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上海私募大佬意外离世背后

2022-02-09财经

人生有时就是这样,你永远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1月10日深夜,上海环懿私募基金实控人、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高杉,在夜跑中凭空消失了。彼时,对于失踪的原因,外界有一些猜测。有人认为是被监管调查了,因为此前有不少失踪的大佬,后来证实被卷入案件中去了,比如另一私募大佬汪潮涌。

2月8日傍晚,上海环懿私募基金公司确认,高杉已经离世,死因警方正在调查。

万杉深处响流泉

在熟悉高杉的人士看来,高杉为人随和,其在投资方面经历了多轮市场牛熊周期。从多个公开视频来看,圆脸戴着眼镜的高杉,在投资上颇有心得。几次公开演讲侃侃而谈,皆赢得了投资人的好评。

「我刚入行的时候,就在阅读‘杉再起’(高杉的微博名)这个大号的文章,高杉老师对宏观的判断,对我一直很有启发。」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鲍雁辛曾在公开场合如此评价。

这得益于高杉丰富的从业经验。高杉的投资经历,尽管跟大多数公奔私 (从公募基金经理奔向私募基金经理) 的投资人员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他从入行开始就一直从事买方(包括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投资机构)工作。

高杉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2005年起步于泰信基金,任电子行业研究员。这家公募基金公司规模并不大,用他所说的话,当时在公司的处境,跟多数人一样「留下来的年轻人,基本上要当万金油使唤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上海信璞投资合伙人王璟的引导下,高杉踏入了周期投资的大门。2007年,高杉来到上投摩根基金,任周期性资本品行业专家、研究副总监。这一年,煤炭行情大好,高杉很快在行业小有名气,「否则真是等上N年,才有机会让领导注意到。」高杉后来回忆说。

两年的A股高点过后,2009年-2012年,高杉成熟于国泰基金,任专户投资经理,所管年金和专户均业绩优异。 2009年-2011年,在沪深300同期暴跌30%的情况下,他取得15%的绝对收益。

2012年,高杉「公奔私」了。高杉先后在两家私募基金任投资经理、研究总监,其中在凯石投资期间管理的金狮144、181获得13%的超额回报,得到工商银行FOF资金池5000万元追加资金。

2013年9月,高杉创建私募倍霖山投资,在海通证券、国金证券体系取得良好的代销产品和FOF产品业绩,2016年位列多空策略类第一名。

据高杉向媒体回忆,他一直引以为傲的是:2016年初、2019年初,以及2020年的2、3月份这三个低点,都被他抓住了。2020~2021年,高杉连续带领团队跻身私募基金百强(20亿~50亿组)全国前五。

买方的经历,让高杉更讲究投资的准确性,这也给他从事私募基金投资,提供了很大帮助,「实战更加贴近实战。」高杉曾说。 他喜欢两类行业:一类是周期股当中的成长股,这个行业的天花板高,竞争力强;另外一类是产能受限的公司,产能没增长,但库存一直下降,价格表现得非常好。

除了担任上海环懿首席投资官外,高杉拥有自己的微博——「杉再起」,以及自媒体公众号——「万杉深处响流泉」。后者名字来源于高杉收藏的高泉性潡的一幅字。寓意在挺拔稠密的杉树林中听取最深沉的清泉。这个公号主要发布他的投资笔记和读书杂谈。

(高杉微博主页截图)

2021年12月31日,高杉还做客了第一财经【公司与行业】的直播间,对2021年投资进行了回顾,展望2022年的投资方向。

然而,在今年1月1日之后,高杉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停更了。

1月10日,夜跑的高杉,突然失踪了。直到2月8日,高杉意外离世消息得到确认。

意外离世背后

2021年,高杉创建了新的平台上海环懿,任首席投资官。这个平台是高杉的新事业的起点,却也是他最后的「杉树林」。

上海环懿成立于2014年6月,彼时的实控人是王颖。不过,在2020年10月,王颖与高杉签订了转让上海环懿私募基金100%股权的协议。自此,高杉成为上海环懿的实控人。那么,高杉失踪后,上海环懿何去何从?

