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AKG K1000推好的听感是怎么样的?

2015-03-11知识

重新编辑了下一篇2007年发在http:// erji.net 的文字,给你参考下吧。


——————————————————————————————————————————

【一个起点,一个终点——邂逅K1000】

从MX500——e4p——HD600+8pr和shure E5(随身),我经历的似乎是一条没走什么弯路的器材发烧之旅。严格地说起来我应该不是个纯粹的器材发烧友,器材和音乐比起来似乎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大概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宁愿在近两年里花了几乎所有的收入买了几百张的古典唱片,却没有考虑把我系统里那台老态龙钟的松下P1000换掉,倒不是不想换,而是喜欢上唱片以后似乎永远是存不住钱的。

与 KK的邂逅还得从东东兄谈起,与东东兄的前几次会面就不用多说了,相信不少朋友都看过小弟的拙作【「迷」样的一天】。东东兄确实是小弟发烧路上的良师益友,人格上也有相当的魅力,我总觉得他像「大哥」(柯受良常扮演的角色,豪爽仗义)。也就是在一个多月前,我冒昧地提出想借他的KK系统回来试听,我提出用8pr和600系统作为抵押,还准备留下信用卡或者身份证,毕竟KK系统的价值已经上w了。不过东东兄的回复却出小弟意料,说不需要抵押,直接拿去听就是了。试想,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多少人肯把上w价值的东西借给一个只见过2、3次面,相互了解还不到10小时的「陌生人」(hoho,虽然聊得很投机)?这点确实很让小弟感动,于是就在一个月前的某个周末,我从东东兄那搬回了KK和功放组合,本来小弟是想借BAP1000回来试听的, 因为东东兄把BAP1000借给一个朋友,后来又应小弟的请求托朋友改装了RCA输入,而东东兄周末又经常加班,所以本来应该一个礼拜至多两个礼拜的试听时间一直拖了一个月,一直到十一黄金周。这期间我不断和东东兄交流聆听KK的心得,而KK到手之后,600系统几乎完全闲置了,只是偶尔用作对比,对KK 的爱不释手让我非常冒昧地向东东兄提出是否能够割爱KK的请求,同样意外的是,东东兄看我出于至诚,答应小弟的请求,并说等我听过BAP1000后,再决定用什么来推KK。10月2日,我再次到东东兄那,拿回了BAP1000。在网上详细研究过BAP1000的说明书后,我又向东东兄提出了借一对信号线的请求,于是一对卡达斯TWINLINK 5-C信号线又通过顺丰抵达小弟手中,至此,至少价值2w的一套器材被小弟这样「借」来了。说实在的,自己心里特别过意不去。我曾经问过东东兄为什么会把 如此昂贵的一套器材借给我,东东兄的答案倒是很简单,甚至有些出人意料,他说会「相面」。其实小弟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相同的天赋,所以几乎能够理解东东 兄,不过搁在其他人呢?这期间的一次见面中,东东兄说自从决定转给我KK后,他那对拆了金属护网的KK就用的特别小心,一出问题就没得玩了,虽然东东兄是笑着对我说的,但是我心里非常自然地泛起一股歉意……不能不说,能够认识东东兄这种良师益友,是我的一种荣幸。

再谈回到KK的主题,本来有打算写一篇长篇评测,当word文档已经写到第二页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工作,其一想评测的组合太多,而试音的曲目多到数十张CD。要一个曲目一个曲目写,再折腾换器材,工作量实在浩大;另外,我用来推KK的功放和BAP1000都是不常见的放大器,BAP1000似乎国内就两三台(当时的情况),还有一台是坏的。评测写出来并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所以也就偷偷懒,避免贻笑大方了,不过大体的感觉我在下面会谈谈。


器材:

音源:Technic SL-P1000

放大器:AKG BAP1000、O.A.T M2000S、8PR

耳机:K1000、HD600

线材:卡达斯TWINLINK C5线基(连接音源和前极)、AQ quartz(6N铜线,连接前后极)、zu线(600耳机线)

唱片:若干

由于参考了AKG网站上BAP1000的说明书,又听闻有用8pr+8c(a?)把KK推得很好的先例,于是就有把8pr用作前极来驱动KK的两个放大器 (出于这个原因才向东东兄借了卡达斯)的构想,同时接上HD600作为参考,这样基本就有了5套试音组合,而小弟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能够尽快把器材还给东东兄。看起来似乎直接听对比就OK,可是听得越多,时间越长自己越含糊……试听一直从中午2点持续到深夜1:30,第二天早上9点多出门前还作了最后的决断……甚至无聊到抛硬币来决定……

下面大概说说听感:

五种组合:

