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改革过程中出现案多法官少等问题时,各部门早已悄然消退,无人再理会一名法官一年全负荷工作究竟能办理多少件案件的拷问,只剩下用人捉襟见肘的院长和欲哭无泪的法官。
特别说明:经知友反馈,本回答只是众多法院工作的缩影,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
如果嫌全文太长,看这部分,你就知道为什么改行,为什么要限制出口了。
一个法官的真实生活状态,或者说工作状态。因为几乎没有生活。
沿海发达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政府所在的区、及其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一个法官真实的工作状态,是早晨7.20出门,晚上到家已是10点,匆匆忙忙洗漱完毕就得睡觉,不然明天起不来。
周末,不存在的,疑难复杂案件,需要专题研究法律适用的案件,得周末留出整块的时间研究。
但累其实不是法官压力的最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zr太大。被追究zr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而是取决于定时炸弹 ,不知道啥时候会炸。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处理2.3个以上的案子,其中1个标的还是上亿的,真的很难保证其中哪一个不会出问题。身边有t duo被zz、px的例子。只是因为各种因素,没有广而告之而已。如果是故意枉法裁判被追责,那没什么好说的的,自作自受,但很多时候,并不会因为自己小心谨慎,就会避免被追责。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今年作为非速裁庭的审判单元(1法官+1助理+1书记员)收案超过665件(没有套案,即5个以上原告或被告相同的案件)。
每个工作日平均要处理2.3个以上的案件。
而且难度不低,案件是经过两个关口筛选过的。
当然有简单的,但很少,因为已经经过两道筛选:
第一,可以调解撤诉的,立案前的纠纷多元化解组织已经化解了。
第二,法院的速裁庭再筛选一道。经过前两个关口筛选的案件才会到业务庭。
结果就是:
1--一半以上的案件是需要开庭2小时以上。
2--三分之一以上的案件需要开两次庭(因为建工合同、合伙纠纷等,需要鉴定审计)。
一个案件在审判单元会经历些什么工作呢?
第一步,法官助理审核是否有管辖权?原告的保全。追加当事人、反诉等。
第二步,法官助理或书记员送达传票、诉状副本等应诉材料。工作很繁琐,电话通知,系统电子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
第三步,好不容易送达成功后,开庭审理,再简单的案子,1小时起底。很多案子需要开两次庭(因为建工合同、合伙纠纷等,需要鉴定审计)。
第四步,写判决书,疑难复杂的分步向庭长、分管副院长、院长、审委会汇报。
第五步,发判决书。电话通知,系统电子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
第六步,装订卷宗归档。
途中,需要在案件管理系统中处理很多流程节点。
所以,知道为何会辞职了吗?
第一,工作量亚历山大,工作日不加班,周末不加班根本完不成。 一天处理3个案件。算上三个人的工作量,8小时*3人/3个案件=小时。每个案件8小时,1个案件的工作量在8小时根本完不成。因为开庭时,需要同时占用法官和书记员两个人的时间。
第二,终身追责。 还记得内蒙古分管刑事的副院长吗?一个案子, 把有工作写成没工作,没有向被告人单位送达判决书。分管副院长不是承办法官,都被判处玩忽职守罪 。结合1天需处理3个案件。对于法官来说,1天内开3个庭,出三个判决书。这样的失误,很难保证不犯。
第三,责任重大。 有句话叫,你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对于经济庭、破产庭、执行局,标的动不动就上千万,上亿(基层法院)。人生不至于,但这么大的标的,而对于当事人的影响确是巨大而沉重的。当事人不较真才怪。然而, 法官没时间较真,毕竟一个案子再难,标的再大,一个案件也只是法官一天三分之一的工作量。
除了业务工作,还有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扶贫,法治宣讲,三会一课………
最后的话,
这是已经倒下的「人面猪笼草」毛宇翔法官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