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2知识 谢邀。 定位策略不同,在家居圈的鄙视链中实体卖场仅高于小型集散市场,当然更多是现实原因,即商业考虑。 以下为展开,东扯西扯写完发现偏题了,大家就当简单了解下家具家居行业的消遣吧。 当成品家具成为主流消费后,最早的类型是皮沙发、石材桌几、雕花软包床和繁复的擦色实木衣柜。整体是以所谓「欧式」铺开的,这个缘起可能受办公室、宾馆的影响。直到现在家具城类的市场基本还是这套路,另外会加上他们认为的「简洁现代」。 图片来自 Google 搜索 大概 2002 年后,板式家具逐渐成熟,布艺沙发被大众接受,家具售价可以更加低廉的进入普通人家。在几年之后,因为款式大同小异,没有差异性竞争,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普遍提高,最为关键的是「环保」概念的宣扬。市场开始打出「实木」牌,普通消费者也开始转型消费,形成了目前主流大卖场以所谓的「田园」、「地中海」、「东南亚」、「新古典」、「新中式」等作为高端形象。 和其他主流实体业不同,家具店需要足够大的面积,知名的卖场辅助,集中市场相互陪衬。运营成本就高的吓人,随之就远远超出同等品质家具在网上渠道的售价。可以有能力消费的人群,集中在 「70后」以上。这类群体有固定的信息获取渠道,和「80后」的价值观消费观念不同,所以他们更青睐这类产品和消费体验。 大概 2008 年左右,先是一些工厂或个人,注意到了可以通过网上销售一些原本很少在网上贩售的实木家具。这类家具之所以网销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和网购客户群体定位差异、运输成本高、破损售后成本高。但「田园」、「地中海」、「东南亚」、「新古典」等改变了这个局面,大量年轻群体在实体店买不到心仪的家具、配饰,抱着只要样式符合需求,其他方面都可以赌,一时间这类家具成为了网购家具的主力。 图片来自齐家网 大概 2010 年左右,一些设计师或厂商跃跃欲试,开始发布一些和主流家具风格不同的产品。最开始当然是仿制经典作品,最优代表性的就是北欧 70 年代名椅,体积小、单价小、非主要件、数量大等因素,再一次打开了局面。随之设计师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以简洁、清新、轻盈、文艺为特点铺开。 图为丹麦Carl Hansen & Son 在产的名椅。 图为客户参观 2015 米兰设计周拍摄的参展厂商产品。 图文使用木智工坊餐桌与宜家椅子为客户搭配的餐厅一角。 这类产品在传统家具厂商中属于小打小闹,找人打样都得看脸色,批量生产时在工人安排、木料挑选、安排生成优先级、售后等方面都低人一等。别说实体经营了,能搞定最终上市就不错了,勉强网店开张赚的钱够给淘宝、阿里就大年初一去烧香了。如果实体经营还没等消费者知道前,把内裤卖了也撑不下去。再者毕竟是小众市场,前期除了样式为卖点外,定位的客户群体本不是消费能力高的人。实体运营势必增加成本,这样一来除非有家底是二代,要不然完全没有竞争力。 当年在豆瓣和木智工坊、木墨讨论他们的产品原型时深有体会,木墨好些毕竟他们自己有工厂。也是少有的代表,无论是开发、成本控制、投产都有很大优势。 设计远不是有了造型有了图纸就大功告成,如何低成本、高效率、有市场决定了是否可以面市,而这些在用户使用时是无法体会的。你们熟悉的波波 @叶清波 、@王昊诚 、日用之道的高老师 @碎影立画 每天都在考虑。最近几天每当凌晨 4 点,搞健身又跨界的大头帮主,受虐的波波,搞建筑搞到到处讨债的袁牧和干装修的我组成了「深夜 F4」讨论各种可能…… 超級工廠 IKEA - 品質測試篇—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OTg4NDI5Mg==.html 【National Geographic】制作的【超级工厂——宜家】片段,介绍产品在上市前进行的一些列常规测试。虽然宜家的质量一直被诟病,但这类测试在国内厂商中很少进行。每款产品在设计前要定位,包括消费群体、用途、负载等。 IKEA - How we work—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OTg4NDU5Ng==.html 再扯得远些,一款产品或一个家居品牌的幕后,可以通过 IKEA 的一个 6 分钟短片了解一下。 那么,这类产品有没有实体店。当然有,但都是市场成熟后的事了。先能活下来,才能考虑其他方面的事。但考虑市场定位,这类线下店绝对不会开在他们都鄙视的传统卖场里。一般多在艺术创业园区、荒郊野岭、老旧库房改造,有实力的还会在新型的商业区、文艺店铺聚集地开店。上海、北京可以找到不少,苏杭这两年也大有起色,其他地方别奢求,除非你烧钱。 图为日用之道展厅。 工业产品而言,能直观体验无疑是最好的,尤其对于家具这类价格不菲,持续使用,坐感、质感、手感、细节等方面单靠图文描述过于抽象。但目前国内市场还不成熟,作为室内设计师的我,也希望有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实体体验,但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我的一些回答,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找到,避免重复提问。 豆叔碎碎念 - 知乎专栏自己回答的整理(设计类) - 收藏夹 豆叔聊装修(室内设计&装修) - 收藏夹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Life_Design_art 】 对了,你们一直逼问的 如何设计一个 MUJI 风格的家? - SunLau 的回答 已经更新了大纲,你可以先讨论下大纲部分。我会在晚(yi)些(nian)时(zhi)候(nei)回答的。
