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来说,在宇宙世纪前期,殖民卫星的人口密度较小而且分布不均。【高达0080】可以代表前期宇宙中产的生活水平,【高达ZZ】前几集则展现的是宇宙贫民的生活。到了宇宙世纪后期随着人口增长、战乱频繁和基建老化,所有的宇宙居民生活条件都大幅下降,而人口密度也达到了接近爆炸的水准。
正好,本人写了一半的专栏【<海盗高达Dust>逐集解析】近几期扩展的方向就是宇宙世纪后期面临的人口危机困境。
这一期就是集中分析殖民卫星人口爆炸问题。
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殖民卫星对宇宙居民来说是大地母亲一样的存在,但宇宙居民和他们住在地球的祖先一样并不爱护大地母亲,盛产带孝子,而且新的大地母亲比旧的脆弱多了。殖民卫星的死法有以下几种:
1.被MS或战舰的光束武器贯穿,例子太多不一一列举了。
2.被核武器或MS核融合炉爆炸炸出大洞,比如阿姆罗初次战斗打爆了扎古II的核融合炉,把亲爹坑成了傻子。
3.被装上核脉冲引擎后当质量武器用,例子很多。
4.被太阳能反射镜聚焦烧融化,比如UC0083巴斯克就尝试用这种方法拦截殖民卫星,但由于卡多拼死顽抗未能成功。
5.被殖民卫星镭射炮击,在UC0087提坦斯就干过这种事,后来UC0096工业七号也被殖民卫星镭射瞄准,然后被独角兽大仙发功挡下。
6.被质量武器撞击,UC0089年初新吉翁内战时格雷米就用阿克西斯撞击过哈曼控制的殖民卫星。
殖民卫星这么脆弱,那修复或者建造新卫星容易吗?非常难。
殖民卫星是长约30km,直径约6km的金属制大圆桶,制造一个殖民卫星需要大量材料,而由于地球的重力这些材料不可能从地球运过来,只能从小行星带搬运小行星到地球圈开采。这些小行星往往是十公里以上尺度的大石头,其中最大的月神二号原本是小行星带的婚神星,尺寸在百公里级别,简直就是个小月球,所以它被取了这个新名字,还被放在与月球反方向的L3上。搬运这么大的石头一般飞船的引擎是绝对不够用的,只能依靠核脉冲引擎——也就是用核爆来推动,而这又需要大量的核武器。这可以算是「超级工程」了,门槛极高。宇宙世纪只有三次成规模地建造殖民卫星的时期:
第一次是UC元年到UC0050的宇宙移民初期阶段,地球联邦为了在宇宙容纳百亿人口而建立了6个殖民卫星群,宇宙世纪大多数卫星都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但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费大力气修殖民卫星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因此取消了对宇宙居民免税等优待政策,这被认为是殖民卫星独立运动的导火索之一。
第二次是UC0070年代,吉翁为了发动战争而修建了大量殖民卫星,但这些卫星基本上都是军用的「黑暗殖民卫星」,全封闭,缺少维持内部环境的设备,完全不适合居住。其中比较极端的例子有:有的造战舰用的造船厂卫星甚至连人工重力都没有,有的卫星用来测试水陆两用MS和海军舰艇而灌满了水。
第三次是UC0100到UC0120之间,这段时间地球圈维持了长期和平,殖民地经济增长很快,各SIDE又有不少新殖民卫星建成。比如说西布克和塞西莉学生时代居住的边境4号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
这些例子说明建造新的殖民卫星需要强大的国力、高效的行政能力和足够的基建能力,这些都是只有处于上升期、体制尚未僵化的新生政权才能提供的。不幸的是,在UC0169不存在这样的政权。
再看看在没有足够国力的时代,联邦是怎么处理战争难民问题的。
以岛3型殖民卫星居住区长25km,半径3.2km估算,可居住部分也就是圆桶侧壁面积约为500km²。考虑到开放型卫星占多数,开放型卫星要空出一半面积当「窗户」接受太阳光,那可居住面积还得打个对折,250km²。 在一年战争之前,殖民卫星的人口密度是相当低的。比如说夏亚少年时居住的SIDE5德克萨斯卫星,是主题公园改成的居住卫星,里面只有两三个仿西部牛仔风格的小镇,不过几千人口。而在UC0079,虽说SIDE7当时只有半个殖民卫星,但里面的全部难民竟然没把白色要塞挤爆。事实上联邦鼓励宇宙移民的一大奖励措施就是给每个宇宙移民发免费大豪斯,可见当初殖民卫星是多么地广人稀。
但是一年战争之后连年战乱产生了大量战争难民,又破坏了大量殖民卫星,于是每个卫星的人口密度猛增。特别是【南极条约】签订后,战争双方在多少要点脸的时候都不会采用直接杀光整个卫星人口的反人类武器,但仍然免不了波及到民用卫星。其结果是造成的伤亡人数不多,往往只有几百,但由于殖民卫星不能再住人,数百倍于此的人变成了难民逃到附近的殖民卫星,一个卫星遭殃就会导致周围几个卫星人数增加百分之几十,多来几次就是指数增长了。【海盗高达Dust】前四话就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几个开着用实弹武器的古董MS的强盗就能轻松在卫星上戳出几个透明窟窿,即使土豪赞助解决了修复资金问题,光是把漏掉的空气充满就得用半年,这半年里当地人只能去临近卫星当难民。再考虑到据说漂泊不定的生活反而会激发人类的生育本能,长此以往,人口爆炸是必然的。
