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如何消除摸鱼时的「自我负罪感」,心安理得地摸鱼?

2024-10-14心灵

【稀缺】这本书,有两位作者: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
埃尔德·沙菲尔,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在这本书中,作者特别强调了 余闲的重要性。

很多系统正常运转都是靠一定的余闲,包括大脑。

比如以前的磁带,磁带的最后,总会留下一节空白,这样才能保证整段磁带不会被扯断,这个磁带才有更长的寿命;

比如洗衣机,你装得太满它也转不动,一定要留一部分的空间它才可以转起来;

再比如路上的汽车,如果说道路的占有率超过了85%,堵车的概率是百分之百的。

只要车多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堵车,因为只要有一个司机踩一脚刹车,那后面所有司机都会停下来。

所以,任何系统留一定的余闲都非常重要。

它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让系统更加高效运转的保证。

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乔西·戴维斯在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中表达的:

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无意识地做着习惯性的动作,那怎么停下来,从自动模式中脱离出来就很重要。
.
一旦完成一个新任务,不要立马进入下一个任务,要停下来,喝杯水,走几步,休整一下。

也就是说,先摸摸鱼。

再有意识地选择下一件事情,这是实现高效时间管理的第一点——找到停顿点。

任何人的注意力都不能长时间集中—— 这是大脑本身的特点,是进化的结果。

你想,一个原始人在荒郊野外,如果他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他早就被其他动物吃掉啦~

所以,分配出一部分的注意力到外界的环境中是大脑自带的属性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也就是说,

人的精力输出不是线性持续的,而是脉冲短跑式的。

精力虽然能聚焦,但是它不会聚焦太长的时间,通常只能聚焦45分钟。

我们小时候上课,45分钟会有一个课间休息,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主动摸摸鱼,也是为了下一次的专注做准备噢~

我最近听万维钢解读过一本教我们如何科学使用大脑的新书,这本书的名字叫【超高效:通过优化大脑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我没有看过原书,只是听万维钢的解读哈。

我最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很好的脑力工作者,在使用大脑时,不会是平直的、匀速的用法。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应该一惊一乍,自带节奏

你要知道,我们的工作不应该像生产流水线那样的匀速直线运动 —— 它应该是一种连续起伏的登山运动。

想象你前方有若干座小山头,你的任务是一个一个地征服它们。

这就很像一个物理学小实验:

两个小球并排走路,它们有同样的初速度。

第一个小球走的是直线,第二个小球的路上却是有若干个山谷和山峰,它是起起伏伏地往前走。

表面上看,第二个小球应该走得更慢,因为那些起伏让它的路线更长。

而事实却是:它反而更快。

我超喜欢万维钢说这段话:

人的大脑不是设计成匀速做事的。
按照固定速度做事是生产流水线的要求,是工业化的产物。
……
真正的脑力工作者不应该为无所事事而感到内疚。

我们的划水时间、摸鱼时间、社交时间和玩闹时间也应该由公司付费:没有余闲哪有高水平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