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中日韩企业合作各有偏好

2025-01-17心灵
2024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贸易逐步回暖。2025年,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恐再加剧,国际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全球经济将如何运行?企业有怎样的计划和期待?2024年12月2日至18日,【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联合【日本经济新闻】、韩国【每日经济新闻】面向中日韩三国企业管理者开展第13次「中日韩企业管理者经济预期年度调查」,来自中日韩三国共287位企业管理者对全球经济、本国经济及所在企业的发展现状、经营环境、未来预期等发表看法。调查发现,对于2025年的经济,日企预期最乐观,中企谨慎乐观,韩企最悲观;对于经营环境的改善,中企最为乐观,经营环境预期稳中有进成为主流认知。
图片说明:第13次「中日韩企业管理者经济预期年度调查」显示,对2025年世界经济预期,认为将「快速增长」「稳步增长」以及「保持平稳」的比例之和,中企为98%,日企为96%,韩企为56%。
中日企业较为乐观,韩企最悲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和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报告称,在通货紧缩过程中,全球经济保持了异常强劲的韧性。对于2024年的全球经济及2025年的全球经济走势,中日韩三国企业管理者中,日本受访者最为乐观,中国受访者更谨慎乐观,韩国受访者最为悲观。关于2024年的全球经济,一半以上(53%)的日本受访者和近四成中国受访者认为处于增长状态;而相对多数(46%)的韩国受访者认为会恶化,仅三成认为是增长的。关于2025年的全球经济,中日韩三国受访者的认知与其对2024年的预期基本一致。一半以上(51%)的日本受访者和四成多(43%)中国受访者认为将增长;相对多数的韩国受访者(44%)认为将恶化,仅22%选择「稳步增长」。 调查还邀请三国企业对本国经济202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数据显示,韩企受访者的预期最为悲观。在中国,98%受访者预期本国经济2025年将「保持平稳」和「增长」;在日本,81%的受访者预期「稳步增长」;在韩国,42%的受访者预期本国经济在2025年将恶化,占相对多数,仅18%持增长预期。 具体来看,对于2025年的物价走势,中国受访者预期最为乐观。在中国,65%的受访者认为将不变或下降,仅35%认为会上涨,其中33%认为上涨幅度在3%以内。日本有92%的受访者认为物价将上涨,韩国有82%认为将上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三国企业的预期符合各自国家的国情。中企的乐观预期体现了他们对市场的信心和希望。日企的信心主要源于日本终于结束‘失去的30年’的通缩状态,结构性问题正在改善,经济信心大大增加。韩企的悲观主要受政治动荡和低生育率等因素的影响。」 多元因素影响投资计划 对于2024年和2025年经营环境的变化,中国受访者的感受最为正面。认为2024年的经营环境没有变化或有所改善的中企受访者接近九成,日本为72%,韩国为13%。对于2025年的经营环境,九成多(92%)中企受访者认为将不变或改善,日本为77%,韩国为39%。 中日韩三国受访者对于影响2025年经营环境的主要原因分析上存在差异。在日本,「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及通胀持续」居首,提及率为53%;在中国,「气候变化加剧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自然灾害」居首,提及率为38%;在韩国,「包括美国大选在内的日韩中政治事件」被认为是首要原因,提及率超过一半(51%)。「中美摩擦导致的不稳定环境扩散」同时被中日韩三国受访企业视为第二大主要因素,提及率分别为25%(中)、47%(日)、39%(韩),可见,中美贸易摩擦对日韩企业的负面影响大于对中国企业。此外,在韩国,有近四成受访者将经营环境恶化归因为「本国经济衰退导致的经济增长动力减弱」。 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吕超对【环球时报】分析说:「2025年,中日韩合作机制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会有更大发展空间。」大韩商工会议所调查本部长(常务理事)姜锡久认为,困扰韩国经济增长的内需低迷还会持续,成为经济的最大掣肘。企业的动力也明显不足,在全球围绕新产业、新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韩国企业产业竞争力下降可能对国家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在投资计划方面,谈及2025年环保方面的设备投资,中国企业增资可能性更大,56%的受访者表示会增资10%-50%或以上,1/4将与2024年持平,一成多计划减资。韩国也有50%的受访者表示会增加环保设备投资,近两成计划与2024年持平,三成多暂无计划。日本企业的不确定性相对更大,超半数受访者未定计划,1/4表示会与去年持平,近两成计划增资。2025年,在数字化投资方面,韩国受访者的增资意愿更高,65%计划增加投资,一成多会与2024年持平;中国也有超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会增资,近三成与去年持平;日本有不足1/4的受访者表示会增资,相对多数受访者(47%)还未制定计划。 三国企业偏好不同合作领域 聚焦2025年的中日、中韩关系,稳定向好在三国均获广泛认同。在中国,认为中日关系(57%)、中韩关系(55%)不会有变化的受访者均超过半数,认为中日、中韩关系将改善的比例均占三成多。超七成的日企受访者认为中日关系不会变化,两成多认为会改善。韩国有四成受访者认为中韩关系将「无变化」,三成多认为会改善。 当邀请三国企业受访者对与其他两国企业的合作意愿进行打分时(满分10分),中企对于与日韩企业合作均表现出较高的意愿,日韩企业间的彼此合作意愿也比较强,但韩企与中企合作意愿相对偏低。中国企业中,分别有66%、72%的受访者与日、韩企业的合作意愿不低于7分。日企中,分别有64%和69%的受访者与中企、韩企的合作意愿分不低于6分。在韩国,与中企、日企的合作意愿分数不低于6分的受访者分别为48%、72%。 对于值得合作的领域,三国受访者呈现出不同的偏好。中企受访者更看重与日企在医疗生物、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领域开展合作;与韩企的合作则更看重医疗生物、核能、氢能、新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相关设备及仪器等领域。韩企中,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与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相关设备及仪器上最值得合作,智能汽车相关软件、电池的获选比例也近四成。对日企来说,更偏向于与中企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军红对【环球时报】分析说,当前中日韩三国合作的背后是新兴产业大潮的驱动。在数字化及能源转型领域,中国在尖端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日韩在材料、机械等传统产业中也保有基础性优势,三国各有所长,合作空间广阔。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高岛大浩理事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日本企业正认真思考如何在中国销售产品与服务。不仅限于日本企业,许多企业正在将中国从全球出口基地转变为开拓内需的重要市场。吕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未来,中日韩经济合作的主要风险在于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尤其是韩国更易受国际政治环境影响而出现波动。中韩可以通过加强在环境、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逐步加深了解,提升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