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正确的独立思考及思辨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常识厚度才是根本。
我曾经归纳总结过一个观点——常识,是有门槛的!
与其为了破壁信息茧而关注乱七八糟的东西,做减法剔除掉关注列表里面的垃圾人更重要。
我最搞笑是就是听到有人说为了防止信息茧所以关注的,这种人就是没搞明白情况, 突破信息茧难道要靠关注一些别有用心魑魅魍魉的垃圾实现?
这就好比: 要防止沉迷于「山珍海味」,所以要吃shi突破一下味蕾? 这不可笑吗? 你要关注真正真知灼见的人,这种人一定是尊重常识、论述讲逻辑、而不讲故事。N个垃圾大V加起来还是垃圾,永远比不了关注一个优秀的人。
要我说啊,学聪明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做减法,剪除关注列表里面的那些劣质分子、拉黑一些明显包藏祸心的人。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你关注那么多,本身代表了你没有分别优劣的能力,那么,更没有信息甄别的能力。
劝大家还是谨慎相信人,包括本人,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如果您发现我是个垃圾,那么,请立刻拉黑我!如果您发现比我厉害的人,也可以删除我!
1、对互联网内容挑剔点
我觉得大家应该挑剔点,别是个内容就看。我曾经说过,对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的人,接触的知识面可能越少越好,因为,其本身没有分辨优劣的能力,看到垃圾内容,还有可能认为是至理名言,这种人,看越多,错越多,最终整个人生都可能会被带偏。
如果你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还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的三观框架,就别看网上零碎信息了,你应该去阅读经典书籍,系统性学习一下。
还有,网络化时代,知识越来越碎片,你应该有自动过滤信息的能力,不是每个信息都是有价值的,绝大部分的网络信息是没有价值的,是垃圾。别是个人的言论就当复读机复述一遍。
人的记忆空间很珍贵,别用来记忆垃圾!
我是一个对内容比较挑剔的人, 我认为一个人看的内容会潜移默化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或者思想, 网络上绝大部分的内容就是垃圾,尤其是自媒体时代,垃圾更胜,垃圾看多了,一些荒谬的观点重复多次可能就会不知不觉重塑你的思维模式。
而且,很多自媒体就是抄袭,其观点并不是深度思考也没有延续性,大多数东抄西借,这样的内容看多了只会让自己思维混乱。
即便是网络那种插科打诨的玩笑话,看多了也有副作用,现在大数据时代,你看一次垃圾,那么则会推荐更多的垃圾内容给你,恶性循环。
现在很多人已经被资本通过大数据、AI等算法深度定制了, 看似自主自由选择的行为都是表面,因为本身就不具备独立人格,所谓的自由选择,是资本和大数据下诱导的,你可能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的人格,因为一开始就被资本牵着走。
基于此,我举双手赞成国家治理企业滥用算法监控用户以及用算法深度定制一个人手机上的内容。 资本控制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从深度定制你所见的内容开始的。 (旧文【数据化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沦为「工具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看的内容决定你的人生走向,你在刷小视频一笑而过的时刻,你的人格就已经被数字化了一分, 当你的人格完全数字化,他们再定向改造你的人格。 当然,也是从推送的内容为入口。
2、如何选择关注什么人?
我个人的经验是: 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自己关注,我会向上追溯其过去数年的言论,看其知识有没有体系,思想是不是越来越成熟。
既然你选择关注一个人,潜意识认为其有地方值得你学习,也就是把其当做了「老师」,既然是选「老师」,再挑剔也不为过!
大家可以借鉴,虽然需要不少时间,但是,值得! 大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检视我!
有些人其实和鹦鹉无异,鹦鹉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会复述其他人给他们灌输的一些东西,某些人只需要把荒谬的观点在其面前复述几遍,鹦鹉就会当作信条跟着复述。
我把上述现象称之为【鹦鹉病】(此乃我的原创),我现在几乎不会和这样的人争论了,因为纯属浪费时间,借用马斯克的一句话:您,真厉害!
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下人格数字化危机以及信息茧房的思考,最先分享在公众号【悟空新之助】,更多原创深度思考文章,请移步公众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