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北大硕士,考公后辞去基金经理。
先看这个故事
「没有安稳,哪儿来的自由?」疫情后,「想明白了」的李洋诀别西二旗,回乡公考。
李洋最初是为了爱情来到北京的。在互联网大厂做游戏工程师,拿着3万多的月收入,李洋在朋友眼里几乎是「人生赢家」。但从到北京的第一天起,李洋最担心的,就是户口问题。
「我快30岁了,怎么也要想着组建家庭,但我一没房子、二没户口,没户口比没房子更严重。」在李洋看来,没有户口就始终只是「飘着」,在这座城市5年,他并没有觉得自己真正被这里接纳过。而互联网公司激烈的竞争和淘汰机制也让他始终保有危机感,「如果我要在这里安家,就必须维持现在的收入,但,35岁以后怎么办?」
除此之外,可观的收入,牺牲的是个人生活。「工作之余我几乎都是躺着,早上8点开始通勤,晚上10点回到出租屋以后根本没有心力做其他事。」曾经因为喜欢打游戏而从事这份职业的李洋,如今对游戏已经完全丧失了兴趣,「一看到游戏就头疼。」
2020年8月,李洋正式辞职,「雪乡」出身的他希望能在南方某座小城上岸。「我10月份通过了市考,但没过面试,现在报了冲刺班,准备先参加2021年1月的省考,再准备3月份的联考。」这一次,李洋意志坚定。
体制就像是一道高墙,无数年轻人想离开企业上岸,在国家的羽翼下寻求庇护。对于李洋这样已经在职场中摸爬滚打过的公司人来说,上岸是妥协,也是归宿。而对于不少临近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近几年激烈的就业环境已经让他们早早意识到稳定的重要性,并把进入体制内作为自己踏入社会的第一个职业选择。「虽然体制内也很忙,但总比到了35岁要被踢出去的强。」先后在几家互联网公司实习过的吴安被高强度的加班和末位淘汰制给吓到了,他不想一边透支自己的身体,一边还要承受随时可能被「请」出去的不安,于是今年他参加了公考。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考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