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傻到太后宁可舍弃她的美貌,选择貌不惊人宜修的傻白甜。
这几天在写端妃的同人,所以又重新看了原著的纯元线和电视剧里的纯元线。
先说原著:
纯元的故事要从原著的时间线,大周乾元朝二年说起,原著故事设定为架空王朝大周朝,四皇子玄凌登基改号乾元,母妃琳妃朱成璧为摄政太后,太后铁腕诛杀摄政王稳定朝纲。
乾元二年,13岁的少帝选后,为巩固家族地位,少帝和太后都默认皇后必须出自太后的母族朱氏,适龄人选有二。
嫡女朱柔则(正室陶夫人所出,15岁)
庶女朱宜修(三姨娘所出,15岁,柔则只比宜修大两个时辰出生)
朱柔则的母亲大夫人陶氏以为这皇后之位必是嫡女的囊中之物,不免沾沾自喜,但太后疼爱侄女,知道柔则虽然貌美,却心善少谋,只能平安富贵一生,断断不能母仪天下安稳六宫,于是虽然貌不惊人,但沉稳有决断的宜修。况且太后本人就是庶出,从小小的校书女史一路升位琳妃再到帝国的太后一路艰辛,并不在乎所谓嫡庶之别,她更在乎这皇后人选的手段心性能不能撑起这偌大的后宫。
太后说:「阿柔虽然貌美,但性子柔和,不足以母仪天下,安定后宫。宜修的性格,更适合在后宫生存。」大夫人对此十分不忿,她生来这样美的女儿,怎肯不让她入宫,于是她力争:「宜修是庶出,不宜入宫为后。」
这句话,实在是太错了。因为她在情急之中忘记了,太后也是庶出。
(以上为官方宜修番外【夜深沉】)
太后是庶出,皇帝也是庶出,愚蠢的大夫人,一句话便同时得罪了两位贵人,于是太后更坚定了心意,聘朱宜修入宫为娴妃,只等生子后便立为皇后。太后深谋远虑,更一直防着柔则和皇帝见面,免得横生枝节。而此时的柔则也早早就许配一位手握实权的抚远将军之子,只等出嫁。
这里其实就是第一处明证,纯元毫无心机,以至于太后根本不看好她能坐稳皇后的位置,宁可给她找一户武将人家的嫡次子许婚,武将家里人口简单家世清白,非常适合纯元这样的性子。
如果纯元是个心机婊,绿茶婊,那太后肯定开心坏了,直接就定下纯元做皇后了,嫡女+心机+美貌,朱家从此富贵无忧。
大夫人对此非常不满,气量狭小的她不能体会太后疼爱后辈之心。(太后早早看出柔则没什么心机也并不聪明,入宫只会害了她。),暗自等待机会好出这口恶气。
恰逢宜修在宫中怀孕了扬眉吐气,一直生活在姐姐阴影下的她,在那一刻还是忍不住炫耀之心,以娴妃的身份宣召朱柔则入宫拜见自己,想让柔则也尝尝屈居人下卑躬屈膝是什么感觉。
而另一边由于是几乎算默认了未来皇后的娴妃召见,又是自己第一次入宫,性格温婉的朱柔则便听从了大夫人的安排,按品大妆入宫觐见。
大夫人的意图,书里并没有明说,也许她是想警示宜修,就算地位尊贵怎么样,柔则的美丽就是天下最强大的武器,也许大夫人只是单纯的觉得,你地位再高也没我女儿漂亮有什么好得意的,反正柔则就这么入宫了。
太液池,芙蓉柳
年少的皇帝远远地见到了朱柔则。
名动天下的第一美人。
一见痴心。
他疯狂,他痴迷,他不管怀有身孕的宜修,也不理会太后的训斥,铁了心肠要求太后把纯元嫁给他。
他甚至不管纯元已有婚约在身。
我从前不知,太后为何要防着这对本是亲眷的男女相见,甚至玄凌,从未见过我艳名远播的姐姐。太后的远见,远非我可知。那一天,我只是本着一腔喜悦,想见见自小事事处处高明于我的姐姐,感受一下终于可以在她面前扬眉吐气的感觉。而一样不服输的大夫人,居然如此盛装打扮姐姐,让她耀眼地出现在红墙阑干之中。命运,在那一刻放弃了我,转而向姐姐投去青睐的目光。
(以上为官方宜修番外【夜深沉】)
皇帝的决心逼退了所有人,毕竟他是皇帝啊,而且因为太后在原著里和摄政王有私情,母子二人一直有心结,如果此时再违拗皇帝的心意,太后也担心母子决裂的惨剧。
于是太后无奈,只好叹一声冤孽让柔则入了宫,另选了一位翁主(郡主)嫁给那位将军,又好生安抚才算平息此事保住了皇家颜面。
纯元嫁入后宫后,和皇帝日久生情琴瑟和谐,善待后宫诸妃,宜修气郁之下产下皇子封为娴贵妃,但孩子胎里不足,三岁时便因为高烧去世。宜修的孩子去世不久,纯元诊出身孕,大猪蹄子竟然让宜修去照料纯元的胎,宜修暗中准备下手。而纯元的专宠令后宫分成两派,一派如端妃心悦诚服安然度日,一派如苗氏甘氏妒恨难言,宜修又在其中挑唆,终于有一日苗氏在纯元面前说了极不恭敬的话,被纯元罚跪,而纯元和苗氏自己都不知道苗氏已有身孕,导致苗氏流产,纯元自责伤身,宜修趁机下手,纯元生下死胎难产而亡。
临死前,纯元请皇帝一不要迁怒太医二要善待宜修,并对无声地宜修说了句「对不起」,撒手人寰玉殒香消。
这是第二处证明,纯元不是傻子,她死前已经明白了就是宜修害死了她和孩子,但是她已经选择维护妹妹保护妹妹。
纯元死后,查清了真相的太后对宜修日复冷淡。
再说电视剧:
