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地方,「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个地方就是 河南 。
河南历史文化悠久,但奇特的是它的省会城市 郑州 却更像一个现代化城市。
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中国的商业开始与世界接轨,郑州率先爆发了震动全国的商战。
1989年,一句「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的广告词,叫响全国。
亚细亚从价格、公关、服务到环境,全面挑战郑州的五大国营商场,不仅注定要载入中国商业史,而且也为全国的商业改革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当然,后来的亚细亚虽然式微,被财经作家吴晓波以失败的商业案例录入【大败局】,但亚细亚并未彻底消亡,目前仍存活于二七商圈,它就像麦克阿瑟说的那样,「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目前,郑州还有个新身份—— 「新一线城市」 。
既然是「新」,那就代表没有广州、杭州光鲜亮丽,也没有南京、北京物华风流。
偏偏又是现代化城市,同省的二弟洛阳和三弟开封有话说了:我们都是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古都,你郑州是啥时候蹦跶出来的?凭啥做省会呢?
其实,真要比年纪,郑州一点都不小!
01
郑州很古老
郑州说自己「老」真不是吹牛!它是真的老!如果往前数,可以一直数到人类文明乍现的时代!早在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就曾在郑州建都。
虽然5000多年有点远,那时候鞠婧祎还不是第一美女。
但这并不是瞎掰。
郦道元在【水经注】记载: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而且还有【广舆记】记载:轩辕丘新郑,黄帝生于此故名。
意思就是:轩辕皇帝不仅在郑州建都,而且就出生在新郑的轩辕丘!
再说点「近」的:
提起商朝这个伟大的青铜王朝,大家都会想到安阳殷墟,但其实商朝也曾在郑州建都,时间上更早于安阳。
据【竹书纪年】等史料记载,为了躲避水患,商王起码迁都五次,而郑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商王朝的都城。
在今天郑州的中心城区仍保留着7千米长的商代城墙遗址——商代亳都都城遗址公园。据专家考证,这便是当年商代都城——亳都的CBD!
而这段遗迹的重见天日,要感谢一个「不务正业」的人—— 韩维国 。
除了小学老师这份本职工作,老韩同志还对瓶瓶罐罐特别感兴趣,特别是郑州二里岗一带工地发现的陶罐、瓦片。
他总感觉它们记录着岁月的年轮,也正是他的这份坚持,后来经专家调查确认:这里确实就是安阳殷墟之外的的又一处商代遗址。
这个郑州老城区后来就被命名为:商代亳都都城遗址,也叫 「二里岗文化」 。
如果觉得青铜王朝的岁月还是久远,那周王朝时期的郑国总有印象吧?
对了,周朝时期的郑国,都城就在今天的郑州新郑!
后来,战国七雄中的小弟——韩国,吞灭了郑国,也把都城从阳翟迁到了新郑。仅从郑国到韩国这段时期,郑州的建都史就长达500多年。
从轩辕黄帝到夏商周,即便是看遗迹,郑州也有3700多岁的年纪了!
所以,比历史积淀,郑州一点也不弱于洛阳、开封、安阳。
越是古老的城市,古董、古迹就越多,据不完全统计,郑州有各类文物古迹多达140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26处。
比如黄帝故里 轩辕丘 、「天下第一名刹」 少林寺 、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 嵩阳书院 、 中岳庙 、 周公测景台 、 元代观星台 等等。
正因为此,2004年,郑州被考古学界列入「中国八大古都」,成为和西安、北京、南京、洛阳、开封等古都齐名的特殊存在。
02
火车拉出来的城市
但,「古都」的辉煌毕竟属于过去,郑州的辉煌属于long long ago!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郑州」几乎没有一点存在感。
甚至直到19世纪末,在全中国数千个大中小城市中,郑州既不出众、也不拔尖,顶多算个中下等,平凡得像根草。
在这沉寂千年的岁月里,郑州这座「王气尽失」的没落古都,一直蛰伏等待、潜龙在渊,直到 铁路和张之洞 的出现:
1889年12月,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给清廷上了一道折子,请求修建从卢沟桥至汉口的铁路:「豫、鄂居天下之腹」,「东引淮吴,南通湘蜀」,这样就可「经营全局」,既便于国防,又「内处腹地,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
张之洞的这番慷慨陈词,打动了清廷—— 卢汉铁路 (或叫京汉铁路,也就是京广线的前身)被批复修建。
但要修建这条贯通南北的卢汉铁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黄河!
而开封段的黄河是著名的悬河,被称为黄河的「豆腐腰」,如果选择从开封建桥,不但投资大,而且建成后风险也非常大。
怎么办?
张之洞想到了郑州的荥泽口黄河渡口,这里「滩窄岸坚」,堪称修建铁路的绝佳地段。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卢汉铁路果断放弃了「豆腐腰」开封,转而向西拐弯选择了郑州!
而这,铺就了古老商都20世纪的重兴之路。
1906年,贯穿郑州的京汉铁路通车,从此,郑州作为交通枢纽,商业日渐繁荣。
当时曾有评论:「汴省自铁轨交达,风气大开,商务、实业进步甚速。」「要想富、先修路」真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铁路在郑州大地呼啸而过,作为省会的开封岂能被冷落?既然大动脉不过开封,开个铁路支脉总可以吧?
图片来源于地球知识局
必须可以!
1908年,作为京汉铁路支线而修建郑州至开封段铁路,即汴郑铁路建成通车,线路全长约68公里。这是一段原本作为补偿而修建的铁路,但却不曾想——这成了郑州彻底崛起的最后推手。
汴郑线这条东西走向的铁道建成之后,又开始了向东、向西扩展延伸,而可能谁也没料到,随着几十年的不断扩建,它最后竟然成了一条贯通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干线—— 陇海铁路 。
京汉、陇海两条铁路线交汇,让郑州成了中国的「十字路口」,也让郑州得天独厚的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正是这个优势,1928年、1948年,郑县两次改名为郑州,1954年,河南省政府迁移到郑州,郑州正式完成了对古都洛阳和开封的逆袭!
图片来源于地球知识局
不过,位处中原腹地的郑州,「野心」却并不至于「十字路口」,「十」字哪有「米」字好看!以郑州为中心向周边八个方向延伸,不但沟通东—西、南—北,而且连西北—东南、东北—西南方向也都在郑州互相「勾搭」!而「勾搭」的城市越多,郑州的朋友圈也就越大!
据说某市号称「九省通衢」,郑州默默记下,然后抬起头说:不好意思,老夫站了C位,是九州通衢!
或许正是铁路的开通,让郑州在80年代就有了亚细亚的繁荣。
而纵观郑州的发展历程,这个城市的性格不仅和河南类似,甚至有点像中国:都有悠久历史,现代化的时间都比较短,而且治下人口还不少,同样在发展过程中有曲折。
亚细亚的式微就是一个例子。
或许,中原之所以是平原,其文化特征也正是「平」——平凡、平淡、平常。
中原文化像个巨大的调色盘,各种色彩都有,但又相互交融,其滋味平和而底蕴深厚,若中原大地一般。因此说,无明显特征的中庸也就是中原文化、郑州性格乃至市民风气的基本特征。
当我们还在对亚细亚评头论足的时候,郑州已经悄然成为了「新一线城市,」敢于试错,同样会默默努力。
今天,无论是走南闯北的商业精英还是在外读书的学子,当你们在不同的地方穿梭时,或许会听到一句「郑州站到了。」
「也许你从没有到过这里,但可能明天就会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