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余承东称「智界新 S7 和 Mate70 同台发布」,对此你有哪些期待?

2024-11-11汽车

这个问题下一堆回答简直没眼看,全是无脑嘲讽宣泄情绪的,关键这帮人黑都黑不到点上。

其实智界R7爆火之后,智界品牌就已经起来了。

智界S7本来底子就挺好,新S7只要稳着点打基本不会有问题。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聊聊鸿蒙智行内部不同品牌目前的状况和问题吧。

问界其实不用多说,肯定是最稳的,仅仅问界M9的高端销量就已经创造历史了。

问界M9发布已经近一年,至今势头丝毫不减,这真的太强了。

要知道,近些年智能电动车发展堪称日新月异,技术迭代速度相当快,新势力车型一般都是发售初期热度和销量最高,后续逐步走低。

而问界M9刚发布时,热度和订单并不算特别爆炸。

然而问界M9逐步交付后,真实车主体验口口相传, 订单反而逆势走高,这是真的逆天。

说到底是很多车主亲身体验良好,也积极向周围人推荐。

菊厂终端业务普遍比较看中 NPS(消费者净推荐值) ,事实证明问界M9极高的NPS确实发挥了重大作用。

甚至更进一步说,问界M9在50万价格段大规模出货,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新时代豪车价格锚定」的作用。

所有传统豪车,只要售价超过50万,就必须面临一个灵魂问题:你的体验真比问界M9好吗?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问界M9/仰望U8等新时代豪车面前,很多传统豪车的核心优势就只剩下品牌了。

有钱人也不是傻子,纯粹为品牌买单注定无法长久。

这个道理就跟iPhone 4发布后,VERTU等传统豪华手机的市场逐渐崩溃一样。

随着国内品牌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的豪华体验,传统豪车的市场就会迅速萎缩。

问界新M7目前情况也很稳定,甚至近期新增大定仍然维持着相当高的水准:

我自己的车就是问界新M7 Ultra,一些使用体验也都写过:

新M7被诟病最多的是平台老,确实新M6相比一些新锐平台集成度不够高。

但至少就个人观点,平台影响的更多是整车的成本控制和 体验上限 ,并不能完全等价于实际底盘和舒适表现。

平台先进但受限于定位和成本,导致实际开起来素质一般的车型,这两年其实也不少。

所以我现在也懒得多说,一般都是建议对比试驾,选择自己满意的就好。

问界这边后续还有问界M8,也是期待已久的重量级车型。

问界M9走的是全能科技旗舰的路子,家用奶爸车的一些细化需求还是需要问界M8来补足。

当然问界M8上市也可能冲击M9的市场,但M9毕竟已经立住了,我觉得影响不大。

问界品牌现阶段比较大的问题,还是问界新M5。

问界M5机械素质其实很能打,新M5发布后一度销量也不错。

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问界新M5自身的产品定义还是偏小众,消费者对问界「传统SUV」的品类印象也影响了M5。

而且智驾未来必然逐渐渗透,长期看问界M5的存在对智驾下探也很重要,所以我觉得后续菊厂需要重新考虑问界M5的定位。

这方面理想虽然被很多人喷「拉皮」,但理想L8/9成功后,后续价格下探的L6/7也是持续爆火,确实值得分析学习。

智界这边开头也说过了,这帮人现在才出来喷属实是后知后觉, 最关键的品牌翻身仗已经打完了。

其实智界S7这款车,确实挺可惜的。

从平台到机械素质再到智能化体验,智界S7这款车底子其实很好。

菊厂在操刀智界S7时强调的「One Box」设计理念,我认为长期看也符合国内市场对轿车的主流需求。

兼具低电耗、长续航、大空间、强智能,当时智界S7各方面都非常能打。

奈何由于种种原因,智界S7交付出了大问题,早期产品细节也存在一些瑕疵。

结果就这么一拖,最宝贵的时机就这么错过了。

随着国内智能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智界S7发布后续几个月内价格战愈演愈烈,早期的定价就显得尴尬。

友商新车型全力瞄准运动轿跑需求,适度放弃舒适和空间,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客观上也令智界S7「我全都要」的思路承载更大压力。

不过智界R7上月底累计大定就已经突破30000台,已经妥妥的是市场爆款。

交付这边虽然不算特别强,但比智界S7那时候已经好太多了。

我看到有些人转发一个数据,智界S7月销7000多台明显有问题

实际上那份数据是把智界S7和R7混在一块了,智界R7上个月交付接近5000吧。

要知道这车10月15日才开启首交,半个月交付近5000已经很强了,到现在估计过7000了。

哪怕不看大定只看最终销量,智界R7也已经打了翻身仗。

之前我说过, 迄今为止鸿蒙智行官方公布的大定数据均属于锁单数据,也都能和后续销量数据对应上

前排一些回答莫名其妙的树立「鸿蒙智行订单数据不实」的靶子,我只能说这才是虚空沸腾。

说起来,我记得余大嘴都发微博感叹过,从头做一个高端品牌真的太不容易了。

确实如此,继问界品牌稳固之后,智界品牌现在也拉起来了。

智界R7的爆火已然证明,面对中青年群体菊厂仍然能打造爆款。

而在智界品牌整体向上的情况下,最艰难的仗已经打完了。

至今我仍然认为大空间轿车的市场需求还是在的,坚持「全都要」的思路本身没有错。

智界新S7只要定价合理,渠道正常,交付给力,我觉得没什么可担心的。

鸿蒙智行现阶段我个人觉得最惋惜的,还是享界S9。

这款车我特地去开过,整体质感相当强,不客气的说综合素质吊打同级别BBA。(说白了就是56E)。

但从市场角度看,享界8月交付1000多,9月10月都差不多是2000,算上11月至今的交付估计首批大定刚刚交完了。

享界首发时的订单应该是超预期的,但后续的订单我估计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更没有复刻问界M9逆势上扬的情况。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

一是高端市场对纯电接受度较低,享界S9没有同步上增程,很多消费者还是有顾虑;

二是产品定义细节有一些问题,早期有些太过于强调后排。

另外对于新品牌来说,互联网节奏还是有影响的,毕竟辟谣比造谣难太多了。

不过我还是认为, 长期看享界S9这款车是必成的。

这款车瞄准的又是菊厂号召力最强的人群,产品本身各方面素质又很扎实,我认为迟早会脱颖而出。

最后,我再多说一点吧:

前排很多回答揪着「重复发布」、「一年磨三剑」等等冷嘲热讽,在我看来简直是不知所谓。

且不说这中间有些是正常的小改款,就算真的是重新发布这么多次好了,这难道真的是什么黑点么?

回望过去,华为的风格始终保持着极度的长期主义。

菊厂一旦将任何领域视作战略重心下决定攻克,从来都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部分友商做的不顺直接砍掉也是一种策略,但我始终认为:

也正是在明确战略方向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执行,帮助菊厂在各个不同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鸿蒙智行的阵营已经铺开,可以预见未来智能电动车高端市场鸿蒙智行会拿到非常大的份额。

甚至我认为,随着「新时代的BBA」逐步确立,我看好菊厂主导的鸿蒙智行成为高端市场甚至全市场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