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索尼MDR-M1深度评测:一款向市场「妥协」的专业监听耳机

2024-11-17心灵

33年,可以改变很多事物,1991年索尼发布MDR-7506监听耳机时,或许还想不到这个产品线的后续更新跨度会这么长。 虽然后续的时间里,MDR系列的耳机一直在更新,但是针对专业监听市场的MDR系列产品却一直都是凤毛麟角。以至于MDR-7506足足销售了33年,被誉为最经典的监听耳机之一。

直到最近两年,MDR-MV1和MDR-M1才先后面世,其中MDR-MV1在2023年上市,这款采用开放式结构的耳机是索尼第一款专业开放式监听耳机。紧接着在下半年又推出了MDR-M1,采用与MV1相同的扬声器单元,但是却变回了封闭式设计。

图源:雷科技

作为这篇文章的主角,MDR-M1的价格更加亲民,中国官方定价为1699元,比MDR-MV1便宜1000元。若是按现在的汇率计算,与当年的MDR-7506美元售价也更加接近(当然如果按购买力来算的话,售价远低于当年)。

今天,雷科技和大家聊一聊这副耳机的体验(自购非送测,纯个人主观听感评测)。

经典蓝标加持,佩戴体验好到没朋友

MDR-M1的包装非常简单,而且很轻,初入手时我甚至以为发错货了,寄了一副入耳式耳机给我。老实说,单看包装真看不出是一款售价1699元的耳机,耳机和内部空间均采用一种可再生材料包裹和填充,除了说明书、两条连接线外就没有别的配件了。

作为包装盒里最重的物体,MDR-M1的重量也只有214克(官方数据为217克),与一些小尺寸的头戴式耳机相近,上一次看到类似的重量还是在一款全塑料材质的游戏耳机上,而MDR-M1却使用了不少的金属材料,可见索尼为了减重确实花了很多功夫。

图源:雷科技

虽然很多时候人们并不会过多地关注耳机重量,但是专业监听耳机却不同,因为录音师有时候会连续使用耳机六七个小时,所以每一克的减重,都是对录音师的尊重。而且耳机不仅仅要轻,还要有足够的舒适度,并且在满足前两个条件的情况下保持耳机的音质表现满足苛刻的专业需求。

正是因为各种严苛的要求,只有少数音频大厂会涉及专业级监听耳机市场,而产品的更新周期更是以10年为单位计算,因为想打造一款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且明显优于前代的产品实在是太难了。

MDR-M1在佩戴上无疑是满分的,甚至可以说是我目前佩戴过的最舒适的头戴式耳机, 214克的重量配合柔软的低回弹泡沫头梁及耳罩,对头顶和脸部几乎没有明显的压感,随时都可以轻松戴个两三小时而不会感到不适。

图源:雷科技

作为对比,不管是以前在办公室常用的漫步者STAX S3还是天龙D7200,我一般戴个一小时就要摘下来休息一会。当然,从听力健康的角度来说,还是应该保持每小时摘下耳机休息一下的习惯,一天里的耳机使用时间也不宜过长,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我吹爆MDR-M1的佩戴体验。

MDR-M1的佩戴体验其实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33年前的MDR-7506也同样以出色的佩戴体验而著称,至少在佩戴体验上索尼的耳机从不让我失望。

不过,除了佩戴舒适外,MDR-M1的外观就没有什么别的亮点了,作为一款面向专业市场的产品,其外观设计足以称得上「简陋」,索尼专业监听产品线的「Professional」蓝色标签是整个耳机里唯一算得上装饰的东西(甚至是个贴纸),纯黑的配色加上索尼logo和产品型号,就是这副耳机的全部。

图源:雷科技

这并不是一副打算在外观上取悦用户的耳机,索尼显然更关注它的内在,那么MDR-M1的声音,又能否让我满意呢?

不太「监听」的监听耳机

监听耳机,是指专为录音师等音乐工作者设计的耳机,追求对音乐原声的极致还原,可以说是最契合「HiFi」理念的产品之一。为了让声音不加修饰的播放出来,监听耳机很少会进行额外的调音,会尽量让耳机靠近标准曲线,确保录音师在聆听音乐时不会因为耳机的因素导致误判。

比如MDR-7506的声音就偏向中性,索尼经典的低频调音在它身上是看不到的,还有拜亚的DT系列,声音也是宛如未加修饰的白开水。所以我对MDR-M1的声音预期,其实就是加强版的MDR-7506,在声场、解析等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三频转换更顺滑、低频和高频有着更好的下潜和延伸等,加上官方标注的5Hz—80000Hz频响范围(一般的耳机多为5—40000Hz),更是让我对其高频表现有所期待。

图源:索尼

在试听了一首【加州旅馆(1994版)】后,我推翻了此前的猜测,MDR-M1并不是MDR-7506的继承者,而是一个全新的产品。MDR-M1仍然有着出色的定位和解析力,你甚至可以从音乐中精确定位到音乐背景里的口哨声、欢呼声的位置。

