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换成:
为什么单位工会喜欢发东西而不是直接发钱?
发钱不是更方便吗?好像下面的人也更愿意拿现金,但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除了众多答主所说的,现金容易被层层克扣外,起码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发实物更有仪式感。
剧里说了,夏天每人每天一碗绿豆汤,那是从康熙爷时候就传下来的规矩,宫里人人都知道。每天一碗绿豆汤,奴才们喝在嘴里,甜在心里,感念着主子恩惠,主子的人性化,奴才高兴,主子也高兴。
折了现银,那银子是自己辛苦挣来的,再去买绿豆汤,花的自己的钱,和主子有什么关系?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再说了,我小太监喝的是绿豆汤,那大太监是不是喝的绿豆冰沙?苏公公是不是喝的茉莉绿豆芋圆鲜奶奶绿?怎么他们喝的比我的好?难道他们拿的现银更多?
不能比,一比矛盾就出来了。
还不如一人一碗绿豆汤,大锅饭,别说苏公公了,主子喝的都和我一样,与有荣焉,心里舒坦。
一碗绿豆汤,更显组织关怀,更有人情味儿,更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不比发现金好多了?
你想想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给你发钱,你自己去买,和从单位拎着一盒回去,心情是不一样的。
自己买的,虽然实惠,但不免凄凉:过节还得自己买。
单位发的,虽然价格虚高,但走在街上,别人看着你手里的月饼,你下意识想的是:组织还可以嘛,能想到咱。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领导比咱清楚多了。
但眉庄她刚入职,她一心只想着自己出头,给宫里省钱,但她只对上面不对下面,没在基层干过,政治历练也不够,所以就冒进了。
不然后来吃亏了,怎么就说出:我见着人就烦 这种话来了呢?这是悟出味儿来了。
但她还没悟透,所以咱继续来说,为什么不能折成现银,因为:
二是更符合领导层利益。
你说不对啊,按照眉庄说的,折了现银更省事啊?领导不是就免了各种杂务了么?
好像是省了事儿,但事儿要人去做啊,人没了事儿,有人就不省心了。
内务府采购绿豆,那是一宗大买卖,这里面得涉及到多少人啊?从供应链到厨房再到各个宫,得经多少人手,拉动多少GDP啊!
你现在给换现银了,虽然大家自己去买,好像总量是不变的,绿豆也还得种那么多,但其实很多关键节点取消,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很多答主说过了,层层克扣,会损害小宫女小太监们的利益。
其实,有可能大主子的利益也会被损害。
不说多了,仅仅从皇商角度来看这事儿,你怎么知道那皇商不是为老大办事儿的?你怎么知道给皇商搞运输的那位不姓乌拉那拉?你怎么知道给御膳房熬绿豆汤的那位厨师不是年府的亲戚?
这么多人一下子没了工作,该干嘛去呢?
虽说下岗的人总要适应社会找到新职业,但那会儿总不能搞个APP给宫里的人代购绿豆汤吧?
不能啊,那这些人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就只能添乱造反。
这就是,一碗绿豆汤引发的血案。
所以,工会不能只发钱。只发钱,那跟财务处有什么两样?总不能把工会裁了吧!
那可是工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