而联邦是怎么处理难民的呢?答案是把难民从人口较多的卫星迁移到人口较少的卫星,也就是把人口密度匀一下。比如说UC0080到UC0083,联邦中的鸽派曾推行的「殖民卫星改造计划」就是从受损较轻的SIDE挑一些人口少的或者受损较少修修还能住人的殖民卫星移动到人口密度大的SIDE。不过实行这种温和政策的鸽派人士在所罗门被卡多一锅端了,搬运到半路的殖民卫星也被西玛舰队抢走砸向北美,这一计划也就不了了之。还有在UC0090,联邦为了把一个封闭式卫星和一个开放式卫星连起来并取名为「甘泉」,用来安置SIDE3因第一次新吉翁战争产生的难民。但联邦不愿管理这个吉翁人的大型难民营,此后这个地方成为了联邦和吉翁共和国两不管的权力真空地带,结果被夏亚趁虚而入,成为了他东山再起的本钱。显然,这种方法既不治标也不治本,根本解决不了人地矛盾,反倒是会制造随时可能爆发的火药桶。
仔细想想,宇宙世纪的地球圈和农耕文明颇为相似,人地矛盾尖锐,王朝末期流民遍地矛盾一触即发。而且,宇宙的「土地」可以看作不可再生资源,更加加剧了这一矛盾。
这还只是考虑到人口密度,没考虑粮食供给问题呢。殖民卫星对宇宙居民来说相当于大地母亲,农业生产就是在土地上进行的,现在呢?土地没了!在宇宙世纪早期,殖民卫星只靠一部分农业卫星和居住卫星自带的农业区就能实现粮食自给,还能给联邦交公粮。可是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被破坏,粮食危机与人口爆炸一起爆发,饥荒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从达喀纳斯直接在居住区里种田,用的还是锄头来看,过去农业区大棚种植的技术搞不好也失传了,如果是真的话,种植对土地的需求会大幅增加,给这个人口密度爆炸的时代进一步雪上加霜。另外,由于与地球的贸易几乎停滞,各殖民地都极度缺乏石油化工原料,只好用生物原料代替,工业和军事也要和老百姓抢吃的了,所以姜师傅才开发用MS的生物原料制作的「MS料理」来缓解饥饿。
往夸张了说,这个年代殖民卫星氧气能否自给都是问题。过去人口稀少时卫星往往会有很大的绿化面积,像是巴尼的扎古在森林公园里放了几个星期都没人管。可是后来随着人口密度增加,必然会有绿地被改成住房,氧气需求增加供给却减少,矛盾也会越来越严重。幸好地球圈的卫星离地球近,不至于像木星那样连氧气都要配给。
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
留在殖民卫星不会有出路。
宇宙世纪要完了。
先来介绍一下番地的含义,有人以为几番地意思是几号卫星,但这个理解不准确。 SIDE是建立在地球与月球的拉格朗日点上的,这种理论上的引力平衡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物体与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可以近似看作保持不变。将这个球形的引力平衡范围切割成100个大小相等的立方体,每个立方体就是一个番地,一个番地能容纳4个殖民卫星。
(SIDE1的新一番地)设计成多层结构的直接目的就是增大可居住面积以容纳更多人口。这里提到封闭式卫星容纳人口3000万恐怕是理论极限值,毕竟前面算过封闭式卫星居住面积只有500km²,那人口密度就是6万人/km²,接近北京天通苑的水准,恐怕居住环境连鸽子笼都算不上,更没有多余的面积建足够的基础设施。而新一番地容纳了9000万人,简直就是曹学地狱。
另外由于殖民卫星的人工重力来自自转,所以离轴线越近加速度越小,宇宙港则设置在加速度为0的轴线上。那么上层的人工重力会明显偏小,影响正常生活,但和这噩梦般的人口密度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再说了,月球都市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里面的人照样活得好好的。
按照文中引用的资料,一个SIDE在建设之初应有400个卫星,其中130个单纯只用于居住,即居民区面积在32500~65000km²间,总面积在10万km²到20万km²之间。按UC0079之前6个SIDE容纳100亿人口算,人口密度约为8000~16000/km²。考虑到所有区域都适合人类生存,而且几乎只有城镇没有乡村(夏亚少年时生活的德克萨斯卫星算是旅游景点),这个密度虽然大但也不是无法接受。但是由于人口密度不均匀,以及前文提到的战争对基建的破坏,几十年里宇宙居民的生活环境是在急剧恶化中的。
另外引用一篇写于UC0125的报道,按照殖民卫星公社的估计,岛3型卫星容纳的人口极限是6000万(开放型)/1亿2000万(封闭型),以可用面积250km²/500km²计算,人口密度极限为24万/km²,约合天通苑的四倍,做个人吧。【海盗高达Dust】中SIDE1的首府新一番地靠着把卫星改成三层半的结构,把人口密度压在了6万/km²,勉强和天通苑的鸽子笼水平持平,各位在北京打工的朋友应该能体会到这个级别的人口密度居住起来是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