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也没有开源产品的融资经历,只能从自己对开源产品商业化的观察和理解出发,浅谈一下。
声明,对于 warp 我没有用过,也没有深入研究过,只是简单看了下它的产品愿景和介绍。因此本文主要建立在我平时对开源商业化的思考上。先来看看之前的 JS 大佬删库事件,如何看待faker.js 开源作者删除了所有的代码? 先不说他做的是对还是错,首先,这件事本身折射出的现象是 开源产品想要商业化何其难 !
大佬的项目确实有很多人和公司在使用,但是究其根本,你会发现,这些项目是典型的工具人的属性: 引入即用,用完即走 。如果是你,你有动力给这种项目长期付费的意愿吗?显然没有。
再来看看 warp 。它具备以下优势:
其实 starship 也相当优秀,但是奈何它需要寄人篱下,不具备发展成为一个平台的潜力,更类似于一个工具人。
因此,大家如果想要真的做开源项目商业化,我觉得需要未雨绸缪,从一开始就想好产品该如何商业化(e.g 哪些免费哪些收费)、怎么营销( 营销这件事从产品伊始就需要考虑和执行,而不是等产品出来再做,影响力的形成和壁垒不是一朝一夕的 )、怎么培养核心的粉丝群体( 核心粉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好处,还有最重要一点,他们会认真给你反馈建议和意见,甚至提 PR)。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找到一个适合商业化的产品,怎么找,这其实也是一门学问了,这里就不继续展开。
由于文章问的是为何可以融资,因此这里用工具人来做了类比 。 但是不代表工具人性质的开源项目不重要,正是这些项目才有了现在欣欣向荣的开源世界 。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个开源参与者,有众多同伴一路同行,这感觉真好。能不能靠开源项目赚钱,真的那么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