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和出国都和获得顶级投行和券商的工作没有必然联系。硬要说区别,可能在国内深造,有更多的时间在研究生阶段去实习。三年大疫,卷上加卷。位置有限,抢的时候,拼的是能给工作单位带来什么好处。学历只是参与竞争的一个入门券。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业,为其他行业服务的。为能产生效益的活动提供低成本的资金,然后收取对应的增值,或者收取劳动的服务费。
涉及到三方:资金的提供方,资金的使用方、资金介绍方或者辅助获得方。
在我国,比名头更重要的是金融牌照。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最值钱的,不是它的声誉,而是它的牌照。
从事金融活动的过程中,「能知道接下来什么动作是需要资金的且能产生好的效益」告诉想知道这个信息并愿意付费的群体、获得资金的使用权限提供低成本资金、决定资金的流向,这三个动作存在大量机会的。
搞清楚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不管是不是顶级,是不是券商投行都不重要。只是在学生时代学生群体眼里很高大上有一圈光环。重要的是,搞清楚每种金融牌照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对应的资金体量和资金成本、使用期限,然后去破圈结交不同牌照下能决定资金流向的人并且搞清楚行业内佣金比例,让他们允诺你事成可以给你佣金。
我国的经济活动大体是计划与市场的结合体。计划是框架是指挥棒,市场是充分竞争。通过你的能力,挖掘出需要资金的机会,这个可以参考国家的重大规划、发改委行业细则,小一点的是城市市政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再小一点的是规模稍微大一点的企业计划。从这些你能看到指挥棒指挥着钱需要到哪里去。但是里面有很多不能产生良好收益,有很多是强制性的愿望,让出资方利益受损而让社会整体受益的活动,这种对你来说,没什么用。排除后,剩下的机会并不多了,把精力集中在这些项目上。
如何破圈社交?一定不要把眼光放在和同龄人内卷上,同龄人基本上都是对手或者玩伴,认知水平也都差不多,一起讨论刷题、搞搞面试做实习的表面通关努力是可以的。但,指望事业上互相提携是不可能的,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能看到3年后的事情,已是佼佼者。假如父母亲友师门很厉害,让他们给资源。如果父母亲友师门都没有助力,可以结交校友圈中的年纪大15-20岁功成名就的师兄师姐,一定要向已经拿到结果的人请教经验、请求帮助,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社交上,不要全由自己摸索,多听细分领域拿到结果的过来人的经验,少走弯路,避开坑。还有就是企业家协会、地方商会,园区管理委员会。然后试试看,请求帮助,能不能让这其中有一定声望的人,帮你引荐进去。这就是大家说的人脉。切记,人脉一定是本着可以让双方都受益的前提,不要让他人利益受损。你单方面受益,是不会有人搭理你的。你要为帮助你的人提供货真价实的好处,让大家感到你是可以信赖可以栽培的后辈。
资源、人脉关系都是可以建立的。万物不为我所有,万物为我所用。金钱本身是敏锐的,它会亲近能让它最快增值的人,主动找上门的那种。
不要选内卷程度太大的,选有新增长空间的细分领域,同样的努力,你能分到的多得多,甚至你有机会成为该领域的大佬。这是个论资排辈的世界,一片草场的规模,决定了位置的数额上限,吃肉还是吃草。新陈代谢一直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