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学习怎样进入若无旁人的状态?

2020-03-23知识

这应该是我在知乎写的第一篇较为严肃的回答,本着通俗易懂且严谨切题的原则,我将通过介绍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心流」,来回答这个问题。

回答的逻辑很简单,和高中的议论文一样,即: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本文会把重点放在第二部分,从原因的角度剖析。

一、什么是「心流」?

心流(Mental Flow)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它是一种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在某种事物上的状态。

当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进入了心流状态,那么他做这件事的效率会变得非常高,俗称「莫得感情的做事机器」。

美国克莱尔蒙特研究大学的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在一次采访中,将人们进入心流时的状态描述为:「 你感觉自己完完全全在为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连自身也都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你觉得自己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 」(as cited in, Cherry, 2016)

这么一种状态,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体会过,尤其是在年龄较小的时候。

后来,记得是04年的时候,奇克森特米哈伊 在TED上把心流的 感受 归为了7个部分,但是我觉得从逻辑和翻译上来讲,这7个和我国的理解习惯不太一致,于是我擅自将它归结为更贴合咱们的4种(希望前辈不要打我)

  • 全神贯注
  • 感到欣喜与充实
  • 弱化对时空及环境的感知
  • 平静感
  • 前三点都很好理解,我稍微解释一下第四点。

    举个例子,假如你在一场比较重要的数学考试中,还剩下10分钟,剩下1道较难的题目。这时候,其实每个人都会略有紧张,但却别在于,有的人能够进入心流,而有的人不能。

    前者的注意力局限于题目,如果能力允许,大概率还是能够做出一些;而后者的注意力会分散到时间等其他因素上,导致一个「越着急越没思路,越没思路越着急」的恶心循环。

    因此,这里的平静是一种相对概念。其实道理很简单,正因为可以弱化对时空和环境的感知力,他们往往能够保持思维在线。

    这里请注意!大部分人遇到以上这种情况的时候,都会将做不出题目的原因归咎于时间不够。实际上,真正的逻辑并非如此。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目前为止最严谨的逻辑是:因为难以进入心流,所以易受干扰,因为受了干扰,导致无法顺利解出题目。

    我看了一些高赞回答,其中居然有答主说只要注意力集中,就能大幅度提高效率、瞬间提高解题能力。(原话我懒得去找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不好意思我笑了。说出这种话的答主,不是蠢就是坏。效率提高我还能理解,瞬间提高解题能力是什么鬼?合着一个人平时数学难题一题都不会,现在给他一个无干扰的环境,让他把状态调整到最佳,他就能一下子做出一道难题来?

    Emmmmm,大概他学的是量子力学吧。

    二、为什么?

    在这个部分,我会通过一些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说明一些 关于心流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原因。这里我希望大家真的静下心来,一句话一句话地看完,如果你能理顺其中的逻辑关系,我相信你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我思来想去,首先想到剥核桃和剪指甲这两件事。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做这两件事的时候,很容易全神贯注。

    如果不信的话,您可以现在就可以去试一试,只要您没有因为以上的文字而产生潜意识的「反抗」、「浮躁」心理,那么基本上你能进入或接近心流状态。

    为什么呢?

    早在十几年前,心理学家哈利(Csikszentmihaly)就给出了部分解释。

    【Reason1】自主能动,即自己有目的性地去做某件事。

    因为想吃核桃,因为觉得指甲长了得剪掉,所以我们有了这么一种 自主能动性。

    那么这时候我再举一个例子, 假如你的英语只有初中水平,现在你的面前有一篇要有6级水平才能看懂的文章,你非常想弄懂它。

    聪明人都应该看得出来,英语阅读的这个情况,显然已经符合 自主能动 的要求了,然而结果肯定是很难进入心流状态,二者的区别可以归于第二个原因:

    【Reason2】难度适宜

    心流理论有这么一张模型图: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意思是说,做相同难度的工作,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情绪体验。

    比如,对于长期从事 低挑战性 的工作的人,如果个人能力较低,较容易产生 冷淡 (Apathy) 情绪体验,而个人能力较高时,却是产生 消遣 (Relaxation) 体验。

    我想起了一个老寓言故事。有个富翁到海边度假,见到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便问渔夫,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去打鱼。

    渔夫说:「今天的鱼已经打够,现在要休息了」。

    富翁不解道:「天气这么好,你应该去打更多的鱼,以便可以买更好的船,赚更多的钱啊!」

    渔夫问:「那又怎么样呢?」

    富翁说:「那你就可以雇人出海,不用自已出海,只用舒服的躺着晒太阳就好啦!」

    渔夫说:「可是,我现在不正是躺着舒舒服服的晒着太阳吗?」


    虽然最终大家都在晒太阳,但晒太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个事情让你很痛苦,想想看是自己能力不足还是能力过剩。

    Ok,这时候我抛出第三个例子。为什么打游戏的时候很容易全神贯注而写学习的时候不能呢?

