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年轻人应该存钱吗?

2021-07-01知识

年轻人逐渐成为信贷扩张和扩大内需两个刺激经济手段下的牺牲品!

所谓的金融扩张指的是扩大信贷创造货币,增加超过市场需求货币的供应量,钱多了原则上经济热度就高,经济越活跃。从最初的降息鼓励企业借贷、政府借贷有能力的居民借贷来创造信贷,逐渐的发现有很强还款能力的人们并举债不是把钱花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他们更愿意投资不动产,企业也是如此,投资办厂不如买一套稀缺位置的房带来的增值高,不同的是投资办厂增加经济体可消耗的商品和增加就业,而二手房涨再多也只是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这是两者根本的不同。回归正题,非自住需求会增加需求端,供需关系失衡会推高资产价格。

投资收租根据现在的租售比来看是赚不到钱的,大概率是希望涨价以后出售而非长期持有,所以最终潜在接盘的还是未上车的年轻人,玩法是前人借100万投资房子,而后人需要借200万才能接盘,结局是前人的债务和利息被置换后还有结余,而后来的年轻人要承担更高的负债。这种信贷扩张刺激经济的方法,可能初衷是好的,毕竟发展才是近几十年解决多数社会问题的方法,但结果来看具有明显的透支性,尤其是对信贷扩张初期没有资源积累的年期人极度不友好,加上房子对公共资源的捆绑,年轻人也只能通过无限加杠杆接盘,真的等年轻人负债兜不住底雪崩了,前面的投资参与者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所谓的扩大内需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经济体,但奇怪的是,居民只参与生产,因为种种原因消耗能力有限,上层有消费能力但体量不够,中上层更喜欢把钱投入到资产中而非消费,伪中产除了房子之外只剩下债务,中下层有极大的消费潜力却没有消费能力,只能依赖不断的宏观资源兜底来补贴出口,最好的商品给别人用。即便如此,一旦国际需求波动,产能过剩就会凸显出来,这时应对措施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印钞吧,只会进一步推高中上层对资产投资的狂热,消费能力并不会增加,伪中产忙着还债和下一代的内卷投入,印钞流入中下层的比例少之又少,还是推不动内需。那么扩大内需在经济结构上群体很难发挥作用,而在人口年龄结构下可以,不管是上中下层,年轻人的社会阅历不足,容易被消费主义引导,且风险意识不足,扩大内需这个群体的恭喜功不可没。但上文就提到过,年轻人属于资源积累较少的群体,扩大内需是需要花钱的,那么就有了为这个群体量身定制的信贷方案,某小贷公司险些上市成为万亿级别估值的科技金融公司,你去看叫得上号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努力往小额贷款盈利的方向钻。

那么问题就来了,房地产泡沫的逻辑就是后来者负更多债置换前面人的负债和收益,后来者更多的是还没有婚育的年轻人,一般情况下年轻人流入越多,地方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越坚挺,各地抢年轻人竞争也愈发激烈。同时扩大内需需要年轻人的储蓄和负债来支撑,其实在你的周围也能看到这种情况,消费主义盛行下,透支消费在年轻人群体是常见的,月光的群体在年轻人中占比越来越高。

金融扩张诱发的资产泡沫,最终还得依靠年轻人举债来接盘,扩大内需对于中上层基本没啥吸引力,就有人天真的认为消费不足是市场钱不够导致的,怎么办?直观来看是增加货币供应,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发钱只会进一步推高资产泡沫,反过来挤压本就不高的消费能力,越印钱消费越缺钱。最后扩大内需的精准目标还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能不能定向年轻人发放贷款呢?但年轻人没有太多能拿的出抵押物,只能用纯信用换钱花,一定意味着利息低不了,这就是科技金融公司的生存壮大土壤,用平均8%甚至更高利息的贷款给年轻人消费,扩大内需问题解决了、年轻人生活的看起来更「体面」、小贷公司也获得了不菲的利息收入,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的美好。

现在经济体增速受阻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内需严重不足,有能力的群体更喜欢参与不动产投资游戏中占据有利地位等人来接盘而不是去提高消费,有消费意愿的群体却没有消费能力,通过透支信用来换商品提高生活质量,资产泡沫的本质是前人负债后人还,现在是后人早就月光了,有信用也拿来给扩大内需做贡献了,不能指望年轻人还能有多少负债潜力。

在理清了现在经济的背景后,我们回归到本问题中, 年轻人只能在诸多不利好中选择最利于自己的一个 ,储蓄的选择就是其中之一。个人观点,管理个人积累的财富是一个年轻人必要经历的过程,前提是你得有财富积累,存款不是为任何人负责,为你自己,谁都无法保证不会遇到失业、疾病、家庭因素等必要支出,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存款是让你未来更从容的面对诸多未来不确定因素。其次,存款也是一种筹码,现实社会棋局的博弈非常残酷,谁的筹码多,谁的选择越多,风险背书越高。

题外话,刺激经济有很多种方法,很多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就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现实情况是,信贷扩张背景下,已经形成的那么多投资性的房子,不得靠年轻人透支负债来接盘!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多数时候不也得靠年轻人来支撑消费!羊毛不能总逮着一个群体薅,政策不能真等到年轻人透支不动了再做出调整,信贷扩张这种利好少数人的工具还是要缓一缓,也应该让已经站好位置的既得利益者为经济增速出出血,公共资源应向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倾斜,这些人态度决定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比如进一步尝试弱化公共资源与房子的捆绑。出生的越来越少,躺平的人越来越多之后再改怕是来不及了。

年轻人自己也应该多积累知识储备,在诸多不利中选择最有利自己的决定,感性情绪输入输出虽然一时很爽,但多数时候应该尽量保持客观清醒的头脑来做相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