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荣耀 AI 超级长焦实际体验如何,补齐影像拼图的 Magic7 系列值得入手吗?

2024-12-28心灵

这里涉及到体验与导购两个问题,我们一个个来。

首先有必要说明一下,这个AI超级长焦功能的开启是有条件的,当用户使用30X及30X以上的超长焦焦段时,取景画面的左下方才会出现相关功能的ICON,用户点击激活(点击后ICON变黄)后成片显影完成前会上云端让超算进行AI增强。

AI技术在摄影领域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从图像识别到自动修图,从智能构图到虚拟场景生成,AI技术为摄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AI技术可以帮助摄用户更加高效地完成重复性的工作,从而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注于创意和表达。未来AI技术与摄影的融合将会更加深入,比如荣耀在超长焦上做的让AI将图片清晰度提升、纹理变明晰的尝试,它的前景其实很广,可以为平面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现在的大环境就是各家都在拥抱AI能力,谁都不想落在后头。

对普通用户来说,手机AI摄影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普通用户轻松拍摄出具有比以往看起来更专业的照片(如可以自动识别主体动态的鹰眼抓拍,AI超长焦拍摄),在拍摄照片时AI也可以智能识别拍摄场景和对象,并自动调整拍摄参数以获得更佳的拍摄效果。此外在后期处理时AI也能帮助用户快速筛选和整理大量的照片,从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作品。AI技术的应用让拍出好照片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让普通用户也能享受到以往无法获得的摄影体验。

某种意义上用户想要追求既要又要的「轻便猎奇」、厂家寻找旗舰和品牌的新突破点来增加好感度,最终都会或多或少寻求AI的介入,这一点在现在已无法否定了。荣耀踏上寻求轻便与超长焦体验增强这条原本天生矛盾的路就必然会受到各界的好奇与质疑。从最开始的NPU强化影像品质,到各摄间过渡焦段的AI超分再到现在的超长焦AI增强,在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影像需求和竖立品牌实力这件事上,手机品牌在不断尝试新的突破,既然荣耀在旗舰开辟了这条路且表示会坚定走下去,作为消费者在体验上至少没有受到影响,那么我们就乐见其成吧。

OK,下面我就说说AI超长焦的体验感受,有长板、有希望之后可以改进的点更有自己的看法。因为内容可能比较糅杂,所以我梳理出了几个点方便大家阅读:

超长焦在日常拍摄的实用性:
很多朋友觉得15X在日常就已经足够用了,再长的话就成了商业噱头,没什么大意义。在我看来这件事情得两说,首先超长焦的激活率肯定远远比不上主摄、原生长焦(3、3.5、4X之流)和超广角,甚至低于很多人不太在意的「人像模式」激活率,「至少要先看到,然后才有产生兴趣的可能」。和机敏谨慎善于狩猎的祖先相比,创建了社会和相对安逸的环境让我们习惯了将视野放在近处,这意味着关心和能被注意的事物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位于15X以内的长焦/超长焦就能搞定的距离(人类肉眼的观察和扫视的分辨能力决定了这个范围),当我们需要30X甚至更长的焦段时,通常是环境从城市转移到了更为空旷的野外、动物园,观察主体从日常接触的人和物转移到了动物、飞行器、甚至星空,此时我们使用超长焦更多了分猎奇的意味。尤其是对于爱分享的非专业爱好者来说,能拍到和不能拍到在情绪价值上就是天差地别的两码事。
在这里我搬运几张「绿谷旅拍日记」和「孙瑜」两位老师(适马合作摄影师)拍的风景照片:


是不是和很多朋友印象中风景照不太一样?(拍风景不就是要广角,把绚烂景色都收进画面嘛?),恰恰相反,就像上文说的由于在城市的舒适环境住惯了,习惯了近距离观察,当兴趣主体气势恢弘地站在数十甚至数百公里外后,显然就不能沿用舒适区拍建筑,拍室内的思维了。把巨物拉近增长气势的长焦甚至超长焦才是此时的主力。
回到我们的舒适圈,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近摄不强,长焦凑」的事情,在无法靠近主体拍摄细节时就只能在远处用长焦不断放大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来强化观感。花卉就是比较常见的例子,当想拍花卉特写而花坛围栏阻隔了更近的拍摄距离后,超长焦就发挥了放大画面的作用。
另外超长焦也可以提供不同于短焦距镜头的画面观感,长焦/超长焦在放大远处物体的同时也会压缩画面透视,让画面的观感更扁平化(如上图绿谷旅行日记老师照片中骆驼与山脉的关系,在透视压缩下的山脉显得比肉眼观感更庞大更巍峨)。所以很多时候在风光拍摄上长焦/超长焦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果。
总的来说超长焦相比广角主摄和中长焦静物拍摄来说应用场景要相对狭窄,但对受环境限制、户外猎奇、风景拍摄又有着奇效。如果遇到了无法靠近主体的尴尬又想尽量扩大主体在画面中的占比就需要动用超长焦的能力。而在户外拍摄时超长焦的透视压缩能力会呈现出于肉眼观察截然不同的画面效果,令照片印象深刻。

AI增强技术对比与感受:


