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还没盈利的危险系数都极高,就看手里的钱够不够再烧一年了。通过极越事件可以看出,很多车企连裤衩都赌进去了。
一,输了,就是光屁股!
大家一直关注声量比较大的新能源车企的倒闭状态,其实只看到冰山一角。
以山东省举例,还存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有:
丽驰、得逸、凯旺萝卜、龙华、御捷马、乐唯、松果、美锦、凯马凯捷、宝雅、博雷顿等等十几个厂家的品牌。
![](https://img.jasve.com/2024-12/0aa52f71ec7ee1cea650fd1bae930cdc.webp)
曾赞助出拜腾、赛麟的江苏省也还存在不少,之前的奇点、博郡、前途、敏安虽然倒闭了,但那几年江苏真金白银砸造车引入的企业肯定有一些苟延残喘至今。
想象不到吧?虽然其中不少还是老头乐水平,但说不准哪天就能转正了,比如长城的欧拉品牌就是从收购的「御捷」这家类老头乐的车企开始。别瞧不起老头乐,不仅山东,在各个省都养活了不少从业人员。
理想汽车最初的设想也是做类老头乐的小车:
后来政策变更,才迫使理想转而开始做「奶爸车」。
![](https://img.jasve.com/2024-12/3abd6c2a76419dacd927f962eacbf33e.webp)
二,决赛圈的三极格局
现在新能源造车已经进入决赛圈了,剩下的无非三股势力:
1,国企的新能源品牌: 一汽新能源、东风岚图、上汽智己和飞凡、长安启源和阿维塔、北汽新能源、极狐、享界、广汽埃安、昊铂。
2,老牌民企的新能源品牌: 吉利的极氪、银河,比亚迪all in了,长城的魏,奇瑞的智界,赛力斯的问界,大华的零跑。
3,互联网造车: 小米,蔚来,理想,小鹏,以及无冕之王华为引望。
每一极都有摇摇欲坠的品牌,我就不点名了。
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时候到了。
市场下行,行业内的企业走产业联盟的形式,将资源集约利用,降低成本,也减少损耗,未来会是大势所趋
近期日本的本田和日产正在筹划联合。日产以前跟三菱和雷诺是联盟(还闹出过雷诺的戈恩在日本被捕的丑闻)。现在日产又要跟自家的财团们联手。
欧洲的PSA和FCA合并三年了,组成的斯特兰蒂斯在中国投资零跑,从销量表现来看很成功,明年就看能不能盈利了。其中的克莱斯勒这些年来已经被甩好几手了,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活着的必要。
奥迪四环也曾是四家联合而来。 汽车行业的整合并购其实从未停止过。
![](https://img.jasve.com/2024-12/73f14119f639767fe593eeb6df9a96cc.webp)
国内这边最大的整合莫过于华为牵头的引望+四界+其他。
这种整合模式前所未有,世界范围内也没有,看看会不会迸发出更大能量。这种模式可以极大的节约开发成本,也可以在营销上形成合力,潜力无穷。华为还是一直在做敢为人先的事。
风云变幻的汽车行业从未停止上演魔幻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