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为什么精神类药物会使人变胖?

2011-11-24知识

啊,这题,我尽量回答地通俗易懂~要搞清楚药物的副作用, 首先要搞明白药物是怎么起作用的。

针对 精神病性症状(Psychosis) 的病理机制有几个假说,其中一个假说就是多巴胺通路假说。

而目前的抗精神病药物几乎都是针对多巴胺(Dopamine)下功夫的。

这就要提到多巴胺的四条通路(指多巴胺在体内传播的路径):

一、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

这条通路主要有两个作用。 ①产生欣快感(奖赏机制)。②对于当前情境作出快速评估,决策。

欣快感很好理解,多巴胺是一种大脑分泌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水平高的时候,人会很开心,很兴奋,有很多吸毒、物质滥用的就是因为这个而上瘾,因为这条通路会不断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奖赏|。(所以会有那种物质滥用诱发的精神病性症状(Drug-induced psychosis))

但是,影响欣快感的同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快速决策系统。当多巴胺分泌过多时,我们的决策系统会变得异常活跃,简单来说就是会变得过度敏感、过度反应。 这就是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妄想、幻觉产生的基础。

比如,本来简单的和他人的目光接触,演变为「他为什么要盯着我看?他是不是想害我?「」刚才那个路人碰了我一下,他是不是借此在我饭菜里下毒?」 由此产生的妄想、幻觉,也就是精神病性症状中常提到的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s)。

补充说明:阳性症状 -任何行为或思想上的变化,如幻觉或妄想

目前 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逻辑,就是阻滞多巴胺受体, 受体接受不到多巴胺了,那么就相当于多巴胺的活跃度下降,给原本过于活跃的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降降温]。

二、中脑皮质多巴胺通路:

这一条通路主要和大脑的前额叶相关。 前额叶在大脑结构中承担着相对高级的功能,包括认知、思考、动力、社交。 和大脑的其他区域不同,前额叶显得相对「高级」。与之相反,比如,脑干主要是影响呼吸、影响心跳,这都是一个生物为了活着,发展出的相对基本、低级的功能,而高度发展的前额叶是[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很大原因,因此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精神病性症状中,这一条与前额叶相关的多巴胺通路,恰恰不那么活跃, 体现出机能的衰弱。因此造成的表现是,认知功能受损,社交功能退化。也就是常说的,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s)。

补充说明:阴性症状:指人们似乎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孤立,对日常的社会交往不感兴趣,而且经常表现得没有感情和平淡

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让多巴胺受体阻滞,接收不到多巴胺),可能会加重阴性症状。 不过这种副作用已经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新一代)中得以改善,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在降温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的同时(即减轻阳性症状),增加中脑皮质多巴胺通路的活性(减轻阴性症状)。

三、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

这条通路是锥体外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控制着运动神经,如果有问题可能会产生帕金森病。 这条通路的过度活跃,可能会产生运动机能亢进(比如舞蹈症、局部抽搐)。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这条通路本身没有大问题。但是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是专注于多巴胺的, 我们很难控制多巴胺在具体某个通路上的活动如何,所以当给药时,影响到通路一,就会影响到通路二、三、四。也就产生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①静坐不能(Akathisia):表现为烦躁不安,不能静坐或静卧,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走,可伴有不自主运动。

②急性肌张力不全:表现为眼、面、口、颈等局部性肌痉挛所致的怪异表现。

……

四:结节漏斗多巴胺通路:

从下丘脑发出投射到垂体前叶,影响催乳素的分泌。

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一条通路本身没有大问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对这条通路有所影响。多巴胺受体D2被阻滞后,会引起催乳素升高,引起泌乳现象(即使未怀孕),月经紊乱等。确实在病房里,经常会看到,刚进来比较瘦弱的女孩子,吃药吃了一个多月之后,体重明显上升,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s)的副作用,包括:锥体外系症状(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不全等)、引发泌乳,月经紊乱等。其余的副作用通常还包括体重增加(其他答主回答的比较全,这里不再赘述)、口干、便秘等。

副作用这么多,我该怎么选择?

总的来说,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帮你匹配合适的药物,这通常需要一些「试验」和耐心。 不是副作用越小就越好,虽然副作用小,但这药可能对你也没有用 而且不是所有的副作用对每个人来说都同等重要。 比如,一个肝功能代谢本来就不太好的人,可能不适合药物A(药物A对肝脏的影响更大,但疗效更好),更适合药物B;而另一个没有代谢问题的人,可能就适合药物A多一些(但是肝脏负担重一些)。副作用只是我们选择药物时考虑的其中一个维度。

以上,就是关于抗精神病药物如何起效,以及副作用的基本原理,祝好。

「英国KCL在读心理学硕士,平常更新强迫、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情绪管理等科普,可点赞、关注,谢谢~~」

之后会继续更新相关科普。

其它回答:

参考文献/链接:

Kapur, S., Mizrahi, R., & Li, M. (2005). From dopamine to salience to psychosis—linking biology, pharmacology and phenomenology of psychosis. Schizophrenia research , 79 (1), 59-68.

Seeman, P., Schwarz, J., Chen, J. F., Szechtman, H., Perreault, M., McKnight, G. S., ... & Sumiyoshi, T. (2006). Psychosis pathways converge via D2high dopamine receptors. Synapse , 60 (4), 319-346.

https://www. rethink.org/advice-and- information/living-with-mental-illness/medications/antipsychotics/

http:// weixin.incongress.cn/zh jsknotes.do?method=getNotesByIdLMV2&openid=oOvhCszrzfhwqao3VoafNPPP5hW4&notesId=3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