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为什么古代不能实行信用本体制的货币政策?

2021-02-20财经

宋元明清都用过「纸钞」,无一例外全部超发。

古人对「超发」的」贬值「并非没有感受到,但这总是一种「凭空生财」的办法。

以咸丰朝为例,太平天国战事的窟窿得填,怎么办,发钞,而且原则上」不能拒收「。

此钞即代制钱行用,并准按成交纳地丁钱粮一切税课捐项,京、外各库一概收解

还有在钱上动手脚,「当千」「当百「,通过一系列」凭空生财「,最终

从咸丰三年至咸丰帝病逝的八年间, 清廷计发行大钱、银票、宝钞、京钱票合六千余万银两 ,占 这一时期国库总收入的69.5%

明代」大明宝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明初,朱元璋在北方几个省实行「永不起科」(这一制度在洪武以后遭到不断破坏,但迟到」嘉靖「年间,仍然有部分地方尚未「起科」。)这部分田地到万历年间彻底消失。

国初地有起科不起科之分,嘉靖初犹然。

并降低各地的「田赋」,但支出还是要「支出」的。

明代领工资,就算是宗室,里面也得混点」宝钞「,古代的」纸钞「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填窟窿「,而不是起」货币功能「的。

而就像高赞说的

因为朝廷没啥信用。

清朝时期为了补财政窟窿,有在清末进行「息借商款"和发行了类似国债的「昭信股票」,而前者部分到期未能如期还款,清廷进行了挪用,而「昭信股票」干脆就成了旧时的摊派,引起了激烈反对。

朝廷的信用嘛,能卖钱嘛。古人也知道」纸钞「印多了,会贬值,但在古代补充「财政」并没有什么路子可循。

到了咸丰一朝,正式收「鸦片税」,咸丰一朝每年的收入就在百万两,大开捐纳,这个比例是非常夸张的

太平天国以前捐官的总人数为3.5万人,而19世纪最后30年中,捐官人数达到53.4万人。 1860年以后,捐纳而来的四至七品官员多于科举正途得官的人数。有职衔者中,捐纳比例竟然高达66%。 以咸丰元年(1851)为例,中举后授予实官和取得候补资格者共计25.3%,「尚有74.4%仍处于 ‘社会沉淀’状态」。对刘大鹏所在的山西太谷、安泽、虞乡等三县科举所做的统计也表明,在咸丰十年至光绪三十一年间(1860~1905),「通过科举制完成社会垂直流动的绅士仅占3% ~4%左右」。

「为什么古代不能实行信用本体制的货币政策?」在搞银子的时候,朝廷首先得把」信用「扔一边,」要脸「和引发的后果不是朝廷在」救急「时考虑的事情,「信用」要是能当银子,也得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