1月10日高杉失踪之后,上海环懿就已经报警,并在1月中旬前后减仓应对客户赎回。

2月8日下午,上海环懿的一名人士告诉市界, 「公司正常运行当中,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产品。我们正在等警方消息,确认了(DNA)后公司会发公告。公司目前事宜由另外一名高总负责。」

上述人士所说的「高总」,疑似一名叫做高贤卫的人。天眼查显示,高贤卫持有上海环懿26%的股权,高杉是实际控制人,持有55%的股权。公司主要人员构成有两位,郭琪担任执行董事,高贤卫是最终受益人,担任监事一职。台州市荣格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19%的股权。

不过,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的官网上,上海环懿的实控人仍显示为王颖,高杉并未出现在高管信息栏中。在出资人信息中,高杉出资35%。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上海环懿发展势头迅猛。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上海环懿在管产品48只,规模约在20-50亿区间,成立期限多在近一年或以内。不过,进入2022年后, 上 海环 懿 旗下产品,未能躲过市场调整。

今年1月, 上 海环 懿 旗下产品平均业绩为-9.8%,逊于同期沪深300指数回撤幅度-7.62%。 上 海环 懿 业绩最佳产品上海环懿润金,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不佳,净值回撤-10.48%,区间最大回撤达到14.3%。

尽管如此,从长期业绩来看, 上 海环 懿 并不算太糟糕。2021年7月, 上 海环 懿 获得全国资产管理规模10-20亿公司股票策略组业绩第五的成绩,产品的平均收益为17.74%。

此前, 上 海环 懿 还发行了针对海外客户的美元基金——万杉环球产业优势基金,主要投资于美股、港股及其他市场,也可以北上投资沪深港通,该基金2018年以来的收益一度近240%。

高杉无疑是 上 海环 懿 的核心人物。公开资料显示, 上 海环 懿 组建的十余人投研团队以投资总监为核心。如今,随着高杉的意外离世, 上 海环 懿 在管的40多只产品,又该交给谁呢?

私募排排网上,显示了 上 海环 懿 的两名基金经理,一个是郭琪,他2007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得经济政策学硕士,目前在管2只基金产品;另外一名为朱昉晨,在管3只产品。2013年,他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金融专业本科学位。

郭琪在管产品的时间皆未满一年。截至1月18日,其代表作环懿水流花开今年以来收益为-8.86%,遭遇最大回撤为13.88%。

「公奔私」也不易

前有华夏基金蔡向阳的突然离世,现有高杉的意外离世,基金圈的悲伤在这一刻出奇的相似。蔡向阳和高杉皆是一步一个脚印,从默默无闻的研究人士,攀登到基金大佬的高处,他俩的实力和水平毋庸置疑。

但不同的是,蔡向阳的人生最后定格在公募,而高杉的人生最后定格是私募。

从2007年起,基金经理「公转私」的浪潮就从没有停下,到了2014年,第一批私募牌照发放后,持观望态度的一些基金经理更是下定决心,「公转私」的热度也达到顶峰。

有些人是想出来赚钱,有些则是想证明自己离开了厉害的「投研团队」一样能行。对于一些成名已久的基金「大佬」来说,私募基金不仅受到的束缚少,还有更高的收入,且更能施展个人能力。

体量小的私募,除了收取管理费外,还收取业绩报酬,一般为二八分成。有人算了一笔账,比如一只私募基金起始规模为1亿元,一年后赚了1亿元总规模变成了2亿元,私募基金经理先收管理费,假如为500万元,还剩下1.95亿元,其中有9500万元为盈利,根据二八分成,私募基金经理分到1900万元业绩报酬。

虽然奔私的理由不一定相同,但大家的目的基本一致,都是为了做出骄人的绝对收益。然而,「公奔私」这条路,并不容易。尤其是2021年以来,行情大发展下,资本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分「蛋糕」的人陡然增加,「优胜劣汰」变得极为突出。

这时候,抗压能力对私募人士来说极其重要。「私募压力更大一些,如果你管理40个亿,今年给客户亏了20%,那你今年就没有分红,就只能赚个管理费。」一名上海私募人士告诉市界。

一些公募基金经理 「奔私」后,有可能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整个投研队伍肯定是带不走的,但是要搭建一个像公募基金一样的投研队伍,要很高的成本。即便有新的素质过硬的投研团队,也需要磨合,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的投研体系和风格。

在私募基金行业,太多基金经理都要赌高收益,这是他们新私募基金的最快出路,他们更像是让人心跳加速的短跑运动员。除了以上种种,私募基金经理也同样面临其他方面的压力:比如净值回撤大的压力、网络暴力压力、配合销售路演或直播上的压力。

奔私已经很多年的高杉,有没有经历过以上难处?答案是肯定的。这从高杉公开场合的发言,可以看出蛛丝马迹。高杉曾表示, 「的确小公司的日子比较难过」。

他还说过, 「做私募的确是比做公募来讲,挑战和难度更大。不管是渠道还是客户,其实他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比如,他们既要一个相对好的收益,还要有一个比较小的回撤。」

彼时,他透露,自己已完全适应了在私募的工作状态,「我在私募的时间,已经快超过我工作的(公募)时间了。」

但如今,这个曾「过五关斩六将」私募大佬的人生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