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婆媳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2016-09-21知识

通常来说,家庭由两种基本的关系组成,即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由婚姻中的契约、承诺,以及爱情和逐渐派生出的亲情、责任来维系,而亲子关系,则通过血缘、亲情和责任来维持稳定。

这两种地位孰轻孰重,新时代好学的家长们可能都明白——夫妻关系,永远应该重于亲子关系。

而婆媳关系,既不属于由婚姻而来的夫妻关系,也不算作从血缘而生的亲子关系。

这种人际关系,既没有血缘关系的天生性、稳定性,又不存在婚姻关系具有的契约性、亲密性,主要是由亲子关系,和下一代的婚姻关系而延伸出来的特殊关系。

所以,婆媳之所以能相遇,全然是因为一个男人。没有这个男人,也就没什么婆媳关系了。

如果大家都遵守「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的原则,那么婆婆就会将主要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婚姻关系上,而主动减少对亲子关系,以及孩子个人婚姻的干涉;媳妇也应该更注重经营婚姻关系,而不要对丈夫亲子关系的另一端——婆婆,怀抱太多要求和期待。

同时,婆婆如果因为爱儿子而尊重媳妇,媳妇因为爱丈夫而关爱婆婆,那么双方就会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可现如今的婆媳关系,很多都不那么尽如人意。

归因起来,这些婆媳矛盾,主要有三种原因导致。

对关系、角色理解的错位认知

大多数婆媳冲突,都是因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错位,以及对各自角色理解的偏差。

首先,两种关系的错位,主要都是错将亲子关系,放置于夫妻关系之上。

这是婆婆和媳妇都容易出现的认知错误。

从婆婆一方来看,如果婆婆将亲子关系看作此生唯一重要的关系,或将儿子当作自己惨淡婚姻的情感寄托,甚至丈夫角色的替代者,那么媳妇就容易成为婆婆的情敌,让双方在彼此敌对中,进行着无谓的争风吃醋。

另一种错位,就是媳妇认为,即使自己与丈夫已经成家立业,公婆依然对他们的生活负有最大责任,甚至也会理所应当地觉得,自己是为了婆家生孩子,公婆就理应承担养育孙子、为全家提供照料的义务。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婆婆对媳妇的过多要求表现出不满,就容易出现两者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第一种关系错位带来的婆媳冲突,可能要占大多数。


而婆媳双方对各自角色理解的偏差,则更多源于对「婆媳关系」和「母女关系」的混淆与误读。

很多女孩出嫁的时候,妈妈可能都会予以告诫,让女儿将婆婆当作妈妈来关心,也有不少的文章,会要求婆婆待儿媳亲如女儿。

这种状态虽然很理想,现实中却很难做到。

这是因为,母女关系属于亲子关系,是在血缘维系下,由母女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关系,哪怕母女之间矛盾不断、相爱相杀,也不会真正将彼此的感情消磨殆尽。

而上文说了,婆媳关系并无法成为亲子关系,只能通过两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交往、情感交流,从而逐渐形成对对方爱憎好恶的情感,并不能期待二人一开始就有亲如母女的感情。


所以,不少婆媳冲突,都是源于两者对对方的期待太高。

婆婆看到自己的儿子与媳妇结婚,就容易形成一种高预期,那就是媳妇应该像女儿一样对待自己,可即便中间夹了一个同类项——婆婆的儿子,媳妇的丈夫,也不能改变婆媳缺乏感情基础的事实。

同样,媳妇进入婆家,也容易本能地将婆婆与自己的妈妈比较,认为婆婆应该像母亲一样包容、理解自己,因此也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预期,而产生愤懑情绪。

因此,如果在婆媳关系形成之初,两者可以将这种关系,看成任何一段需要时间和感情来培养的友谊一样的关系,不要一开始就怀揣过高的期待,那么即使婆媳关系中出现意料之外的磕磕碰碰,也不会因为过于失望,而产生对婆媳关系的消极印象。

事实上,就连一段普通的友谊,都可能需要数年之久才能达到洞悉彼此内心的状态,哪怕一段始于爱情的婚姻,也可能在婚后经历无数次想掐死对方的冲突。

任何感情、任何关系,都可能经历高潮与低谷的不断更迭,何况半路相识的婆媳关系呢?