(BAP1000说明书上直推KK的玩法)

1、BAP1000+KK

这套组合从10月2日一直听到6日,算是有比较深的认识。BAP1000是AKG委托其他厂代工的一款处理器(打开盖就知道,里面无数芯片,而只有电源部分用了很小的一个牛,可惜忘了照张内部照片),AKG公司的BAP1000的说明书上提供了几种玩法:直推(如上图)、做后极(如下图),做前极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机器本身有两个调节旋钮,按字面意思一个是调灵敏度的,一个是调音量的。东东兄说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前后极的关系。之前我看过head-fi上一个用家的评价,说通过直推出来的声音「thin」,而通过9种音效调节出来的声音就非常好,他说这有点「magic」。比较可惜的是,国内的唯一有9种音效 (插入张芯片卡才能使用音效,我就纳闷,给AKG代工的公司为什么要设计成分体式的?卡还单独放)的那台BAP1000坏了,好像说98年停产以后就没得修了。所以我所听到的BAP1000是直推的声音,而没有音效处理,没能感受到「magic」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首先一点感觉是这套组合解析力相当高,但是出来的声音比较「干硬」,具体来说,我拿米尔斯坦的小无试音,琴弦的摩擦声,琴腔的形态营造非常逼真,但是声音略微发干,甚至有些毛糙。不过用这套组合来播放交响曲,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我和东东兄的共识是这台机器的气势比较差,东东兄说气势差的一个缘故是输出功率比较低,不过相对功放直推,这套系统显得更加平衡一些。东东兄说BAP1000还是有一定素质的,如果音源不错,BAP1000感觉会像单拿的箱子,声音会比较「瘦」, 但是很正。找了张人声试音碟,尝试了一下【甜蜜蜜】,齿音严重,还是作罢。


2、M2000S+KK

这套组合将近听了一个月,用功放来直推KK,可能是因为输出功率的原因,气势上非常好,听交响的时候气势和解析有所兼顾。声场定位上看,和我所习惯的叶立声场还是有些不同,所以感觉上似乎有些不平衡。而听小提琴独奏的时候,声音就「润泽」很多,没有BAP1000直推的「甘冽」甚至是粗糙的感觉。总体上讲这台欧氏音响的功放还是非常有素质的。不过有时播放大动态而又开大声的时候(比如播放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最后两个乐章),KK有轻微破音的现象。东东兄说这说明已经到KK承受功率的极限,偶尔的大动态可以,如果长时间播放KK就受不了了。hoho,赶紧关小音量吧。而BAP1000由于输出功率的限制,即便把灵敏度和音量旋钮打到底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3、8PR+M2000S+KK

这套组合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很好,似乎8PR和M2000S两个并不兼容。当然,由于设计者不同(叶立和欧阳彦),音乐播放的理念也有很大区别。所以这两个组合我觉得是典型的音响系统里的1+1<2的情况。表现之一是解析力下降,另外声场定位似乎也比较含混,在气势上讲也一般。东东兄说他很少玩前后极,除非特别高档的一些器材,信号经过的处理越多,失真自然就越大, 耳机这种高解析力的东西最好还是只用单一的放大器来推比较合适。这点和我的实际听感确实比较契合。

(后注:后来的交流中东东兄告诉我,M2000S是一体式功放,并非单纯的后极,加上8PR后实际就是画蛇添足了)


(BAP1000作为后极的玩法)

4、8PR+BAP1000+KK

这套组合听得时间相对比较短,但是给我的感觉非常非常好。从播放小提琴来说,BAP1000直推的「粗糙」感消失殆尽,听小无、大无这种曲目,无论从音色还是解析力来说都非常不错。换上邓丽君的【甜蜜蜜】,可能因为是张刻录碟的缘故,邓的声音显得挺清柔,少了些妩媚(后注:实际并不是碟子问题,而是松下P1000音源的中频太薄的问题,换了音源以后才知道),齿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虽然人声其淡如菊,也别有一番风味。试听交响等大动态的曲目几乎让我有了一种错觉,这是全频解析力都有质得飞跃的8PR下的HD600,至少声场和泛音的形式非常像,低频的质和量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尤其是在播放小提琴协奏曲这种曲目的时候,独奏出脱于背景音乐之外,合奏部分气势雄浑,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想这套组合之所以比较出色,大概是因为BAP1000的直白,真实地反映出8PR提供的信号,而8PR在某种程度上又补充了BAP1000气势上的不足。解析力方面,如果把BAP1000的灵敏度旋钮和音量旋钮打高,很容易听到8PR的底噪,不知道是不是那对配对不是很精确的大盾12AU7的缘故,本打算换回NEC试试,时间没有允许我这样做。