但是MDR-M1的低频表现相较于MDR-7506要好很多,不仅仅是下潜深度,更是指的低频量,或者用个大家更能够理解的说法——流行向调音。没错,MDR-M1的声音显然针对流行音乐的演绎做了调整,而不再是严守监听耳机必须完全中立的规则。

如果你喜欢听流行乐,那么你肯定会更喜欢MDR-M1, 出色的解析力让你甚至可以在一众乐器声中,听到吉他手不经意地扫弦声。 虽然低频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但是MDR-M1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解析、声场的表现在同价位耳机中都称得上是第一梯队。

图源:雷科技

后续我又听了【四季】组曲「春」的第一乐章,即使是封闭式耳机并不擅长的交响乐曲,MDR-M1的表现也不赖,乐器的定位、细节都很清晰。但是低频较多的调音确实带来了一些影响,比如在低音提琴拉响时,你甚至可以感觉到耳机在微微震动,该说是低频下潜猛了还是耳机太轻呢……

单就古典乐等方面的表现,MDR-M1表现并不算很好,但是仍然比多数流行向调音的耳机好,主要是出色的高频延伸和解析度加了不少分,不过若是你喜欢古典乐,那么MDR-M1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拜亚的DT 990 Pro和森海塞尔的HD660S都是更好的选择。

在我看来,MDR-M1是为流行乐而生的耳机,在【葬送的芙莉莲】的EP【bliss】中, 如果你认真地听,可以轻松从中辨认出吉他手隐藏在混音片段里的轻微拨弦声。 而且不管乐器和混音片段如何转变,你都能感觉到milet的声音即融入其中又独立在外,歌手的声音几乎没有因为背景音而出现过模糊,但是又不会完全脱离背景乐,感觉人和乐队在两个位置。

记得以前和朋友讨论耳机时,他说自己不喜欢监听耳机,因为感觉听起来很累,信息量太多且缺乏「感情」。但是MDR-M1并不会如此,偏流行向的调音让它的声音其实很耐听,你可以完全不去理会乐器细节,让自己沉浸在低频营造的氛围感里,或者专注于歌手的声音,但是当你想去寻找细节时,它也能满足你的愿望。

专业却亲民,索尼还是索尼

我觉得MDR-M1并不算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监听耳机,更像是索尼在监听耳机的参数基础上,针对目前流行的音乐类型,结合音乐制作人的建议所打造的一款跨领域产品, 它既可以是录音室里的工作设备,也可以成为普通用户的娱乐耳机。

图源:雷科技

在MDR-M1的介绍页面中,音乐欣赏甚至被摆在了第一位,你可以理解为是索尼为了产品销量所做出的妥协,毕竟和普通用户市场相比,专业市场的需求确实要小很多。 即使向消费市场略微妥协,但是MDR-M1显然不失专业性 ,毕竟在索尼列出的创作者合作方里,Battery Studios等全球顶级录音工作室均在列,没人会拿「吃饭」的玩意开玩笑。

实话说,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对此是没有意见的,甚至考虑到我的听歌喜好,我显然是更喜欢MDR-M1的调音而非MDR-7506的调音。当然,索尼还有MDR-MV1,作为首款开放式耳机,据说低频表现要比M1自然很多,而且没有那么明显的「流行味」,如果大家有兴趣,后续我看看有没办法给大家也找来评测一下。

回归正题,MDR-M1是一副好耳机吗?我觉得是的, 索尼用这款产品告诉我,他们在专业音频领域的实力依然强大,他们并非只会设计WH-1000XM5等消费型耳机 ,你仍然可以相信索尼能够拿出更好的产品。

噢对,写到这里才发现自己忘了提前端,虽然从参数和索尼的习惯来说,MDR-M1即使是直推也不会难听。但是我仍然是拿了个iFi ZEN DAC V2来搭配,并且更换了4.4mm平衡耳机线,整体听感就已经很不错了,音量扭到30%的位置就足够了,换言之你拿个小尾巴其实也能推个七七八八。

不过这里也要提醒一下,MDR-M1并不适合搭配R2R架构的前端,也最好不要用电子管功放等偏低频向、暖声向的前端来搭配,否则你会发现这个耳机彻底变成一副流行耳机,进入低频过量状态。

那么,最后再聊一下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吧,MDR-M1适合哪些音乐?如果真的要下一个定论,我的答案是:都行。 MDR-M1最合适的风格无疑是流行乐,但是出色的中高频延伸和解析度,让它在小编制、人声独唱等乐曲上的表现也不会差 ,如果非要说个不适合的曲类,那就只有大编制古典乐了,毕竟封闭式耳机的声场加上较多的低频,在这方面的表现肯定难以让古典发烧友满意。

至少,在1000-2000元的价位段,MDR-M1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听音喜好各有区别),但是肯定不翻车,加上易推、不出恶声等特点,对于小白初烧来说,会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