只要适当调整预期,慢慢在彼此理解与尊重中培养感情,婆媳关系的基本和谐,还是不难达到的。


对养老资源的争夺

有社会学家认为,婆媳冲突的焦点,看似是婆婆对儿子的控制权,与媳妇对丈夫的管理权之争,但实际上,是对养老资源的争夺。

这一点的理解,可能要放置于比较老旧的家庭角色分工中。

我们在【有家有孩子有老公,可依旧孤独得像一条狗】一文中说过,男权家庭之所以对儿子倾尽所有,对女儿剥削索取,就是因为这些父母相信,将自己的社会资源投资给儿子,就可以让自己在未来获得更多养老、保险等长期回报。

这样的信念,也是「养儿防老」观念存在的基础。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理论体系和基本信念下,妈妈精心培育与儿子的亲密关系,将儿子作为情感寄托对象和精神支柱,也是有自利性原因的,因为这就是为了她能在家中获得实力,保障晚年的养老生活。

但在过去女性主内持家、男性主外养家的家庭角色分工下,儿子一结婚,就等于多了一个妻子和孩子要养。

如果儿媳妇长期无收入,那么,婆婆的养老资源,就要被媳妇和孙子给分走。

不过孙子永远流着自己的血,属于自己家的人,因此不能算作养老资源的争夺者,可媳妇永远被看作婆家的「外人」,她就成了婆婆养老资源的掠夺者。

换言之,无事业或收入低的媳妇,就要将丈夫作为未来的晚年依靠,也就不愿意丈夫将资源过多倾斜给婆婆。

因此,在养老资源的争夺战中,婆媳的冲突的发生,可想而知。

总之,对养老资源的争夺造成的婆媳冲突,产生的情况也需要有几个前提:

婆婆无经济收入,需要完全依靠儿子养老,且媳妇也无事业,三代同住一屋;或婆婆占据经济强势方,子女购房或育儿需要婆婆的大力帮助。

可见,无论婆婆的经济状况如何,只要媳妇经济不独立,尚需依靠婆家或者丈夫的经济支持,那么一旦遇到围绕着经济问题的婆媳冲突,就始终是缺乏反抗底气的。

而倘若婆婆自己就有养老工资,而且家庭条件不错、身体健康,且媳妇也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不依靠丈夫维持生活,那么这种在经济利益上的婆媳争夺,出现的几率就大大减少了。


婆媳中介的责任失职

最后一种婆媳冲突原因,就是「双面胶」——婆婆的儿子、媳妇的丈夫,没有发挥应有中介调节作用。

记得从一篇文章中看过,真正聪明的丈夫,可以在婚姻中做一个「两面派」。

如果婆媳关系一般,他就在母亲面前夸妻子,在妻子面前夸母亲;假如婆媳不和,他会巧妙地调解周旋,游走于母亲与妻子之间,试图帮助双方理解彼此,做好中介的平衡作用,从而化解矛盾于萌芽状态。

倘若婆媳水火不相容,聪明的男人也会遵循「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的原则,坚定地站在妻子的身边。

而聪明男人的反面,就是被无数女性吐槽的「妈宝男」。 在婆媳关系中,他们是典型的火上浇油者。

「妈宝男」的妈妈,通常是控制欲旺盛的权力爱好者,她们当中,也不乏将亲子关系当作畸形夫妻关系者。

面对妈妈的操纵控制,妈宝男们一边在深感窒息中想要摆脱控制,一边又沉迷于妈妈的爱护中无法自拔。

因此,他们会跟着妈妈敌对妻子,并要求妻子任劳任怨地为婆家付出。但凡妻子有丝毫不满意,他马上会和妈妈形成一致联盟,坚决对妻子施行强烈审判。

很多自媒体人,都已经写过关于妈宝男的文章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如果有人遭遇妈宝男,除了「转身离开,成全畸恋中的母子一生幸福」,好像也没有其他好建议了。


怎样避免婆媳冲突?

