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哪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

2019-11-26知识

某程度上,思维方式的慵懒、涣散是所有人都有的通病,如果我们任由自己的思维陷于这种不良习惯,肯定会导致我们的人生惨败。

但是,有实验表明,读文章的同时给人点赞是可以让我们摆脱这种病症的,大家往下看之前先点个赞呗。(手动狗头)

首先,我想在这里引入一个词: 乌卡时代。

乌卡时代 (VUCA ),是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的缩写。四个单词分别是易变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意思。(来源于百度)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处于无法长期安定的时代,所谓的不变、恒常就是「变化」。因此,我们的思维不能僵化,步伐不能固着,思维要懂得变通。

而在此基础上,我也尝试提出一套与乌卡时代相对应的V、U、C、A的四种思维方式。也就是Venture(冒险)、Understanding(领会)、Anti alienation(反疏离)。

1.以Venture(冒险)应对 Volatile(易变)

为什么我们的思维方式需要冒险?

我们过去往往会认为这个东西不能做,那个事情不应该做,都说做了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做了等于浪费光阴、没前途,但到头来我们都失去了差异化,变成了同质化的教育流水线产物。我们就像一座座「考试机器」,时刻等待着开启与关闭,开启时闪耀,关闭时碍地。

我们也发现,出了社会迈入职场,有思想有时候反而并不是一件好事。一个公司更多地倾向于思想上愿意接受「被驯化」的员工,而容不了一个思想上像脱缰野马的员工。因此,我们不仅被教育体制驯化,也被社会法则驯化。

难道你的思维就应该这么步步为营、墨守成规吗?当然不是,有时候只是我们为了达到一时的目的而作出的妥协罢了。 每个人的思维都可以变得富有「冒险精神」,也本该如此,我们终究要打破现有的思维,去为人所不敢为,才能成人所不能成。 尤其是在这个我们得面临着一连串的不稳定性(volatile)的时代。

【跨越式成长】中提到了两种人才: "T型人才"和"π型人才"。

1)T型人才

所谓的T型人才就是指那些具有优秀的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涉猎的人同时具备一项优势技能。
说白了,这种人才无非就是顺着漫长的读书时代走入社会,在社会上磨练了几个年头,培养了一项所谓的工作技能。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明白所谓的工作技能是指工作上才用得到的技能。

也就是说,假设当社会没有多余的工作岗位提供给你,你所一直倚赖的这项技能将无从施展,甚至变成一块鸡肋,这时候,你将会陷入一种思维上的被动转变,而这种被动转变会让你措手不及,你需要从零开始应对这次转变,你的行动变得异常受限,皆因你缺乏未雨绸缪的准备。

所以「冒险思维」很重要,思维要保持在冒险状态中,才能更好地接收时代带来的更替。

2) π型人才

而π型人才和T型人才的基础相同,但其比T型人才多了一项技能,被称之为激情技能。所谓的激情技能也就说在工作以外,我们可以培养一项自己喜爱、钟情的爱好或技能。

如果说T型人才有一条「腿」,那么π型人才就比他多一条。当然,这两条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能在以前,你的第一条腿能给你带来主要的收益;而现在,你的第二条腿很有可能比你第一条腿带来更大的收益,他是可以更换位置的。

同时,π型人才并不一定就指两条腿走路的人,它可以指三条腿,四条腿,五条腿...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是什么都得学,它仅仅是为了表明我们不能只依赖某一项核心的工作技能来应对不稳定性,而是要尽可能地把激情技能培养起来,从而应对轻易被摧毁的稳定性,让自己更具有成长竞争力,让自己不断地更新、迭代。

2.以Understanding(领会)应对 Uncertain(不确定)

千万不要觉得不确定的东西就应该被弃掉。 所谓的领会式思维,就是指当我们面对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时,从不确定中领会出确定性,从而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可以为我们所用的确定性。

樊登老师举了一个非常棒的例子:

「孔子就是一个非常拥抱不确定性的人,他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卷而怀之可也。‘这是什么意思呢?国家政治清明,我就出来当官,为国家做贡献。国家如果政治混乱,我就回家教书,我成为一个教书匠,所以你发现孔子进也可以,退也可以,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逆境,对于他来讲,他永远都处于一种叫做杠铃式配置之中。

