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能够影响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最终在每一次人生的岔路口影响他的选择,从而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
而性格决定健康的说法也不少,最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就按照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将人划分为4种气质类型,并认为「多血质」的人是健康而有平衡的血液供给, 「抑郁质」的人容易悲伤和孤僻,可能罹患抑郁症和一些退行性疾病,而「胆汁质」的人倔强、暴躁,容易导致发热类疾病,「黏液质」的人情感淡漠,可能会诱发风湿病。
这些关于性格和健康的说法,更像是一些经验之谈,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从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直到20世纪末,科学家们开始运用严谨科学的方法去论证性格与健康的关系,其中美国加州大学著名心理学家 霍华德·S·弗里德曼 关于性格与健康长寿关系的科研工作,引起了科学界广泛的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提出的「 谨慎尽责的人拥有更长寿的人生 」 。
图注:弗里德曼教授著作
那么性格和我们的健康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样的性格能够帮助我们收获长寿的人生呢?让我们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说的吧!
性格与健康大调查
A型人格的人容易得心血管疾病?yes!
A型人格是指 脾气比较火爆、有闯劲,同时做事比较急躁,警惕心强,易对他人产生敌意 的一种性格。
这样的人容易产生生气、敌意的情绪,也更具有攻击性,研究显示A型人格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系数达 0.15 ,甚至可以媲美其他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子如 胆固醇及吸烟 [1]。A型人格的人相较于不争不抢的B型性格更容易发生 血管钙化 [2]。
更有趣的是,一项囊括800多名心梗患者的研究发现,当我们对其中一部分患者采取 冠心病健康干预和A型人格克制干预 ,而另一部分患者仅采取冠心病健康干预,那些A型人格得到改善的患者心梗再发率为 7.2% ,与仅进行冠心病健康干预的人群相比, 降低了一半 [3]。
爱焦虑的人容易得偏头痛?yes!
焦虑症患者罹患偏头痛的概率是正常人的 3.86 倍,有家族遗传性的焦虑症的人,会自发地选择服用更多治疗头痛的药物去缓解,同时,在偏头痛的人群中,有 51%-58% 的人时常感到焦虑 [4]。除了已经确诊的焦虑症,当出现不能控制的焦虑症状时,包括心慌、气急、紧张不安、烦躁等,都有可能引发头痛并导致头痛时间的延长[5]。而且,随着焦虑的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偏头痛发作的频率 也越高[6]。
偏头痛并发焦虑的人中,有一类人对自己患偏头痛感到焦虑,因此存在过度服药的情况,而另一类人则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服药。因此,这些人和单纯偏头痛的人相比,治疗的效果差,建议在治疗头痛的同时,寻找心理咨询改善焦虑,治标又治本[7]。
乐观能帮助人们更健康?Ummmmmm…
「乐观有利于人类健康」,大部分人都不会对此抱有怀疑。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著名评论家诺曼·卡森斯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医生断定他只有几个月的活头了,他离开了医院,为自己制定了一个「 大笑疗法 」——观看喜剧电影和滑稽小说,疾病最终不治而愈。
受限于当时的医疗认知不足,现代医学看来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不会导致患者死亡,只是可能会致残,所以诺曼·卡森斯的「大难不死」也就没有那么具有传奇色彩,然而乐观能够帮助人们战胜疾病的念头却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诺曼·卡森斯甚至出了一本书 【笑是治病的良药】 。
我们当然承认乐观的态度能够 减轻 人们面对重大疾病时的 心理压力 , 提高 人们 治疗的积极性 ,然而要一锤定音——乐观能带来健康,似乎又没有什么直接证据。
正如Richard Sloan所说,「负面的情绪像生气、焦虑、抑郁都有证据证明它们与不良的健康结果相关,然而你很难找到关于正面的情绪对人们的健康的直接影响,至少从科学验证的角度来说。」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过分的乐观,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有不良的影响。这些从小无忧无虑的人,可能并没有察觉到生活的危险,或者选择掩盖了这一面,他们对疾病更乐观可能并不是体现在积极配合治疗上,而是 低估了疾病的危险性 ,从而不能够及时就医,听从医嘱,就如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小毛病,过两天就没事」[8]。
同时研究显示,那些天性乐观的人,往往更容易沾上烟酒,更喜欢一些富有冒险性的爱好和活动,使得他们相较于那些谨慎、甚至胆小的人面临着更多健康风险。一项长达70年的纵向研究中显示,在人群中前 25%乐观 的人,会比那些乐观程度排在末尾的 后25% 的人,在每个年龄段死亡风险要多出 21% [9]!
因此可以得出,适度乐观有益健康,过度乐观乃至耽于享乐,就会走向不良的健康结局。
谨慎尽责的人拥有更长寿的人生?
yes!yes!yes!!!!!