从上文中的三点原因出发,各位女性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夫妻关系应始终先于亲子关系,所以如果儿子已经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母亲就需要转移注意力,要么注重经营自己的婚姻,要么通过其他办法,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同样,一旦结婚,婆婆就没有了对小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如果婆婆不愿意帮带孩子或提供照料,请不要勉强或抱怨,孩子是自己的,他终生的成就和失败,唯一责任人只有父母。

2、婆媳关系伊始,双方都需要适度降低期待,不要以「妈妈」或「女儿」的标准来要求对方。

感情需要温火慢炖,要给对方一点时间,实在无法和谐相处,再做离开打算也不迟。

3、择偶时,如果不想被婆婆当作「养老资源」的争夺者,就需要尽可能找公婆有工作、有收入的家庭。

成家后,如若不是迫不得已,请不要长期处于无经济收入的状态,无论是通过全职工作,还是业余兼职,如果能实现经济独立,至少可以避免很多与婆婆关于经济和利益的矛盾。

4、择偶过程中,可以事先观察男方与自己母亲的相处模式,如果对方有「妈宝男」的迹象,还需尽可能避免深入交往。

如果对方有幸不是「妈宝男」,也需要观察对方在母亲面前,会贬低还是维护女方,避免嫁入一个时时处处都可能被众人针对的家庭。

而如果目前已婚,且丈夫会跟着婆家针对妻子,那么可以尝试与婆家适度保持距离,避免长时间住在一起。

因为有的丈夫,只有在自己父母面前,才会大男子主义爆棚,事事找妻子的茬,好让父母放心地看到自己儿子的权威形象,而一旦回归自己的小家庭,他们又会变成通情达理的模范丈夫。

假若丈夫在人前人后都喜欢贬低妻子,并毫无原则地站在婆婆一边针对妻子,可能就需要对自己的婚姻进行再次考量了。


结语

无论是何种关系,彼此之间相互的尊重与理解,都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除了尊重与理解,承认对方与自己平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便是亲子关系,父母也应该意识到孩子是人格平等的独立个体,何况是亲子关系之外的婆媳关系。

婆媳双方,都应该承认对方有独立的人格,而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婆婆没有给儿子儿媳做老妈子的义务,媳妇也没有为婆家当牛做马的责任。

毕竟,现在不同于往日,嫁给一个男人,并不需要剥离自己的全部人格和尊严,而娶一个儿媳妇,也并不是花钱买一个任劳任怨的生子机器。

如果喜欢独立空间,就可以在保证赡养父母的前提下,在自己的小家庭独立生活,与婆家适度保持一定的距离。

相应地,追求独立的权利,也应预见到独立的机会成本、负担起独立的义务。

比如,要对婆媳关系不亲密有所准备,婆婆如果不愿意帮带孩子,也无需满怀愤恨、亲情绑架。

另外,保持经济独立自不必说,育儿养家、日常琐事,能自己解决,就不要再奢求父母全权包揽。

而倘若接受了婆家的育儿帮助或买房援助,或暂无经济能力与父母分居,自然也就应该在承诺养老,或忍受唠叨中多一点耐心。

权利与义务,总是对等的。总不能只图享受,不做付出。

当然,如果遭遇毫无修补余地的婆媳关系,且丈夫无能力或无意愿维护妻子,那么保持随时离开的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毕竟,因为没有经济能力养活自己与孩子,而在糟糕的婆媳关系中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女性,也不在少数,相信她们都是痛苦的。

总之,凡是选择,必有代价,希望各位都能拥有和谐的家庭关系。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家长进化论「(id:parentsup),高冷、严肃、名校控,一个致力于探索新知的教育研究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