆笔画渐方。
上图分别为眼字的甲骨文、金文、后期金文写法、小篆
「目」的同义词「眼」,其声旁艮字小篆是目与人形的组合,本身也有眼睛之义。
眼字的小篆
【史记】鸿门宴一段,樊哙 瞪着项羽,「目眦尽裂」。眦(zì,也写作眥)是指眼眶。有个成语「睚眦必报」,睚(yá)指眼角,睚眦 就是发怒瞪眼睛——通常只值得人瞪一眼的小矛盾,非要恶狠狠报复回去,所以这个成语是形容心胸狭窄。睫字【说文解字】里还没有,但有「䀹」,释为「目旁毛也」,也就是睫毛;眼皮则称为「睑」。
现在很多人以长睫毛、双眼皮为美,但古代很多仕女画却是单眼皮,秦始皇陵兵马俑也都是单眼皮。
秦兵马俑是单眼皮
全世界只有东亚一些族群拥有单眼皮基因,有一种说法认为,早期华夏族人大都为单眼皮,因此也以单眼皮为美。后来随着民族融合,基因「大杂烩」,汉人双眼皮才多了起来,审美也渐渐改变。
不过这种说法尚且存疑,因为商周、汉代,其实都有不少双眼皮形象的文物留下来。
汉代著名的说唱俑就是双眼皮
0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古人就觉得可以从眼睛的状态判断出一个人的品行善恶。眼睛明亮总是讨人喜欢的,曹植【洛神赋 】就用「明眸善睐」形容美人目光流转、灵动可爱。睐(lài)字是指转动瞳仁去看。看字小篆写作:
本义是把手放在眼睛上方遮住阳光,以便远望——这个动作俗称「手搭凉棚」「张望」「张看」。
作家张爱玲有散文集名为【张看】,自然是个双关语,既表达了注视打量之意,又可代表「张的看法、见解」。
「明眸」的反面是「眛」,指眼睛昏暗不明,与它相近的还有「矇」,指瞳孔被蒙蔽,可能是患了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再严重一点,眼睛完全看不见了,就是「盲」,近义词是「瞽(gǔ)」,舜的父亲「瞽首」就是一位盲人。先秦时宫廷常以盲者为乐师,【尚书】便有「瞽奏鼓」的记载。
图为开封的师旷 雕像,师旷是春秋时期的盲人乐师。图片来源网络
04
为什么长眉代表长寿?
眼睛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晋书】记载,名士阮籍 嘴上不评判他人,但爱给人脸色看。官员嵇喜来访,「籍作白眼」,令嵇喜不快而去。嵇喜 弟弟嵇康听说后,带着酒和琴去拜访,阮籍大喜,「乃见青眼」。
白眼即翻白眼,这样看人表示轻蔑,而青指黑色,青眼即露出黑色眼珠,也就是正视对方,表示尊重喜爱。青睐、垂青等词即由此义而来。
「盼」是指眼睛黑白分明,这幅金代壁画中的菩萨,特地以白粉染眼白、墨笔勾勒出眼珠,显得神色清明、生动。
与目相伴的眉,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部件,眉开眼笑是喜,横眉立目是怒,眉头轻蹙是愁……【说文】写道:「眉,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额理也。」许慎 觉得眉字的小篆上部的两个折笔是描绘额头的皱纹,目上方的「∫」是象形眉毛。
眉字的小篆
其实商代甲骨文里也有折笔,都是对毛发细节的刻画,周代金文更加生动。
左、中为眉字的两种商代甲骨文写法,右侧为眉字的周代金文。
与耳朵类似,古人也认为眉毛长者会长寿,其实也是因果倒置。「眉寿」常用为祝寿之辞,【诗经·七月】就有句「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为酿制春酒,以求长寿。
寿星的标志就是两道长眉
如果眉毛既长且白,就更有世外高人之感,如武侠作品中的白眉大侠、白眉道人 等。图片来源:电视剧【白眉大侠 】
关于眉毛的审美,也随着时代潮流而变化。古代称女子的眉毛为蛾眉,蛾指蚕蛾的触须,长而弯曲,弧度优美,尾端尖细,形态与其相仿的眉毛,是较长时期内受到公认的「美眉」。当然也有不符合这种主流的,比如唐代女性曾流行画一种粗短俏皮的「桂叶眉」。
上图分别为【韩熙载夜宴图】中弯弯的蛾眉、【簪花仕女图 】中粗短的桂叶眉。
到了清代的【红楼梦】中,贾宝玉见到林黛玉,在意的则是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眉毛细而淡,如轻烟,又是别样的风情。
林黛玉似蹙非蹙的眉毛
古代男子则以剑眉星目为美,星目是指目若朗星,剑眉是指眉形笔直、末端扬起,如挑起的利剑,英气勃勃。这种审美贯穿古今,现在的武侠剧、历史剧,依然喜欢给男性英雄们画出剑眉。
∨
往期内容回顾
我夸同事是猛男,他却把我揍了一顿??
「家」不是指屋里有人,而是屋里有猪!
如果给古人发哈哈哈,他会让你多喝热水
今天要说的每个字,都能让你闻之色变
古人穿衣服真野,一本正经露屁股!
吃口肉而已,怎么还吃出鄙视链了?
日
在?来看看鸟
祺贵人 被打死那天的雨,其实叫___
草
繁体字、简体字,谁比谁高贵?
日常迷信?当然是靠汉字啊(误)
撰文 | 宰予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19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