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Bilibili(哔哩哔哩)上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2019-12-22心灵

天呢别拦我!绝对是这部被遗忘的神作【幼童】。

豆瓣9.4分,但纪录片所追寻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摄制组兜转多年,利用一张张书信、照片、日记将尘封一个世纪前的历史拼凑出来。

我们才发现了正是那久违的历史、那些被遗忘的人群背井离乡、奉献一生才有了我们今日不被外族欺辱的底蕴。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也值得被认识传颂。

这段历史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

1872年,也就是清王朝的同治十一年。

在历史维度上看这一年没什么不同,那一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烙印虽在,清朝统治下的洋务运动却已如火如荼的展开。那一年太平天国最后一支余部刚在贵州溃败,天朝便仍沉睡在大国美梦中不愿醒来。

也就在这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溘然长逝。

但同时不被世人所知的是,在他临死前却刚完成了一个小心愿。

那就是安排平均年龄仅十二岁的第一批幼童,远涉重洋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求学,企图为以后国家中兴改革积蓄力量。

在当时,这一批留学生被称为「留美幼童」。

在之后几年间,在曾国藩生前推动下,在「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组建中,清朝先后批准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

任谁也没想到的是,

这批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孩子,这批被朝廷老封建嗤之以鼻的稚嫩儿童,后来在远渡重洋后却都获得了瞩目成绩。

在留学百余人中,他们中半数进入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等学府深造;到了现在,他们的入学登记卡、照片跟简历,依然存放在这些大学档案馆里展览。

更有甚者,他们其中还有人成了文学巨匠马克·吐温和斯陀夫人的忘年交,后来还受到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的接见。

这段历史在教科书上仅寥寥几笔。

这段历史在当时相比同治帝立后更不值一提。

但就是这段被尘封的历史,在改变赴美留童人生轨迹同时,更为之后中国近代化建设改革奠定了地基。

1881年,原定十五年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当这些留美幼童突然被召回,在一片质疑声中,他们却担负起了国家中兴的重担。

在不同岗位、不同领域里发挥着炙热光芒。

可在当时作为首批留学生他们是怎么选拔的?

到达一个陌生国度后他们又经历了什么?

最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他们中途被遣返回国?

20世纪80年代,从幼童留美计划倡议者容闳的自传【西学东渐记】中,「留美幼童」的故事开始浮现,但这却并不完整....

摄制组带着种种疑问,然后又经过多年探寻调查,终于在社会热心人士帮助下辗转来到美国幼童曾就读的学校,亲眼看到他们当年成绩册、看到了幼童寄居家庭的女主人的日记。

那段尘封已久、悲喜交加的历史真相才开始呈现。

这段历史开头,还是要从容闳讲起。

容闳,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者,很多人只知他是近代革命的先驱,却经常忽略了他的另一个身份...

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

但在小时候,家境贫寒的容闳根本没条件上学,所以7岁那年,父亲只能将他送到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读书。

为什么到这里念书,只因这个学校学杂费全免。

但误打误撞容闳却结识了美国教育家勃朗牧师,后来勃朗牧师回美国还带走个仨个中国学生,容闳就是其中一个。

就这样容闳来到美国,三年后并在慈善组织资助下进入耶鲁大学。

之后更成为了耶鲁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中国毕业生。

等从耶鲁大学毕业了,容闳想都没想就决定回国。

可到了中国他才发现,内忧外患下的中国光靠几人是不够的,当时洋务运动兴起,设厂、开矿、修铁路都需要一大批懂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于是容闳向曾国藩提议派学生官费赴美留学。

后来好不容易朝廷批准了,可第一批留学幼童却招不满。

为什么?只因当时国人看来读科举当官才是「正途」,官宦子弟、富商乡绅也根本不屑孩子去国外读书。

没人愿意报名,容闳只能招收穷人家子弟。

条件也不高,按曾国藩话说:「不贪、不偷、老实就可以了」。

最后好不容易,第一批留学幼童才招满了。

到了美国,这群人生地不熟的幼童又面临一堆的难题。

要知道当时为了让他们较快适应,幼童们是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中生活的,由于没有语言基础,他们根本无法和美国人交流。

