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吧——
工作很忙却只是在不断重复,找不到意义;休息时做以前喜欢的娱乐,却体会不到以前的那种快乐;莫名暴躁、心烦,「迷茫」「无聊」「没意思」成为了口头禅......
其实,常常觉得活着没意思,找不到生活价值的状态,产生的根源是人的异化。
被异化了的人不再能够感知到自身的存在, 时常感觉自己是被设置好的程序,停不下来,却也不知道自己继续做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聊这个话题,但看到这个问题有必要再强调一次,「异化」是如何剥夺我们的生活的。
01. 异化是怎么发生的?
异化,alienation,也可以说dehumanization,指的是人变得不那么像人的过程,是人的行为脱离人的需要的过程,也是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失去人性的过程。最早对「异化」进行全面阐述的是马克思,在他看来,异化是人作为客体被动地、接受地体验世界和自身。
异化让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无法感知内心的真实需要,即便感知到了,也没有勇气去面对,我们变成了与自身关系极为遥远的人。 同时,异化也让我们难以信任他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益交换,不再能够交心。
异化通过这个社会的多种机制影响着我们,具体说来,可分为生产、消费、娱乐、关系四个方面。
1.「不仅是螺丝钉,更是毫无感情的生产零件」
异化首先表现在生产当中。在庞大的生产体系中,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剥夺,我们只是位于生产流程上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环节前后是什么与我们无关,我们也并不了解,只是机械地按照既定规则进行自己的工作,最终沦为一个功能性的组件。
有时我很羡慕从前的手工匠,他们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承载着个人思想的作品,而我就像个没有感情的零件,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需要不断地运作。想辞职又不敢停下来,不知道这样虚空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尽头。——Leo,男,27,广东
2.「东西越买越多,却不知道为什么买」
消费原本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似乎成为了人的「义务」。
它带给我们的感觉也不再是满足,而是焦虑,我们陷入「必须要消费」的压迫之中,追求不必要的消费欲望,为自己无法实现某种消费而焦虑、痛苦。而这正是一种物凌驾于人之上的表现。
3.「娱乐不能带来放松,反而让人耗竭」
娱乐也被异化。浸染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的娱乐成为被安排好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娱乐:打游戏、刷视频、看综艺……我们被娱乐投喂,被线上活动填满,却很难在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愉悦。
4.「找不到爱情,朋友也不能走心」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的体验也在被异化。关系从情感性转向功能性,我们需要自己对别人有「用」,也需要别人对自己有「用」,甚至在恋爱、婚姻中也是如此。当人被简化为一个扁平的功能性符号,我们感受到了越来越少的连接,以及越来越强烈的孤独。
我身边围绕着很多人,他们都有各自适合的「角色」:名义上的男朋友,饭友酒友,py,打游戏的队友,逛展拍照的伙伴,听live的小圈子……我总是可以在要做某件事的时候,约到适合的伙伴,他们就好像一个个分工明确的工具人,各有功能。所以,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不缺人陪,但他们却不知道,我每次情绪崩溃难过得要命时,连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朋友越多越孤单,生活越热闹越感觉寂寥,人与人的连接在这种浅浅的,功利化的关系中越来越薄弱,越来越难以触碰了。
——草莓,女,24岁,上海
在异化的包裹之下,我们将自己隔离在狭小的空间中,逐渐远离了真实的生活。
02. 异化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异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这个社会持续而高效地运转。在异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像零件一样,各司其职,我们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不停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以换取生活资源。在这个没有创造性的过程中,我们心照不宣地发挥着自己的功能,避免了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高效。
然而,高效背后的代价是失去人性。 我们陷入不断运转、无法停下的工作中,不再感知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们甚至不敢面对它,因为我们知道在尝试改变之前,首先需要面对的是无能为力的自己。而同样,我们也不再与他人有连接,在各取所需的过程中,失去了信任他人的能力。
最终,异化让我们撕裂,成为不再与自己相连,也不再与他人相连的人。
03. 我们该如何对抗异化的影响?
