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有哪些常州企业的黑科技给生活带来了新改变?

2025-01-24汽车

今年春节坐高铁回常州老家时,我特意掏出手机对着车厢里的显示屏拍了张照。400公里的时速让窗外景色模糊成流动的色块,可车厢里的水杯连涟漪都没起。这辆CR450动车组,实实在在地让我这个"老高铁迷"开了眼。

要说这车跟咱们常州的关系,那可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我三舅在中车戚墅堰所干了二十多年钳工,除夕夜饭桌上说起他们研发的齿轮传动系统,眼睛都在放光。"你小子知道不?就咱们所里那套齿轮,在台架试验时跑出了500公里!"老舅抿了口黄酒,手指蘸着酒水在桌上画圈,"看见没?每个齿形都像用尺子量出来的,连头发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话我信。去年夏天去戚墅堰所参观,在恒温车间里见到那些泛着金属光泽的齿轮,活像艺术品。车间主任老张说,他们团队为了攻克高速运转下的稳定性难题,整整三年没休过周末。有次试验到凌晨三点,突然发现传动箱温度异常,几个老师傅愣是连夜拆了重装,最后发现是润滑油里混了根棉线。

要说更接地气的,得数今创集团那四万多个零部件。我发小阿强在质检部上班,有次聚会他掏出手机给我看他们的零件库——密密麻麻的货架望不到头,每个小格子里都躺着待检的零件。"知道高铁座椅扶手吗?"阿强划拉着照片,"就这巴掌大的塑料件,要过27道检测工序。"说着翻出张检测报告,上面红蓝曲线交错,活像心电图。

其实常州企业的能耐远不止高铁。前年我表姐在天合光能实验室工作,有回我去给她送饭,隔着玻璃看见穿着白大褂的工程师们围着一块光伏板较劲。表姐说他们新研发的N型i-TOPCon电池,转换效率愣是破了25%,"晴天时发电量能比普通板子多出四成"。今年初老家屋顶换了这种板子,上个月电费账单比去年同期少了六成,老爷子逢人就夸"太阳晒晒就能挣钱"。

医疗领域的突破更让人动容。邻居王叔去年查出肺结节,在常州联影医疗做检查时用了国产超导磁共振。他跟我说躺在设备里时,耳边响起的不是冰冷的机械声,而是江南丝竹的旋律。"人家工程师说,这是专门设计来缓解焦虑的。"现在王叔每半年复查都主动要求做这个"会唱歌的机器",说比进口设备更清楚还便宜三成。

上周带孩子去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发现老房子门楣上都装着不起眼的小盒子。社区刘书记说是瑞声科技研发的智能监测终端,能实时感知建筑倾斜、裂缝。"去年台风季有个老宅子出现2毫米位移,系统报警后我们连夜抢修,保住了三进院落的雕花梁柱。"说着他掏出手机给我看监测平台,上百个绿点在地图上规律闪烁,像守护古城的电子卫兵。

这些"黑科技"最让我感慨的,是它们早已融入市井生活。菜市场里卖豆腐的张婶用星宇车灯改造的LED照明,说她现在切豆腐"连经络都看得清";跑运输的李哥给货车装上纳恩博的智能轮毂电机,油耗降了15%不说,每月还能多跑两趟活儿。

前几天路过常州科教城,看到中创新航的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正在调试。研发主管是我高中同学,他说这批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突破6000次,"等装上电动公交,怕是要把司机师傅熬退休了"。这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但笑着笑着眼眶就热了——这些扎根家乡的科技创新,不正像大运河的水,悄无声息地滋养着整座城市吗?

从时速400公里的钢铁巨龙,到守护古建筑的毫米级感应,常州的"智造军团"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说的篾匠手艺——不显山不露水,却能把青竹劈成发丝般的细篾。这种把硬科技做出绣花功夫的劲头,或许就是这座江南古城送给时代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