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2021年TWS耳机的主要发展趋势?会有哪些功能卖点会是主流?有哪些黑科技创新?

2021-03-05知识

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泄密过程后,索尼方面日前也正式发布了他们「降噪豆」家族的最新一代产品,降噪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WF-1000XM4。其采用了全新的、比上代紧凑了40%的外观设计,更换了索尼自研的V1处理器以增强降噪效果,并且还首次在TWS产品中支持了LDAC高解析蓝牙传输功能。

作为从鱼雷+NC22时代就开始接触索尼降噪耳机的「索粉」,我们三易生活对于这一代的降噪豆WF-1000XM4还是很感兴趣的,不过它并不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因为早在索尼方面发布这款产品前,今年的消费电子市场已经迎来了一轮TWS主动降噪耳机的井喷。

从年初的三星Galaxy Buds Pro、到后来OPPO Enco X,再到近期刚刚发布的小米FlipBuds Pro,Redmi AirDots 3 Pro,vivo TWS2,以及OPPO Enco Free。纵观今年的TWS耳机市场不难发现,「主动降噪」功能已经成为了大量新品的主打方向。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在现有的技术框架下,TWS耳机究竟能有哪些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相关的芯片资料,以及结合过往的市场数据,我们也不难总结出TWS耳机最有代表性的几条功能方向,那就是音质、智能化,以及降噪。

做高音质设计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单动圈就售价过万的森海IE900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论音质,这的确是作为耳机最基础、也最根本的追求。但纵观市场不难发现,几乎没有哪一款TWS耳机是纯以音质作为卖点的。这里面既有高品质换能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扬声器)成本不低的原因,也有TWS耳机本身体积太小、结构太复杂,难以实现优秀声学设计的因素。

索尼和苹果在TWS上强调音质,那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内容平台

除此之外,大家要知道高解析度音频本身在解码和播放的时候,就会比常规的低音质文件更耗电。再加上绝大多数手机品牌自身并无高音质内容服务,所以就算将TWS耳机做出发烧级的音质,结果也只会是给那些在线音乐平台做了嫁衣。

那么,为何智能化功能没有成为当今TWS耳机的主流方向呢?这其实与「高音质」在TWS行业遇冷的道理是一样的。一方面,要想在耳机上实现比较好的语音交互功能、实现比较多的交互设计,就必须要用到高品质的麦克风,内置数量众多的传感器,甚至还要做骨传导识别之类的功能,来避免语音的误唤醒。很显然这些都会大幅增加产品成本,并降低最终产品价格的市场竞争力。

与初代产品相比,vivo TWS2去掉了强化语音识别准确度的骨传导模组,加入了降噪

另一方面,当前在消费电子行业中有能力主推AIoT生态圈的,基本都是一线手机厂商与极少数家电巨头,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传统音频品牌而言,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给自己的TWS耳机设计智能化功能。这也就进一步导致,消费者除非购买与自己手机同品牌的TWS耳机,否则大多数情况下或许并不能用到那些看似先进的智能化功能。如此一来,「智能属性」在TWS耳机行业一直不温不火,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正因如此,与技术难度过大、受众面狭窄且难以带来额外利益的高音质设计,以及成本不低,且并未真正形成行业共识的智能化功能相比,「降噪」就成为了当下许多厂商给TWS耳机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首选功能。

小米FlipBuds Pro首发了高通QCC5151芯片,并具备先进的降噪和传输技术

论硬件成本和技术难度,「主动式降噪」现在其实早已不再是什么黑科技。因为包括高通和联发科在内的上游芯片厂商都已经将主动式降噪模块和算法,直接集成到了他们的芯片方案中,所以对于大多数厂商来说,降噪功能的研发成本实际上并不高。

而对于消费者观感来说,比起可能只有少数发烧友才欣赏得了的「高音质」,与只有拥有大量智能电器的用户才会觉得便利的「智能功能」,「降噪」也能迎合更多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毕竟在当前这个大多数人都是为生存而奔波的社畜时代,能够在通勤路上多一份清静,能够在嘈杂的办公室里更集中精神,这本身就非常符合更多用户的潜在需求。

再加上几年前,「降噪耳机」确实也曾经有过技术与价格都高高在上的形象,因此当厂商依托于大幅降低的硬件和技术成本,一口气推出价格便宜、效果也不差的TWS降噪耳机时,就迅速成为市场热点自然也就不令人感到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