这个时代有很多难以言说的痛苦,本质都是由人的异化带来的。我们被巨大的空虚和焦虑所裹挟,不再感知自己是否快乐,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痛苦。
要解决这种空虚感,找寻到存在的意义,我们必须直面异化这个问题,反抗人的异化,重新找到自己作为人的完整性。
对抗异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进行生产性的工作
调整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位,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做事,而不是被它操控。
其实大部分工作都有重复烦人的内容,换工作不能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调整自己面对工作的方式态度。从被动完成任务,到主动写规划做优化,尝试无人涉足的创新项目。虽然还是会累,但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是作为一个人在实现价值,而不再像一个机器去运作。——Rust,女,28,北京
2.让消费重新变回「需求的满足」,而不是「必须要消费什么」
很多时候,简化生活才能够丰盈生活。我们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让每一次的消费成为为自己服务的活动,让消费变成我们的主动选择,不再因外界声音嘈杂而忽略了自己的心声。
30岁我作出的第一个改变,就是调整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年纪大了越来越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多余的钱没必要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算贵一些也会买。生活变简单了很多,质量却提升了不少,购物重新和自己的需求关联在一起,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掌控度和幸福感。——三老师,30,女,江苏
3.尝试一些非电子化、有创造性的娱乐方式
过于依赖电子设备,会让我们越来越丧失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尝试一些线下娱乐活动,做做手工,比如玩乐高、拼图,在动手的过程中,感知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性,从而获得满足感。
4.尝试建立深入的关系,缩小人际圈
为了获得存在感,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连接,但只有小而深的人际圈才能够抵御异化,大而广的交友模式不仅耗费精力,还会让关系浮于表面,更加难以收获深入的灵魂碰撞。
以前我每周末都会强迫自己认识新朋友,但是我很难从中感觉到快乐,甚至会觉得像kpi一样充满了压迫感。直到我强迫自己削减社交,大部分时间和几个老朋友呆在一起,我逐渐找回了那种和人之间亲密、深入、信任的感觉。有了一个稳定的小圈子,心里也有了安稳的依赖和归属。——109,女,29,上海
5.简化你的世界,切断不必要的联系
在信息过载的当下,我们不缺信息,却缺乏安宁。我们的精力被分割成片,仿佛所有的事都与自己有关,反而在线上生活的拉扯中,脱离了自身的真实生活。而当我们只关注当下的生活,只与自己需要的,而不是必要的事情相连,才能够有效地肃清生活,获得快乐。
我曾经一度因为嘈杂的外界信息频繁的情绪爆炸,逐渐迷失了自己的节奏和规划。于是我做了个实验,尝试关闭社交:不看朋友圈,卸载微博和社交软件,退出闲聊摸鱼的群聊。刚开始不太习惯,但渐渐的,焦虑和烦躁好像也随着这些东西一起被清理掉。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热闹」,舍弃不必要的碎片,给自己的心留出空间才能更接近真实的自己。——铃木,男,23,北京
6.用私人化的、微小的事情,对抗千篇一律的标准
异化与全球化有关,我们比以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却只是将自己变成了毫无特点的人,发挥着功能,却丧失了情感。对此,我们需要通过私人化、充满烟火气息的事情来对抗宏大世界的异化,活在此时此地,与身边的人产生连接,体验到脚踏实处的落地感。
北漂五年,我放弃了在北京的一切回了老家,这个决定很难,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庆幸。我找回了很久很久以前的发小,花时间和父母待在一起,我的爱好变成了逛菜场,从外卖生活回归到了在家一日三餐,踏实的烟火气让我身心都变得「满满的」。人要找到自己的根,找到和这个世界真实的连接,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不是一个被社会塑造的角色。——安姐,女,33,湖北
这是我们对抗异化的意义所在:当我们不再能够感知生活的美好,我们需要去做出行动,让自己重新回归生活,立足于自身的内在力量,主动与他人联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踏实而丰富的人生。
这种方式同样是正念的,我们将自己看作完整的人,不带评判地活在当下,生活的幸福和宁静会自然地生发。来自上海的冬至对此颇有心得,「洗澡时,能看见花洒的水流在灯光中的样子;下班路上,我会经过一段林荫道,调整呼吸慢慢走路,非常放松;吃饭时细嚼慢咽,吃得更有滋味。」
此时,便不再会觉得「活着没意思」,而是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里,感知自己、感知世界。
愿你也能同样自由而敞开,认真享受生活带给你的每一次吹拂。
Reference:
Bi, L., & Zhang, Q. (1989). Ma ke si guan yu rende gai nian. Tai bei shi: Nan fang cong shu.
点击查看往期高赞回答:
男性在恋爱和择偶方面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小心思?
你是怎么放下喜欢了好久的那个人呢?
如何看待人们在网上说话阴阳怪气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