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直接把平板装在车机上,会不会比车厂做的更好用?

2023-04-15汽车

不会更好用,只会越来越难用到简直不能用

这个问题我三年前在知乎上就拿手机和汽车车机做过专业对比分析,平板也完全一样,新奇的是此问题在23年的今天还有人会问,知乎做事「有问题就有答案」。如果更好用,那么华为智能座舱搭载的问界M7于2022年上市为啥不直接上华为iPad的呢?还能省去几个亿的平台、车型以及系统开发费用。吉利收购魅族后与2023年上市的领克08首发搭载FlymeAuto车机,为啥不直接用还要单独重新设计车机?2023年低发布的小米SU7也直接用小米的iPad好了,为啥倾力打造了三年才发布科技生态座舱?直接平移是完全不存在的,平板和车机是两个不同的产品,产品属性决定了其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是截然不同的,且车机只是汽车里面的一个部件而已,不具备独立脱离汽车讲产品体验,需要站在整车设计和开发的角度我看待。痞子再来更新下观点

三家智能终端厂商提供的车机方案

平板与车机的设计差异

以手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交互设计中,屏幕几乎是交互的一切,手机按键和 home 键占有的比例其实非常小,而外设的交互入口更是基本上可以忽略,当我们试图打造一款真正体验优秀的智能车机时,车机屏幕就跟平板完全不同了。智能出行的移动空间,还是以驾驶为主的场景下,车内交互体验来源于车机的大量操作,但远远不只是车机操作,屏幕以外的交互行为比如开关、按键、方向盘、刹车油门、驾驶行为的信息反馈与交互,用户会期待来自屏幕以外的响应,多设备跨屏幕跨系统如何把信息一致性做好这其中的复杂度远比手机一个屏幕的信息交互复杂的多。

设计原则的差异,汽车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在车载场景安全的条件下来考虑美学和易用性,所有的设计都绕不开 安全性第一原则

安全性原则 , 设计首先考虑的必须是以安全为第一导向,涉及法规的参考【GB4094-2016汽车操作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4094.2-2005电动汽车操作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所有显示信息都应该按照人机工程学进行合理排布,按照驾驶者的行为惯进行设计。哦买噶,设计一个界面还有法规的要求,请问手机有这规定吗?据我所知,好像没有。

信息优先级原则, 保障关键信息是醒目的,容易让用户视觉快速捕获,在各种环境场景下具有良好的可见性和易读性,无需驾驶员费力寻找和识别。

完整性原则, 将页面信息根据某些关联性,分区块进行显示,这将有助于用户更容易的建立信息位置记忆,用极少量的时间查看车辆状态,减少搜索信息带来的注意力分散,保障驾驶安全。

认知经验原则, 首先创建一个产品原型,所有的设计以原型角色去对应,尽最大可能使用符合用户习惯交互方式,减少学习和适应。让驾驶员更有安全感和信耐感。

信息可视化原则, 尽可能的采用图像化/拟物化风格,避免或减少使用复杂的、过于专业的、技术性的图标和术语。

个性化原则, 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需求和个人行为习惯,视觉呈现可根据用户车型颜色、性能、定位、提供差异化设计。

消费级与车规级的差异

消费级与车规级的差异,好比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车规级追求的是产品长周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可谓是成长跑运动员的特点, 追求稳跑得远; 而工规级拿手机来讲追求的是产品的性能、工艺、技术创新短时间突破内上市且产品迭代周期远快于汽车,可谓是短跑运动员的特点, 追求爆发力跑得快。

为什么需要设计零缺陷的车规级产品?每一个零部件的缺陷在不断集成整合过程中,会不断放大,车辆整合成70+ECU,数十万的电子器件,单个元器件的缺陷会对整车质量造成严重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汽车电子发展速度比消费电子慢,又比消费电子昂贵的主要原因。 这些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把智能座舱的硬件全方位给卷上来了,什么8155全系标配,8295全球首发,车规级的硬件已经完成超越移动端了,爆发力和持久力拉满,安全性也杠杠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车机卡了。

车机操作系统的差异

车机操作系统可分为三大传统阵营加一大新晋阵营,还有一类智能电子装置,如仪表、娱乐音响、导航系统、抬头显示、车载通信、无线上网等,这类装置不直接参与汽车行驶的控制决策,不会对行驶性能和安全产生影响,一般统称为车载娱乐信息系统IVI。

中国智造打破汽车车机系统的软件垄断,可喜可贺

IVI上的操作系统,显然对实时性要求没那么高,可以使用Android、Linux等非实时操作系统,也可以使用QNX、VxWorks(非主流)等实时操作系统。关于应用和升级问题,反观智能设备手机或者平板,安卓和IOS两大阵营,且有着极其完整的IT行业开发规则和标准,升级迭代坐火箭,以至于很多软件功能通过迭代来提醒用户去使用。对比手机,车载智能操系统和生态的开发迭代周期长、车载App适配成本高,根本原因在于各家软硬件差异大,选择的底层操作系统也各部不相同,相对分散的规则和开发标准导致车机软硬件平台的非一致性,造成了整个车载智能系统和生态服务没法形成合力共建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应用市场。可喜的是,这几年的新势力造车也把互联网强大的软件应用导入到车机,实现1-100的突破,丰富至极,对于购买最新的新能车车主,无论买的是传统主机厂的还是新势力的新能源车,简直直接享受了。

最后

相比五年前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已经完成电动化的转变,而智能化成为当下内卷的新驱动力,车机卡顿、功能应用少、无法联网等问题已经一去不复返。别忘了,咱们伟大的中国人民最擅长的不是0-1的发明,而是1-100甚至1000的应用发明,车机就是汽车最典型的例子。

当年对我爱理不理,如今让你体验着迷。车机不好用已经过去式了,时代变了,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