弗里德曼教授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性格和长寿关系,最终找到了通往长寿的性格特质,那便是「 责任感与自觉心 」[8]。
衰老放缓,寿命延长
高责任感的人,不光拥有更长的寿命,在中年时期的衰老速度也较同龄人来说更慢!
图注:高责任感的男性与女性拥有比低责任感的
男性女性更长的平均寿命,
同时也显示了女性比男性长寿的倾向
高责任感的人,中年时,血液中 衰老标志物 含量更少, 脑衰老评分 更低,步速更快,面部更为年轻。
图注:血液中18项和衰老相关的标志物的
含量从青年到中年逐渐增多[10]
更少的慢性疾病
高责任感的人罹患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尿道疾病、中风的可能性更低,他们也更不容易得一些心理疾病以及违禁品滥用方面的问题[11]。
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分析了责任感高的人的行为模式,发现他们更少地参与到那些影响健康的活动中,如吸烟、过量饮酒、暴力、危险性行为、危险行驶及滥用药物等。这或许是高责任感的人更健康的原因[12]。
更好地应对晚年的健康准备
高责任感的人,中年时面对衰老具有更多的健康知识储备,更积极的心态面对衰老,对自己的寿命能达到至少75岁更为自信。
更好地应对晚年的财富准备
高责任感的人,在中年时就已经为晚年生活打好了经济基础,他们通常有更成功的事业,置办了房产和车子,有更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拥有更多的投资,更少的经济问题以及更好的信用评分。
更好地应对晚年的人际关系准备
到了退休年龄,离开了工作环境,子女也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中老年人的社交生活随之缩水,更别提随着我们走向衰老,身边的朋友乃至伴侣都可能先我们而去,每一位老人都有可能面临着孤独的困境。
高责任感的人,中年时有更多的社会支持,更少地感到孤单,对生活的幸福感更高,离孤苦无依的晚年也更远。
结语
性格对我们的健康乃至寿命竟有这么多的影响,一个谨慎尽责的人,更愿意去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饮食,参与锻炼,认真过好每一天。
这也给了我们育儿及为人处世很多启发,做一个高责任感的人,认真对待学习、对待工作,未雨绸缪,在衰老到来之前做好了健康、财富及人际关系的准备,为健康长寿的晚年打下良好的基础!
派派和读者朋友们共勉!
——TIMEPIE——
「我们不是必须随着时间流逝而变老」,这里是专注「长寿科技」科普的时光派,为您带来最前沿、最热门的抗衰资讯。
抗衰从当下开始,时光派最新推出TimeCure衰老管理服务,五维衰老评估,四重衰老干预,坚持安全、精准、动态三项原则,以改善衰老指标、个体感受为两大目标,抗衰路上TimeCure会一直在伴你左右!
TimeCure抗衰中心线下体验店地址:上海长宁古北SOHO,欢迎上海及周边的小伙伴来解锁冷冻舱、高压氧舱、红光治疗仪等多种抗衰黑科技,与我们面对面交流抗衰心得。更多详情,欢迎咨询Hebe(v:timepie10)。
参考文献
[1]Friedman, H.S. and S. Booth-Kewley, The 「Disease-Prone Personal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7. 42(6): p. 539-555.
[2] Sparagon, B., et al., Type A behavior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therosclerosis, 2001. 156(1): p. 145-9.
[3] Friedman, M., et al., Alteration of type A behavior and reduction in cardiac recurrences in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m Heart J, 1984. 108(2): p. 237-48.
[4] Minen, M.T., et al., Migraine and its 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6. 87(7): p. 741-9.
[5] Mercante, J.P., M.F. Peres, and M.A. Bernik, Primary headaches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J Headache Pain, 2011. 12(3): p. 331-8.
[6]Chu, H.T.,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Depression/Anxiety and Headache Frequency in Migraineu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Headache, 2018. 58(3): p. 407-415.
[7] Baskin, S.M., G.L. Lipchik, and T.A. Smitherman,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chronic headache. Headache, 2006. 46 Suppl 3: p. S76-87.
[8] Friedman, H.S., et al., Does childhood personality predict longevity? J Pers Soc Psychol, 1993. 65(1): p. 176-85.
[9] Oishi, S., E. Diener, and R.E. Lucas, The Optimum Level of Well-Being: Can People Be Too Happy?, in The Science of Well-Being. 2009. p. 175-200.
[10]Belsky, D.W.,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 aging in young adult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 112(30): p. E4104-10.
[11]Friedman, H.S., The multiple linkages of personality and disease. Brain Behav Immun, 2008. 22(5): p. 668-75.
[12] Bogg, T. and B.W. Roberts, Conscientiousness and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a meta-analysis of the leading behavioral contributors to mortality. Psychol Bull, 2004. 130(6): p. 88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