电视剧和原著的剧情相差不大,最大的差别就是纯元入府的时候,雍正还没有登基,由于雍正登基时间较晚,出现了几处bug,我先梳理一下电视剧线。
当年,雍正还是王爷,册封宜修为侧福晋,端妃为侧福晋,宜修有孕后,柔则奉旨入府(沿用原著设定非自愿),二人之前从未见过,雍正对她一见钟情,求太后册封柔则为福晋,太后不能违拗其心意。宜修心情郁结中生下孩子,皇子胎里不足,三岁去世了。
这里结合清朝的一些制度说一下我个人的猜想,那就是纯元为什么「奉旨入府」。
清朝很少很少很少有侧福晋扶正的例子,我只查到一例是清朝入关前,皇太极的侧福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是侧福晋扶正,还不得善终。入关后这种基本绝迹,据说是为了防止妻妾相争,干脆彻底断了侧福晋扶正的念头,如果嫡福晋去世,就重新选秀,宁可从外面再娶进来。
或者太后为了乌拉那拉氏的荣耀准备改改这种潜规则,但当时的皇帝(康熙)明显是不乐意的,因此才有了有一个非常诡异的旨意,让未嫁之身的纯元奉旨去照顾有孕的妹妹,就是暗示太后和乌拉那拉家,你们拿一个庶女当我儿子的嫡福晋,是不是看不起老子,赶紧给我换喽。
也可以看作是贴合历史的bug,反正当时的四阿哥对纯元是非常喜爱的,以至于他承认是他执意要让纯元做福晋。
![](https://img.jasve.com/2024-2/f2f03ecaeb446d5345186e1d1844d568.webp)
而端妃、皇后、太后也都在侧面承认纯元的善良和笨笨(好听的说法)
这是最直接的证据,以这三巨头的心机之深,眼光之毒,都承认纯元的性格善良柔软,可见是真的。反之,如果纯元都心机真的这么深,怎么可能被宜修轻松害死一尸两命呢?
皇后曾经说过,纯元死了还能像以前一样护着她,帮着她,就说明纯元在家的时候对宜修是很不错的,就是因为大猪蹄子的骚操作,宜修才恨上了纯元。
![](https://img.jasve.com/2024-2/666145ecf7014ba88268029a9bd1a9e2.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2/26a94e499de3bd3ee3d6989a3006cf8a.webp)
一些快问快答:
- 纯元是不是喜欢果郡王
谣言。
推算一下年龄,电视剧开头皇帝40岁,果郡王25岁,那么纯元成亲的时候,果郡王才5、6岁,放过这个孩子吧。
2. 纯元入宫的时候是不是跳舞故意吸引皇上
姐妹,你看看甄嬛跳轻鸿舞的时候穿的是轻纱舞衣,才能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而册封时候穿的是毛熊一样的大礼服,谁能穿着那么厚的大衣服在北京的冬天穿花盆底跳惊鸿舞啊,那应该是叫毛熊之舞,胖如橘猫壮如冬熊。
3. 纯元是不是故意穿的很华丽吸引皇帝
不是。
原著里是以朱家嫡女,将军家的待定正妻的身份拜见未来皇后,所以按品大妆,而且甄嬛在原著里是贵嫔,位份大致相等。
在电视剧里,其实姜忠敏说的是:「那件衣服颇有吉服的仪制」,而且后面还跟了一句「和娘娘的这件不是很像,只是现在只有这件抵得过」。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在心里直接给纯元定性了,把这件衣服=封妃的礼服,其实根本没那么高的规格,连平替都算不上,美妆博主说MAC某色号是TF的平替,不代表MAC=TF。
蒋忠敏这句话说的非常暧昧,就是在引甄嬛上钩,反正你穿也要穿,不穿也得穿。
![](https://img.jasve.com/2024-2/39b4633fbb5e48047cf258d89029f276.webp)
4. 宜修的孩子去世和纯元有没有关系
没有任何关系,宜修是怀孕的时候被大猪蹄子气到了,又早产伤身,孩子生下来身体不好,三岁的时候发起高烧,这在古代没有青霉素就是不治之症。
不治而死的意思是「病了没有治好,去世」
5. 纯元为什么罚跪侧福晋
这点电视剧和原著一样,说两个侧福晋对纯元大不敬,这在古代是很严重的罪名,为什么要罚跪两个时辰(4小时),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是作者榴莲子分不清古代的时辰和小时的区别,她以为一个时辰=1小时,其实她想要表达的2个小时。
第二个说法是,因为古代宫廷女子不能被随便殴打(夏冬春不服),打坏了身体以后留疤了就不能侍寝了,所以就以「不伤肌体」的体罚为主,比如罚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