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教分裂之后,实际上就只剩下杨逍留守在光明顶总坛,处理教务,统率教众,苦苦支撑着整个明教的运转。可以说在张无忌之前,杨逍就是明教名不顺言不正,却手握实权的教主。只是杨逍并不敢也不想妄自尊大自称为教主。光明顶以一人之力对抗六大派高手轮番挑战的殷天正固然出彩,但明教能支撑到张无忌接手,一直维持着教务运转的杨逍同样功不可没。
杨逍
一、阳顶天的离世导致明教四分五裂,只剩杨逍阵营留守光明顶
阳顶天时期的明教,教中人才辈出,卧虎藏龙,兵容日盛。自阳顶天而下,依次排位分设:光明左右使逍遥二仙、紫白金青四大护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和天地风雷四门门主,统率天下百万教众。在雄才伟略的阳顶天带领之下,内修外攘蒸蒸日上,铸就了明教历史上的一大高峰的辉煌时期。
然而这样一个声势日隆,称雄于武林的基业,却因阳顶天的突然离世而分崩离析。阳顶天的意外离世,再加上他的遗书未能及时公布,明教总坛一众高层顿时群龙无首,彼此间早已有之的隔阂随之凸显起来,很快就内乱四起。要知这些人在阳顶天在世时,因为大家对其敬若神明,将他视为明尊降世,皆因敬服于阳顶天一人,尚能共事于一堂。但阳顶天一死,彼此间互不相服,终于导致明教四分五裂。
首先是紫衫龙王黛绮丝为了能以非明教中人身份,进入光明顶密道夺取【乾坤大挪移心法】而出教。接着光明右使范遥为了寻找阳顶天失踪的真相而离开光明顶。然后在寻找阳顶天几年未果之后,又爆发了五散人与杨逍、五行旗掌旗使与白眉鹰王殷天正争夺教主之位;不久年纪最大的殷天正为了不想继续搅进这一潭混水,更是愤而出教,自立教门「天鹰教」。金毛狮王谢逊劝解无果,也只身离开了光明顶回老家,最终争位失败的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也离开了总坛。青翼蝠王韦一笑则因其吸人血,一直被众高层内心看不起而视为边缘人物,一向独来独往。
这些离开总坛的高层领导中,黛绮丝、范遥、韦一笑和谢逊是只身离开。殷天正之所以能一手创立「天鹰教」,有一个很大的基础便是东南地区以他为首的一班教众。五散人中冷谦、铁冠道人、周颠和说不得向来是闲散仙人,但彭莹玉则是江西和广东地区的明教首领,离开总坛之后,在其他四散人的配合下,一直以教主的名义发动起义,他和五行旗掌旗使是明教高层领导中与起义军关系最大的人。
按照新修版小说设定,明教总坛与明教旗下的义军,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统率关系。两者之间,实际上都是互不干涉,各自为政。义军的发展全是义军首领自己的事,明教的总坛对其军政事务并不过问,只要不来总坛争夺教主之位就行。因此,明教的义军虽然遍布天下,但实际上不归总坛所统率,教主只是名义上的统领。
杨逍道:「不管兵革战阵,明教光明干净!」他简略解释:明教义军在各地起事,杀官造反,闹得蒙元手足无措,战阵有成有败,他们既不向总坛禀报,总坛也管不着他们。应天府这支红巾军,素来自行其是,声势壮盛,总坛不能杀了他们的首领,也不能以明教教规予以羁縻约束,只能任其自然。但决不能任由他们来争教主之位,由他们来指挥明教。」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终章】
五散人
真正对义军有统帅权的,除了自己是义军首领的彭和尚,就是五行旗掌旗使。因为像后来朱元璋和常遇春等这些义军队伍首领,其实都是五行旗的旗下弟子。从这里也可看出五行旗的实力,难怪当年五行旗掌旗使敢与杨逍、殷天正等人争做教主。
原来常遇春一支队伍,属五行旗中巨木旗该管,张无忌接任教主等情由,已得掌旗使闻苍松示知......午后属下教众报道:「洪水旗旗下弟子朱元璋、徐达诸人求见。」张无忌大喜,亲自迎出门去。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回】
后来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时,当年离开光明顶的各路人马,包含了殷天正天鹰教、韦一笑、五散人和五行旗都及时回援,但真正与六大派在攻上光明顶的途中有交手的,还只是五行旗,天鹰教两次看五行旗跟六大派交手,由于彼此的间隙,竟在坐山观虎斗。再者就是一直留守光明顶,严阵以待誓死护卫圣火的杨逍,及其手下管辖的天地风雷四门。