也就是说,所谓的不确定性我们之所以怕,是因为我们害怕逆境。逆境就是在我们都自以为一切尽在自己把握之中出现一些幺蛾子。而这些幺蛾子之所以让我们怕,是因为我们对它未知。但是孔子对不确定性的看法采取了一种领会式的思维,就是我预估了不确定性的存在,我能在不确定性树立一种确定性的心态——进退皆可,就像杠铃片的配置一样,重了可以卸,轻了可以加。

不确定性根本没那么可怕,对拥有领会思维的人有时候还是一个机遇。比如,2020年的我,在面临辞职考研与继续工作这两个选择中,选择了不确定性——辞职考研,谁也没办法保证我一定能考上,或者是考上了就比现在更好,但 当我用领会式思维去分析不确定性的时候,我看到了更多的确定性,那就是我做这个选择必定是为了让自己优秀,并且我有这个魄力去承担自己的抉择。

这虽跟成功的结果无直接相关,但至少能让你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不消极。

3.以Chance(可能性)应对 Complex(复杂性)

面对互联网+时代资讯的泛滥,科技革命带来的多元开放,诸多复杂性迎面而生,一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都能影响另一件事,从一连串孤立事件当中突现出复杂性。

因此,我们的思维方式决不能是线性、单一性,而应该是跳跃性,充满无限可能性。 面对这个日益庞杂的世界,我们所要做的是「决不把世界固定为某种现实「。

创想基因执行董事长王健(作家光子)这样说过:

「我们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这个世界也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横平竖直的、永恒的一个盒子的一个地方,我们是在体验生命的森林,而这个世界是一大团可能性,在我们来之前和走之后,它就是一团几率波,它是巨大的可能性。我们在干嘛呢?我们在把这个可能性变成我们所感知的现实。

这段话令我启发良多,他旨在表明我们是可以充分利用大脑去想象世界的,我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对世界可能性的探掘深度,而对世界可能性的探掘又能给予我们将之变作现实的机会。我们的思维并不是必须沿着世界的轮廓演化的,而是可以将世界这团「几率波「进行改造,诞生出我们想要的现实生活。

也就是,我们要用可能性、无限性思维凌驾复杂性,而不是让复杂性操控我们。

4.以Anti alienation(反疏离)应对 Ambiguous(两可)

说到「两可」,就想到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提及的常人「闲言、好奇、两可「的沉沦性质。对于常人的「两可」,他给出了这样的一段阐述:

」两可就是一切看上去都似乎被真实地领会了、把捉到了、说出来了;而其实却不是如此。这是因为,在日常相处中来照面的那类东西是人人都可得而通达的;关于它们,人人都可以随便说些什么。既然如此,人们很快就无法断定什么东西在真实的领会中展开了而什么东西却不曾。「

我们要厘清的一件事是,两可始终是个人的两可,不是时代固有的两可,由于个人思维的局限与漏洞,我们面对两可时总是表达出「常人」思维,对于其真正是如何,我们始终是难解的。

所谓的思维「反疏离」,就是指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必须戒掉惰性,戒掉以远离事物内在的思维方式思考,而要从疏远、疏离的反面出发,直至探寻出问题的本质、内核。

大家都应该剥过洋葱,其实剥洋葱是富含哲学启示的。我们剥洋葱的过程也是一个反疏离的过程,我们一开始都怀着一种「求本真」的心态剥洋葱,一层又一层地剥,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直到最后,发现剩下一场空,一个「虚无」,但是「虚无」并不是简单的无意义,它恰恰是有意义的「无」。

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两可的时候,不要急于凭借自己过往的传统经验给出自己的独断论,就像一个孩子成绩不好我们不要急着给他请补习老师,而是要像「剥洋葱「一样层层解剖,到最后或许不是给你一个确切的、具体的答案,只是一个「虚无」,但这本身恰恰就是一个承载着意义的答案。

如果觉得对您有一丝帮助的话,给我点个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谢谢!

感谢你阅读到最后。介绍下自己,我是 @瓶不语, 又奶又凶我本人,每天坚持输入一本书,每天坚持输出一篇成长干货。关注我准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