谢邀。 定位策略不同,在家居圈的鄙视链中实体卖场仅高于小型集散市场,当然更多是现实原因,即商业考虑。 以下为展开,东扯西扯写完发现偏题了,大家就当简单了解下家具家居行业的消遣吧。 当成品家具成为主流消费后,最早的类型是皮沙发、石材桌几、雕花软包床和繁复的擦色实木衣柜。整体是以所谓「欧式」铺开的,这个缘起可能受办公室、宾馆的影响。直到现在家具城类的市场基本还是这套路,另外会加上他们认为的「简洁现代」。 图片来自 Google 搜索 大概 2002 年后,板式家具逐渐成熟,布艺沙发被大众接受,家具售价可以更加低廉的进入普通人家。在几年之后,因为款式大同小异,没有差异性竞争,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普遍提高,最为关键的是「环保」概念的宣扬。市场开始打出「实木」牌,普通消费者也开始转型消费,形成了目前主流大卖场以所谓的「田园」、「地中海」、「东南亚」、「新古典」、「新中式」等作为高端形象。 和其他主流实体业不同,家具店需要足够大的面积,知名的卖场辅助,集中市场相互陪衬。运营成本就高的吓人,随之就远远超出同等品质家具在网上渠道的售价。可以有能力消费的人群,集中在 「70后」以上。这类群体有固定的信息获取渠道,和「80后」的价值观消费观念不同,所以他们更青睐这类产品和消费体验。 大概 2008 年左右,先是一些工厂或个人,注意到了可以通过网上销售一些原本很少在网上贩售的实木家具。这类家具之所以网销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和网购客户群体定位差异、运输成本高、破损售后成本高。但「田园」、「地中海」、「东南亚」、「新古典」等改变了这个局面,大量年轻群体在实体店买不到心仪的家具、配饰,抱着只要样式符合需求,其他方面都可以赌,一时间这类家具成为了网购家具的主力。 图片来自齐家网 大概 2010 年左右,一些设计师或厂商跃跃欲试,开始发布一些和主流家具风格不同的产品。最开始当然是仿制经典作品,最优代表性的就是北欧 70 年代名椅,体积小、单价小、非主要件、数量大等因素,再一次打开了局面。随之设计师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以简洁、清新、轻盈、文艺为特点铺开。 图为丹麦Carl Hansen & Son 在产的名椅。 图为客户参观 2015 米兰设计周拍摄的参展厂商产品。 图文使用木智工坊餐桌与宜家椅子为客户搭配的餐厅一角。 这类产品在传统家具厂商中属于小打小闹,找人打样都得看脸色,批量生产时在工人安排、木料挑选、安排生成优先级、售后等方面都低人一等。别说实体经营了,能搞定最终上市就不错了,勉强网店开张赚的钱够给淘宝、阿里就大年初一去烧香了。如果实体经营还没等消费者知道前,把内裤卖了也撑不下去。再者毕竟是小众市场,前期除了样式为卖点外,定位的客户群体本不是消费能力高的人。实体运营势必增加成本,这样一来除非有家底是二代,要不然完全没有竞争力。 当年在豆瓣和木智工坊、木墨讨论他们的产品原型时深有体会,木墨好些毕竟他们自己有工厂。也是少有的代表,无论是开发、成本控制、投产都有很大优势。 设计远不是有了造型有了图纸就大功告成,如何低成本、高效率、有市场决定了是否可以面市,而这些在用户使用时是无法体会的。你们熟悉的波波 @叶清波 、@王昊诚 、日用之道的高老师 @碎影立画 每天都在考虑。最近几天每当凌晨 4 点,搞健身又跨界的大头帮主,受虐的波波,搞建筑搞到到处讨债的袁牧和干装修的我组成了「深夜 F4」讨论各种可能…… 超級工廠 IKEA - 品質測試篇—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OTg4NDI5Mg==.html 【National Geographic】制作的【超级工厂——宜家】片段,介绍产品在上市前进行的一些列常规测试。虽然宜家的质量一直被诟病,但这类测试在国内厂商中很少进行。每款产品在设计前要定位,包括消费群体、用途、负载等。 IKEA - How we work—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OTg4NDU5Ng==.html 再扯得远些,一款产品或一个家居品牌的幕后,可以通过 IKEA 的一个 6 分钟短片了解一下。 那么,这类产品有没有实体店。当然有,但都是市场成熟后的事了。先能活下来,才能考虑其他方面的事。但考虑市场定位,这类线下店绝对不会开在他们都鄙视的传统卖场里。一般多在艺术创业园区、荒郊野岭、老旧库房改造,有实力的还会在新型的商业区、文艺店铺聚集地开店。上海、北京可以找到不少,苏杭这两年也大有起色,其他地方别奢求,除非你烧钱。 图为日用之道展厅。 工业产品而言,能直观体验无疑是最好的,尤其对于家具这类价格不菲,持续使用,坐感、质感、手感、细节等方面单靠图文描述过于抽象。但目前国内市场还不成熟,作为室内设计师的我,也希望有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实体体验,但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我的一些回答,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找到,避免重复提问。 豆叔碎碎念 - 知乎专栏自己回答的整理(设计类) - 收藏夹 豆叔聊装修(室内设计&装修) - 收藏夹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Life_Design_art 】 对了,你们一直逼问的 如何设计一个 MUJI 风格的家? - SunLau 的回答 已经更新了大纲,你可以先讨论下大纲部分。我会在晚(yi)些(nian)时(zhi)候(nei)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