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真的感慨 东北既不尊重人才,也留不住人才 ,这种感慨近期尤甚。
故事如何开头?从我身边的一件真实小事讲起吧:
某师弟,哈工大的本硕博,今年定下留校任助理教授。今年8月末,他媳妇,我师妹,从北京某外企离职,离开了拿着2w月薪的首都,回到哈尔滨准备与师弟成家立业。师妹返哈后,就立刻着手在哈尔滨找工作,作为拥有硕士学历的她,将目光第一时间聚焦在哈尔滨各个高校,尤其是行政管理岗位上,这样两夫妻同在高校工作,男主外(搞科研)女主内(做行政),是高校就职夫妻的标配,这种组合被很多人所羡慕。
师妹很快拿到了哈尔滨某著名高校的行政offer,并迅速入职,在工作2天后,准备签合同。然而,问题出现了。首先,签的合同为劳务派遣合同,有五险无一金,不解决户口,无事业编制且永远不给解决编制,不提供升职机会,月入税前5.5k。师妹对于户口和编制倒是不在乎,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在没有住房公积金上,这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让她无法接受,在与该校人事部门交流的过程,人事部分也表示:全校招人都这个待遇,没有针对你个人,你爱来不来。我与师妹有过一次聊天,她说她还是很喜欢这个岗位的,这个岗位原先有6人,离职了4人,一直在招人一直招到却留不住人,师妹说哪怕是招不到人他们也不提高待遇,属于典型东北的「穷横」模式。师妹又在这个高校轮了两次岗,发现其他部门都是如此待遇。故事的结尾当然是师妹离开了这个高校,师弟对于黑龙江高校不重视人才的态度也渐渐心灰意冷,趁着年轻,有学历,两人已经准备去南方高校发展。
我的一位哈尔滨校友感慨,哈尔滨经济状况不太好,晚上9点之后还在酒店里喝酒的都是你们校友圈子里的人,既有戏谑又有无奈,东北人才流失的僵局该如何破?
今年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胡昌升向哈工大全球校友企业家发出邀约,希望人才回流共建东北。黑龙江的农副产品、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石墨储量占全国2/3左右,占世界1/3左右)等都是值得大力、深入发展的行业,然而,校友的资源只能借用一次, 如果还是以「老三样」的方式对待人才,东北人才流失局面将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