    (严谨地说,这是一个伪假设,因为如果是在在祖安打游戏的话,一般不可能全神贯注)

    【Reason3】及时反馈。

    打游戏的时候,你A一下野怪,它就给你显示野怪扣了多少血,你要是技术可以,来了个五杀,那么它就给你来一声「Penta Kill」。

    要知道,游戏设计者为了让玩家持之以恒地玩下去,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正在游戏的玩家一直玩下去。游戏会不断刺激玩家的神经,让玩家分泌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在网吧通宵打游戏的人可以不饿不累不困,真正做到废寝忘食。

    然而写作业的时候是很难有这种及时性的反馈的。这会使得人与知识的互动性降低,让思维和注意力对内容的粘性下降。

    在这里有个细节问题。反馈分两种,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一般而言,积极反馈,譬如成就感,会让人产生「人家还要」的想法;这时候有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消极反馈一定让人产生厌恶地想法。

    其实不然。 事实上,适当的消极反馈,譬如愤怒感,同样会让人产生「不要停」的想法,这就好比有人对你说不要,你却反而更想要。

    好了,收收心,现在我要讲最后一种原因了。

    如果你成功地看到这里,我相信你已经超过绝大部分的同龄人了,毕竟,他们只会点个收藏,然后把这篇能让自己提高的回答放在收藏夹里吃灰。而你,不仅成功地看到了这里,而且还会给我点个赞收个藏,甚至还会点亮底部那个骚骚的小红心。

    【Reason4】低自我意识

    现在有请教汤师爷给大家翻译翻译,什么是自我意识。

    高自我意识的人,会过度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现,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在所做的事情上。

    我有个高中同班同学,姓楼,他真的很聪明很优秀,平时成绩一流。

    他玩得一手好魔方,三阶可以盲拧,速拧的话只要十几秒,下象棋也很强,他挑战过大师级AI,撑了四十多步。

    但就是这么个天才一样的少年,只要考试的时候,有老师在他身边转悠,他必考不好,必!都已经成了我们班的一个梗了。

    原因他跟我说过,他是一个高自我意识的人,只要有老师或同学在他身边转悠,他就很想表现一下自己,以此博得夸赞(即使老师同学们没有说出来,他自己也会知道,自己已经在别人的心里留下一个学霸人设了)

    这其实是一种病态心理。 这很不好,会极大地阻碍一个人的发展。

    Ok,总结一下,第二方面我一共说了4种原因。

    自主能动

    难度适宜

    及时反馈

    低自我意识

    接下来,趁热打铁,进入HOW阶段。

    三、如何进入或接近心流状态?

    其实很简单,只要对应上面的原因即可。

    首先要设立目标,在你学习之前,你应该想明白,你为什么要学习?

    这里我要强调 ,为什么要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哲学问题,一般人是不可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的。那么这个时候就要采取 「适当忽略」 的政策了。

    你可以不必理会那些宏观上的意义,你只要知道:这个时候如果好好学习,就可以早点玩耍、提高成绩、赢得奖励……

    其次是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把控难度。

    研究结果(就是上面的心流模型图)已经很明确的说明, 做难度与自己水平相当或略高于水平的事情时,最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就作业而言,最好是挑着做,拿数学举例子,如果你水平一般,那么你可以先做一点简单的,再多做中等的,最后做一些难题,做不出来也不必气馁。

    如果你水平不错,那么平时1个小时的训练里,你的分配可以是5分钟中等题,35分钟的难题,20分钟超难题。

    不必想着突飞猛进,因为只有说梦痴人才会这么想。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进步却是一点一滴。

    最好的状态就是:常常能达到心流,每次都能有新的感悟。这样的话,学习的效率会相当高,效果也会非常好。

    然后, 在反馈这方面,能做的事情,就是建立起一套良性循环的鼓励机制。

    当然得基于前两者。

    你可以定个目标,比方说现在只能考100,两周后要达到110。然后按以上的方法去实践。

    两周后你可能能考108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回过头去看看自己的付出和现在的努力,这会给你带来一种正向反馈。

    其实呢, 成就感是会上瘾的。 当一个人尝到成功的滋味后,就会爱上那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又会促使他取得更大的成就,从此形成良性循环,而懒惰亦然。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人可以如此成功,堕落的人可以如此堕落。

    最后便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不必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看法,真的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做自己他不香吗?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

    以上就是全内容了。这篇文章我查了很多资料,肝了很久。在构思和写作的时候,我其实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除了创作本身之外给我带来的第二大的好处。

    希望大家能够越来越好吧。

    我饿了,吃泡面去了。

    References:

    Csikszentmihalyi, M. (2004). Flow, thesecret to happiness. TED.

    Csikszentmihalyi, M. (2008). Flow: The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Eisenberger,R., Jones, J.R., Stinglhamber, F., Shanock, L. & Randall, A.T. (2005). Flowexperience at work: For high need achievers alon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Behavioral, 26(7), 755-775.

    Shernoff,D.J., Csikszentimihalyi, M., Schneider, B., & Shernoff, E.S. (2003).Student engagement in high school classroo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lowtheory.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18(2), 158-176.

    部分引用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