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2015-03-11知识

我在十多天前答完辩。之后除开庆祝和应酬,我反反复复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和那些中途放弃的博士比,我做对了什么;和那些获得比我更大成就的博士比,我做错了什么;我的孩子如果表现出什么特质,我会认为他有希望完成博士学业,而什么特质会让我觉得他无法完成博士学业。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认为一个好博士的核心才能是『深度工作』的能力。

Deep work这个词是Cal Newport在2016年写的一本书的标题。根据他的定义,深度工作是指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performed in a state of distraction-free concentration that push your cognitive capabilities to their limit. These efforts create new value, improve your skill, and are hard to replicate.
人在一种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中把自己的认知能力发挥到极限。它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提升你的技能,而且它难以被取代。

换而言之,这是一种『闭关攻坚』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这些难题可能需要我们透彻了解某一个领域或者试图去了解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在有限时间里面掌握大量的事实、数据、既有研究成果。一个成熟学者应该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然而博士生并不是成熟学者,我们正在试图成为一个成熟学者。换而言之,我们在博士阶段其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努力提升自己,并且试图做完一些我们的能力不足以支撑我们做完的事情。

那么,摆在深度工作前面的绊脚石是什么呢?是无处不在的干扰。

2012年,McKinsey的一项研究发现,智力工作者的工作时间的60%是在『摸鱼』——浏览网页、回复信息或者逛社交网站。而光是阅读和回复电子邮件,就占到了我们整个工作时间的30%。所谓工作时间,既包括了在图书馆试图写一篇论文的时间,也包括了开会或者上课……

您是否在开会时,感受到一阵不可抑制地想去看手机的冲动?您在上网课的时候是不是同时还开着微信,时不时聊两句?甚至,您在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切出去回复两个信息或者点亮手机屏幕看看消息?

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那些领导和学者,坐在主席台上,被摄像头拍着,偷偷地玩手机时,我们觉得怒不可遏,觉得这些人缺乏基本的礼仪和专注力。然而,为什么这个时代的精英比前辈们更容易走神,更控制不住自己摸手机的冲动呢?除开道德低劣和脑力低下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解释?

生活在这个走神的时代,保持专注这件本来很轻松的事情已经变成了一个可贵的品质。而这个品质,越来越多地把那些杰出的硕士生和平庸的硕士生区分开来。前者能够始终对于自己在做的事情保持觉知,能够在自己走神的时候把思绪拉回来,并集中脑力去完成一些重要的任务、做出一些关键的决策。这些人比平常的人更容易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