尴尬的是女主人经常会亲他们的脸颊。

这些幼童哪见过这种阵仗,经常会面红耳赤,不知所措。

还有个问题就是因为要留辫子,

因此一上街就有美国小孩围观并喊他们:「中国女孩子」。

等好不容易这些问题被克服了,他们又面临更严峻考验。

要知道幼童接受是西方教育,过的美国式生活。

特别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讲,非常容易「美国化」。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幼童开始不愿穿中式服装,经常是美式打扮,

甚至后来不少幼童索性直接把辫子剪掉了....

除此之外一些幼童受美国宗教文化影响,还渐渐信奉起基督教,并暗地里组成了「中华归主团」!

更有个别幼童还跟美国女孩子暗暗约会,打情骂俏。

他们已经身不由己的踩到了危险边界...

对时代而言,他们是一群幸运儿。

当他们时代选中,年幼便离开故土赴美留学,他们身上所承载的,除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担,更是穷极一生振兴中华的使命,而这也注定了他们一生都将成为世人焦点。

对个人而言,他们却也是一群不幸者。

当他们尚无分辨能力,便要离开母亲怀抱到陌生国度跟陌生人群生活,那种迷茫与恐惧、未知跟质疑也始终存在于他们的身体里。

等到了美国,当他们被爱国思想裹挟,却还要拥抱风格迥异的美国文化,那种不可避免经历文化冲突的阵痛,那种对新旧事物的强迫与挣扎,此中心酸也无人可以替代。

当他们经过八九年学习,终于融入到这个国度。

当他们终于可以跟周围人一样,随心所欲的试探、尝鲜、恋爱,享受着年轻人应有的节奏、做年轻人应有的叛逆;不必再遭受同龄人异样眼光、不必再成为角落里的异类。

可朝廷最后的一纸命令,却又将他们打回原形。

最可怕的是归国之后的阵痛,仍在不断蔓延。

当他们被遣送回国,等待他们的并非鲜花掌声,而是社会人士的口诛笔伐,在国人眼里他们是叛逃者,最后只能像犯人被关在学堂。

而他们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那种愤懑正如当时他们在日记里写下的:「只有睡觉,似乎让死亡结束一切痛苦和折磨」。

可幸运的是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经过时间洗礼、经过岁月磨砺,在质疑声中他们接受住了考验,最后百余人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多个领域,并各自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们中有的参与了甲午海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成为中国电报业、矿业、教育业的开山鼻祖,有的甚至推动了中国的科学民主革命。

其中他们中就包括:

孙中山的知己欧阳庚,同时也是中国首批外交官。

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并建造了中国第一条铁路。

袁世凯的幕僚蔡绍基,后来成为了北洋大学校长。

著名外交家唐国安,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创始人兼第一任校长。

著名政治活动家唐绍仪,也是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其中还有宋美龄的姨父经盛鸿,也是他把宋氏姐妹带到美国留学。

是他们将第一批西方先进科技带到中国。

是他们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开辟了新篇章。

这批古老中国的见证者、这批海外求学的开拓者,在经历了一生辗转挣扎,终于穷尽一生实现了伟大夙愿。

那就是将热血跟汗水撒在祖国的大地上。

历史也许会过去,但却不能被遗忘,当初这批「天选之子」带着使命去到大洋彼岸,十多年后又带着使命开启中国近代化革命的篇章,他们的付出、他们激荡的百年时光、他们对祖国的贡献值得被国人铭记。

而他们的名字更应刻在历史丰碑上受人瞻仰。

只因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伟大而不朽!

欢迎关注,我是 门徒

一个爱电影少年,为你推荐被遗忘的真实佳作。

这几天会集中筛选被禁播、被封 杀、被限制的优秀佳作,带你探寻社会真相、人性复杂;另外香港僵尸片、恐怖片也在专栏持续更新中,欢迎喜欢恐怖片、僵尸片的欢迎关注下!

再次拜谢,无需赞赏只需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