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大众 ID 系列为什么卖不过国产新能源车?

2022-04-06汽车
大众的电动化之路并不顺利!

个人感觉,大众在汽车电动化历程中已经快跟不上节奏了,布局晚、没有新能源技术积淀,在中国市场竞争明显没有什么优势。

先要明白一个事实,中国现在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全球任何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都想进来分一杯羹,此外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国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在强势崛起,这就造成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拥有众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中与众多的友商展开竞争,若不拿出点真本事来还真的说不过去,销量、认可度就是最好的回应,其实这也并不是大众一家,其他想进入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品牌也是一样的。

再来看看大众的电动化转型之路,MEB平台可以说是大众汽车电动化转型的初始平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款新能源车型是基于此平台打造的,包括大众ID系列、奥迪、斯柯达的多款车型。不过主打入门级平民市场的MEB平台只是大众电动化转型的一个过渡型产品,2025年后将要由全新的SSP平台(集纯电动、全面互联、高度可扩展性于一身)所取代。可是问题出现了,SSP平台由于研发层面出现大问题,还无法如期面世,如此一来只能继续由MEB平台继续工作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海车展期间,大众汽车总部更是包下两架飞机,将集团及大众汽车品牌、奥迪、保时捷的董事会成员都带到了上海,参观学习中国车企的电动化发展之路;2023年大众和旗下的奥迪品牌更是分别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上汽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希望合作开发电动车产品。由此可以看出大众的电动化之路其实并不顺畅!

至于为什么买不过国产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第一,大众ID系列的定价相对过高,ID.3定价16万,即使是现在价格也在13-15万之间,注意它的同级车可都是比亚迪海豚(11万-13万)、欧拉好猫(10万-14万)这样的A0级纯电轿车,在中国市场来说完全没有价格优势;第二就是相比于海豚与好猫,同价位的车型,智能化配置较少;第三就是续航里程不太理想。如此高的定价以及配置少的问题,在中国这个「内卷严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属实是不够看的。

大众虽然在燃油车时代是绝对的「老大哥」的存在,但是由于对汽车电动化布局较晚,相关技术的研发没有跟上节奏,所以不受消费者认可很正常。再说在电动车时代,大众没有像特斯拉那样超高的品牌溢价(特斯拉最初就定位于全球高端电动汽车制造商),靠着燃油车打出的品牌知名度在电动化时代是不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