这项技术实际是用时间换清晰度,在30X及以上超长焦的条件下使用AI增强功能后,用户在相册截面会看到约五六秒的处理过程(照片下放出现「AI增强中」的提示),然后会获得被AI增强和未被AI增强的两涨照片,点击右上方的对比图标就会进入两图细节的直观对比,用户可以通过放大和滑动局部来观察(堆栈+机内算法处理的)原图与云端AI增强图的具体差异。


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清晰度增强的同时,纹理细节也被重绘了。我个人感觉大概率就是以堆栈+机内算法的原图作为Prompt丢给云端让它进行超分和纹理重绘。试了下在室内暗光环境用进光量较小的超长焦也能获得显著效果:


这种工作机制就很考研云端算法的训练成果了,在海量数据中匹配用户终端上传的画面并覆盖上合乎逻辑的清晰纹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机制比较「简单粗暴」,有时也会出现比较单薄的结果,这个下文会说到。
默认情况下这两张AI/非AI增强照片均会保存在本地相册,用户也可以在比较后选择只保存其中一张。也就是说AI超长焦实际是给用户多了一种可选择的备案而非简单粗暴替代原图的「以我为准」,这种思路也是照顾到AIGC当下还有一定局限性的有效方案。
有一点要特别表扬,在使用AI超长焦能力时EIS发挥了积极作用,用过超长焦远摄的朋友都知道由于视角极窄,在手持超长焦时各种抖动与位移都会直接影响画面稳定性,取景很容易受轻微晃动的干扰,而使用荣耀Magic7系列的超长焦,手持画面在位移时依然较为稳定,没有什么恼人的晃动,这就为影像爱好者的构图提供了保障。
(下图为Gif)

可以改进的细节:

上文提到过,超长焦照片使用云端AI增强技术后所产生的照片有时会出现色深降低的情况,比如这组图片:

当画面被强化后,清晰度得到了强化但光影在叶片上细微的明暗过渡也消失了。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原本我们预期的是投喂AI一张较为模糊低质量的照片,而生成的则是清晰却偏向绘画的图片(或者说风格类似Art向的平面插画) 。

另外就是可能出于直接投喂成片结果而非RAW数据的缘故,高对比工况下超长焦派说所产生的影子、噪点或是伪色也会在AI增强后进一步强化可能变为新材质:

可以看到AI技术的去虚影的轮廓强化能力很强(座舱外围的虚影消失了),但支撑架把手的影子被解读为了斑驳的漆面脱落。这一点希望之后随着技术和处理机制的提升可以进一步改善。

在这里插一嘴,很多同学认为荣耀现有的端云结合AI增强算法需要随着OTA推送来逐步解决(暨手机升级固件),这件事其实主要还是靠云端进步来解决,因此很多时候升级是无感的,也就是说类似工况的照片可能在今天和下周被投喂上云处理,所得出的结果就会改善而用户无需升级自己的终端OS。换句话说端云解耦之后,大部分影像体验会逐步向「常用常新」的无感进化发展,用户不必过于纠结是否要等下个版本的固件推送。

在此做个小总结:荣耀的AI超长焦增强技术主要是基于云端能力的体现,将原本不怎么被期待的超长焦画面通过AI重绘并转化为清晰度更高的图片。我也理解荣耀影像团队的思路:用机制显著削弱对长焦光学器件规制的依赖,让手机影像模组向着与美学ID相互统一的目的行进。至于目前的结果在网上有些争议,但如果品牌想要为自己的产品贴上「全能旗舰」的标签,这一步或早或晚总是要迈出的。荣耀的方案也并不是对原有出片流程的野蛮夺舍,而是给了两份不同机制下的成果让用户自行选择,因此也不必像「狼来了」那样惊恐或嘲讽,退一步来说,多一种选择总比没有要强。

----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 补齐影像短板后的Magic7值得入手吗?

不知道题主的「Magic7」是指Magic7系列还是单单Magic7 标准版这款机型,如果说的是系列,那么我真心单独推荐荣耀Magic7 Pro:

本身就有着与"皇帝版"(Magic7 RSR 保时捷设计版)极为类似的器件配置(甚至长焦传感器都是同规格的1/1.4英寸大底),真要选均衡且高端的体验,Magic7 Pro是荣耀旗舰家族中当仁不让的选择,在用它扫街的时候饱满的影像能力和长续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题主说的是Magic7 标准版,在全系推送131大王固件开启与云端AI联动增强超长焦体验的功能后,Magic7标准版的产品力也得到了再次提升,骁龙8 Elite SoC、IP68+IP69+巨犀玻璃、带圆偏振特性的自然光绿洲护眼屏+3D超声波指纹、100W有线80W无线+5650mAh第三代青海湖电池+E2能效芯片、C1+射频增强芯片+可以时刻陪伴你的网速优化大师-优速通、还有AI能力进化显著的MagicOS 9.0、这次新增的AI超长焦算法(镜头焦段达到或超过15X后可开启)以及你希望最好用不到的北斗卫星短信。

把这些能力都放在了一个标准版上,不得不说产品定义已经很强了。

我查了下某平台售价向下趋缓接近4000元,现在不失为入手的好时机。

以上就是评者N大的体验分享,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