二、杨逍阵营的实力非同一般,这是他能维持明教运转三十年的基础,他也有实力担任教主
杨逍自己直接统率的天地风雷四门,据小说所言:「天」字门所属是中原男子教众;「地」字门所属是女子教众;「风」字门是释家道家等出家人;「雷」字门则是西域番邦人氏的教众。可以说除了东南被「天鹰教」拉拢和江西广东一方被彭莹玉统率的,这四门基本是囊括了中土明教的所有教众。而起义军是不能算的,因为起义军的首领虽然是教徒,但士兵则不一定信教。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义军队伍和其首领虽大多是五行旗旗下弟子,但与五行旗的主体还是有差别。五行旗主体是总坛治下的自卫军,由教主直接统帅,分为锐金旗、巨木旗、洪水旗、烈火旗和厚土旗。五行旗配备精良齐全,战斗力凶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根据书中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一战来看,每行旗旗下分队众多,五行旗总共人数,基本配备都应是以万为数。也是旗下弟子受过专业军事训练,他们散到各地时才能各自拉起一支义军队伍,让明教义军各地开花。
可以说,明教真正有实力的就是三股势力,分别是殷天正的天鹰教、五行旗和杨逍阵营。这三大势力自阳顶天死后就一直分庭抗礼,谁也不服谁,谁都想当教主,所以争教主的也是这三方。五散人当年应该是支持殷天正和五行旗的其中一方当教主,因此得罪了杨逍而爆发冲突,才与杨逍大打出手。
也是因为天地风雷四门实力非同一般,才保证留守总坛的杨逍能够一人维持明教,在阳顶天离世之后三十三年得以正常运转。虽然五行旗、五散人、韦一笑和殷天正等都不服杨逍,但明教总坛的事实际上还是杨逍说了算。
杨逍一直不敢妄自尊大,一是因为他的性格过于孤傲;二是因为他跟范遥一样,不相信阳顶天已经离世了。而且羽菱君个人认为,杨逍应当一直相信阳顶天是准备把教主之位传给他的,因为不然的话,阳顶天当年不可能将教主才能修炼的镇教神功「乾坤大挪移」传给了他。这也是在当年五行旗和殷天正想争做教主时,杨逍要跟他们争到底的原因。
只可惜杨逍当年的「乾坤大挪移」刚修炼不久,假如他当时的神功已像三十三年后那样,在对阵五散人和韦一笑时,练到了第二层,那么见识到杨逍修炼了镇教神功的五散人,他们肯定也会支持杨逍,奉他为教主。有镇教神功和五散人的站队,那样明教可能就不会四分五裂了。
实际上杨逍虽然孤傲,但绝对有担任教主的资格。他是个文武全才之人,武功不用说,绝对是阳顶天时明教,仅次于阳顶天之人。文学方面,他所著的【明教流传中土记】一书,对中土明教起源和发展历史的记载,绝对称得上是对明教的一件大功德。张无忌也是因为这部著作,了解明教的过往之后,才对明教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推动他继承使命,去消除明教与中原各派的积怨,最终联合他们促成了抗元统一战线的形成。
有些读者可能会因修订版小说中,金庸在小说结尾对杨逍一句「年老德薄」的评价,对杨逍轻视。但在羽菱君个人看来,金老所说这句话,这个「德」字其实并不是指德行,而是指功德,而且还不是指对明教总坛的功德,而是指杨逍对明教义军军事的贡献。就如前面所说,义军其实不归总坛所管,杨逍对军事确实贡献不大,因此最后义军推翻蒙元政权之后,百万将士自然不可能将他们胜利的果实让与杨逍,名义上教主的杨逍,自然争不过义军实际上的统领朱元璋。
不过新修版小说,金老在重新解释了明教总坛与义军的关系之后,已删除了评价杨逍「年老德薄」这句话,同时杨逍继任教主一节也被删了。因此,杨逍还是那个杨逍,他对明教有绝对的忠诚,他在明教中的地位,无论阳顶天在不在世,他始终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光明左使,他有实力和能力担此要职,更有资格做教主。明教虽然四分五裂,但杨逍却力保总坛圣火不熄,还有一股实力雄厚势力。从这点说,没有杨逍,张无忌纵有天赐神功,他也整合不了明教。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