5、8PR+zu600

这套组合基本上就是为对比作准备的。说实在的,习惯了KK的那种清脆透亮而又能量感十足的声音,你很难再接受HD600的声音方式,尤其是播小提琴独奏和钢琴的时候,解析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虽然在交响等方面的播放上,HD600可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后注:实际对比现场的感受,HD600那种「轰隆隆」的低频其实并不真实),不过当我用KK的眼光来衡量HD600的时候,」偏见「自然不可避免。不说也罢。

(补充BAP1000作为前级的玩法,后极是」小刺猬「)



抉择

说起来经过1年多的聆听, 我是非常欣赏HD600和8pr这个组合的,安心听音乐完全足够了,可惜又遇到了KK。我想此时的HD600有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吧?另外一点遗憾是,我的音源等条件一直都没有完全发挥HD600和8pr的实力。所以当面临上面五种选择的时候,确实很让人为难了一阵,BAP1000直推和8PR+M2000S组合的声音肯定不是我想要的,而M2000S和8PR+BAP1000这两种组合的声音委实让我很难决定。从感情上讲,很想用 8PR+BAP1000来推KK,毕竟这种声音更接近我所习惯的HD600+8pr组合,而M2000S直推面对8PR+BAP1000,尽管在平衡性方面稍有欠缺,不过解析和气势声场都有自己的特色,是一套性价比更高的组合。我的面前就这样出现了一个「感情和理智」的难题。

于是从10月6日下午吃完饭一直对比这两套组合,试图能在某套上找到一些明显的不足,但是很遗憾,播得好的都很出色(比如大卫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吉列尔斯的月光奏鸣曲),播得不尽入人意的都很牵强(比如decca公司kertesz的德九,一个非常发烧的录音,但是我在600和KK系统上就没听见出过好声),一个晚上试过了N张交响、 小提琴、钢琴、历史录音、歌剧、女声、流行……一直到深夜1:30,始终找不出特别明显的差距,而且听得越多自己越含糊,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声音……

10月7日起个大早,继续试了自己最喜欢的几个曲目,还是没有头绪,万分无聊的情况下找出个硬币来抛,结果告诉我是8PR+BAP1000 组合,其实我的心理一直也在暗示这套组合,否则根本不用长时间的对比。时间在流逝,已经超过预定的出发去东东兄那的时间,终于咬咬牙决定逆天而行,最后的决定——M2000S+KK!

(补充BAP1000说明及内部图)


补充:

上面是半定型后的系统,松下P1000已经换成了东东兄的proceed转盘+东东兄打磨的1955解码,

后面又换了东东兄操刀的cdpro2转盘,自此方知音源的重要性,这块不能成为系统的短板。

一点感受

1、关于KK和HD600系统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仅仅是听音乐, 任何一套搭配适当的系统都会有相当好的表现,每个耳机都有自己的特色,或多或少而已。HD600和K1000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仅就听音乐而 言,HD600和8pr就已经是一套很好的选择,这套系统有着很多优点,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平衡、大气,当然森海特殊的音色渲染也不错。可惜我还是「浮躁」的,或者可以美其名曰「追求完美」,所以当K1000进入我的视线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被他吸引了,那种对音乐的表现方式确实让人着迷。我曾经在东东兄家里比较过自小奥以下数种耳机,701、MPRO、HD650、SA5000……但是不论是哪个,都很少有KK这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从KK换上其他耳机,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压抑,声音立即就放不开了,显得有些晦暗。而KK则是鲜活的、自由的,我喜欢这种感觉,这也是我和东东兄的共识之一。

2、关于声音的选择

这似乎是个摆在发烧友面前很大的难题,大部分人都不是「金耳朵」,很难选择两个风格上有细微差距的声音,于是性价比就油然而生,当然「性价比」对某些烧友并不适用,他们可能为追求声音的一点提高,投入多几倍的资金;但是作为我这种还在事业起步阶段的烧友(dio's)来说就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了,我相信还有更多烧友也有这种顾虑。而我似乎关注音乐更多一些,于是理智最终战胜了感情,我选择了一更廉价声音也不错的KK组合。

后记

耳机发烧就像一条路,有起点也有终点,有的人起点高,有的人起点低,有的人一条直路走到底,有的还在蜿蜒徘徊中寻找自己的乐趣。大家都在这条路上寻找自己想要的声音,我曾经在贴子里说过8pr+600系统可能就是我耳机发烧的终点,但是很遗憾,这个终点被KK系统取代了,但是KK一定就是终点么?也许是终点,也许他是一个新的起点。

最后,还是要感谢东东兄的慷慨和信任,这种情谊远比一套耳机系统贵重多了!

于2007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