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假设一个情况:
比方说有俩明星或者演员或者什么公众人物A和B。
我喜欢A,我厌恶B。
巧的是这俩人同时经历了题目描述的这种连续反转事件,即:
俩人分别因为某事,先被舆论评判为大恶,而后二次反转被证清白。
我喜欢A,则在A被定义为恶人的阶段,我要么据理力争给他辨白,要么就是默不作声。
而A被证清白时,我一定跳出来说A本来就是好人,公众对他的污蔑是毫无道理的,欠他一个道歉。
我讨厌B,则B被定义为恶人的阶段,我要么出来痛斥他,要么即便不言语也是心头窃喜。
而B被证清白时,我仍然会保持B不是什么好货的论调,并坚信他所谓清白,只不过洗地团队比较专业而已。
我就是一个我,但我面对不同爱憎时有所谓理性客观吗?没有。
想想日常内心明星或者公众人物面对争议时,是不是上述情况经常在其粉圈和黑粉圈里不断出现,日常轮回?
也即是说,我爱一个人,则中间他好好坏坏反转若干次,我最后的论调依旧是爱他,并我会找充分理由自证。
反之亦然,我本身就讨厌一人,无论他怎么变,我还是有理由看他就膈应。
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题主所说的「不想看到人设逆转」的情况,并不绝对。
同时也说明,你是否能接受某人的人设逆转,大部分时候,只取决于你对此人的最初印象。
人都是固执的,人也是非理性动物,因此人们最爱看到的人或事件的定性,往往不是真实,而是自己希望看到的而已。
再反思我们对身边平凡人的态度。
身边群体里总有些人是我们喜欢的,也有人跟我们五行犯冲,看他就反胃。
而既然大家都是凡人,就都是高光时刻和至暗时刻并存的混沌体,谈不上至善或者大恶。
但我们评价自己喜欢的人时,总爱抓住他亮点去描述。
同样的,我们评价讨厌的人时,总是揪住他拉胯镜头不放。
真的很少有人能说出来「XX在我心里就是个特大号鲨臂,但我不得不承认,他某优点真是厉害极了,我这辈子都追不上他」这样的辩证评价来。
这又说明什么?
说明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公众人物,还是平平凡凡的身边人物,他们都不是完美的,也都存在人设反转。
只不过,他们人设的反转只发生在客观世界里,却很难发生在我们主观视角的认知里。
我们从主观视角看世界,与其说是在审视和接受客观世界的变化,不如说我们其实一直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有时候这种证明近乎偏执,也近似愚蠢。
王小波有句话说「越是深信不疑的,就越值得怀疑」。
这才是从客观视角看世界的正确心态,看见近乎完美的,从不翻车的人或物,在接纳它之前最好先想想:
它究竟是真的完美,还是仅仅用一些手段把污秽藏在舞台背后的暗处呢?
佛要万人敬仰是需要金身加持的,如果说有一处金粉没有涂抹均匀,露出了里边的泥胚,则必然会有一部分人选择性无视这个缺点,也会有一部分人抓住这一撮泥土批评,至死不放。
因此封神登仙的奥义之一,是完美掩饰所有缺憾,这样即便有腹诽的人,最多也就怀疑,但绝不会有什么证据拿出来。
回归主题
我们到底要如何去直面人设的反转或者事件的性质逆转?
答案是,只要你从接触该事物时就认定它是不完美的,是不值得盲目崇拜的,则该事物未来的性质无论发生何种变化,都是它自己的事,你却可以始终保持从容,保持情绪稳定。
公允看世界的眼睛,需要适合剂量的热忱和冷漠搭配,及恰到好处的信任和怀疑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