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最近看到一条热搜:#台湾歌手千百惠定居成都#。
理由很简单:安逸。还写了首歌,就叫【留在成都】。
毕竟成都,一直有种致命的吸引力。
——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一到节假日社畜涌入最多的城市。
——唯一入选「全球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中国城市。比邻的是冰岛。
朋友圈里一搜索,超过一半的人都在成都留下过痕迹。
太好吃了、太好玩了、太安逸了。
更重要的是,在成都,你会感受到成都人身上一股「牛逼劲」——
你有你生活的优先级,
我有我生活的优先级。
你赚钱、你奋起、你工作生活不分界,但我做自己。
焦虑在成都不过夜。
工作再苦再累,去贰麻酒馆买醉。生活再难再险,龙门阵摆在公园。 「想弄么多干啥子?」
今天这篇文章,读完你大概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什么叫: 「我在哪都挺好的,我在成都爽翻了。」
1
成都人朋友圈最高频词:
太阳。
理由:要进行光合作用。
成都人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晴天。
天气更好一点,还会看见雪山。
2
公司老板甚至会带头晒太阳。
员工随后会摸鱼跟上。
3
别瞎对一个成都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比如喊他少打麻将多赚钱,即使你是首富,
你也会被怼:
关你屁事。
4
成都不想上班的理由很多样。
——小吃街奶茶店不营业:
「双休。」
——冰粉店不营业:
「天气转凉。」
谁看了不附议一句:
「成都人,真有你的!」
5
成都社畜还写了首歌: 【老子明天不上班】。(来自成都歌手谢帝)
专辑名叫:
【要的就是一种随意】。
6
成都人咋生活?看成都人的精神图腾就知道了。
熊猫。
你问为什么熊猫在树上睡觉不会掉下来?成都人: 当然是因为他们懒得掉下来 。
7
成都人确实对很多事都看不上。
比如为了犯不上的事瞎打架:
比如为了犯不上的事搞乱自己的生活:
朋友@雷点五四 精准总结了成都人吵架的特点: 调门高,时间长,回合多。
「你要爪子嘛?」
「你要爪子嘛?」
「你要爪子嘛!」(意思是:你要做什么)
东北人@武侯烤冷面 围观下来,有个疑问呼之欲出。「竟然没动手?!」
成都人答:不值当。
8
成都人也很少着急。
成都人赴约有句口头禅:马上!
第一遍「马上」,表示知道了。
第二遍「马上」,表示打算开始。
第三遍「马上」,不,此时成都人会切换另一句口头禅:
"着啥子急嘛!"
9
这一点在成都出租车司机身上尤其显现。
巴蜀笑星李伯清讲在成都打车,
进去,坐下,砰,门关了,五米之后,司机才会慢悠悠地回头:
「朝哪儿走嘞?」
「懒哇懒哇的。」
10
成都人有更在乎的。
美食。
比恩格尔系数,成都一马当先。
别的城市打工人日常花销 TOP 3:房租、房贷、车贷。听起来就很沉重。
到成都画风都变成;
花销 TOP 1 :吃。
11
成都人有在意的底线。
「毛肚不要紧到烫,
生活不要鼓到犟。
鸭肠不要紧到煮,
人生难免有点苦。」
12
成都人对待生活的方式,就如同他们说话的方式。
颜色很丰富:
白不是白,是「迅白」。
黑不是黑,是「黢黑」。
滋味得可感:
酸不是酸,是「揪酸」,
咸不是咸,是「椒含」。
仔细听,每一个标点符号都透着对生活的热情。
13
这份热气能抵得住任何事物的入侵。
【猫和老鼠】的方言版之一,就是四川话。
在成都,没有 Tom and Jerry ,
只有「 假老练」和「风车车」 。
(注:假老练,没有经验的人还冒充经验十足。代指Tom。风车车,指川西的一种风车玩具。代指Jerry。)
14
成都人甚至改编了这一幕:
【麻将害猫】。
Tom 和朋友搓了一个通宵的麻将,唱着改编版的【常回家看看】。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
狐朋狗友, 我们搓上八圈。」
不要试图同化一个成都人,成都人会反手把你同化。
15
不信你落地成都就知道了。
这是只在成都会发生的事:
别的机场的绿植:绿萝,吊兰,万年青。
双流机场的绿植: 茄子,玉米,七星椒。
官方还补充了:
你们对成都观察得不仔细。
再仔细找找,还有 葫芦和小南瓜、向日葵。
你在北上广的悬浮感,会被成都一秒拽落地。
16
成都人很少慌乱。
成都人朋友圈另一个高频的词是:
地震。
地震来了,成都人的第一反应是,拿手机。
「人不会跑,但朋友圈一定得发。」
没等热搜,靠着朋友圈连续 20 条的相似动态,基本掌握一手信息。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卧槽被摇醒了!」
「坐标金牛区,有震感。」
「24 年了,我终于体会到了一次!」
发完,翻个身继续睡觉。
用成都人的话说,「不得虚」。
17
成都人身上还有股「牛逼劲」是
——对,老子就是这样,你咋样?
川籍女星戚薇应该是罕见地公开自己割双眼皮的人:
「老娘这辈子也没有贴过什么双眼皮贴,
我是割的,怎么了呢? 」
是啊,怎么了呢?
朋友@妖怪在哪里说:
「成都地铁 1 号线里,多的是汉服和 lo 裙。
连嬢嬢(阿姨)们都不会指指点点。」
18
外地人来成都,也只有一条路:
成为精神成都人。
这是让我记忆很深的一个故事:
英国人扶霞外出留学,直奔成都。
理由是她永远记得第一次在成都吃饭:
「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吃所未吃。」
她还报班学做菜,以成都为起点,写了本书叫【鱼翅与花椒】。
这个毕业于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在采访中提到:
「到成都留学,远离了英国,
在这么一个对外界封闭,
但生活异常自由的城市
, 终于可以坦诚地面对自己了 。」
19
成都人在「怎么活」这件事上,
只信自己。
最后我想给你分享一个典型的成都人:
101 岁的吃货奶奶喻泽琴。
这是她的养生秘诀:
「不怎么养生。
不辣不油绝对不吃,
干碟小米辣还都得有,
不然吃得不高兴。 」
家人喊她少吃零食多吃饭。
「我对吃饭不感兴趣。」
家人念叨她甜的吃太多。
「没吃到才不好,我们都好大岁数的人了,管他好不好。」
成都人身上就是有这股劲儿,
当你企图让他们妥协,他们会拒绝你的那套优先级。
他们只践行自己的规则,过不打折扣的人生。
我想起喻泽琴奶奶点菜的经典一幕:
—有串串香没得?
—我们这里没有串串。
— 你晓得个串串 !(意思是:你知道个屁!)
这就是成都人的生活哲学:
你赚钱、你争抢、你妥协,
我晒太阳、我打麻将、我好好生活。
你要是指手画脚,你就会得到一句:
「你晓得个串串!」
撰稿:王雪琴
责编:丁丁
晚祷时刻:
「老子明天不上班,
爽翻,巴适的板,
老子明天不上班,
想咋懒我就咋懒,
老子明天不上班,
不用见客户装孙子,
明天不上班,
可以活出一点真实。」
——谢帝【老子明天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