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前面又是一大片宣泄情绪的回答,我是真无语。
在智驾技术长期发展方面,我一向是乐观派。
事实上,国内智驾迭代速度非常快,甚至在 中高端市场 已经成为左右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
领先的智驾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认知和付费意愿(鸿蒙智行、小鹏),智驾暂时落后则可能拖累高端市场销售表现(腾势)。
之前比亚迪高端品牌方程豹发展一直不太顺,直到最近豹8终于有相当亮眼的成绩。
诚然方程豹之前的逆境和豹8的火热有多方面的因素(豹8从配置到定价都非常能打),但不可否认的是豹8换用华为ADS智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实摆在眼前,越是高端消费者,就越看重智驾减轻重复劳动和AEB提供多一重保障的价值。
甚至再进一步说,目前智驾技术仍然在快速迭代,尤其是端到端+VLM的路线提升非常大,大面积推送后的表现已经非常惊人。
从业界小道消息来看,芯片和算法全栈自主的菊厂甚至还搞了一套影子安全响应,在端到端拉高上限的同时进一步提供兜底保障。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伦理问题,如果仅仅定位为「辅助驾驶」,高速NOA相关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相关方案都能在供应商那里以相当低廉的价格买到,诸如华为、地平线等企业还能提供从芯片、算法再到工具链的成套解决方案。
不论行业前列的自研方案(华为、小鹏等)还是供应商方案(华为、地平线、Momenta等),高速场景都已经高度可用。
就我个人观点, 即使是复杂度高出两三个数量级的城区智驾,未来数年后仍有可能做到事故率低于人类驾驶员 ,更成熟的高速智驾就更不用说了。
与此同时,AI深度学习不可避免的会面临Corner Case,这是智驾发展过程中必然也必须经历的环节。
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AI生成模拟数据训练算法,但以现有的技术水平,自动驾驶算法的持续进步仍离不开大量真实世界数据的喂养。
现实世界有太多超乎想象的corner case,需要持续不断的训练与迭代。
也只有足够数量的量产车在真实道路上大面积收集数据,才能完成数据到算法的逻辑闭环。
所以我之前很早就开始说,极少数的Corner Case未来可能通过保险覆盖。
现阶段消费者在智驾过程中尽可能保持专注,肯定更稳妥。
但我认为,未来智驾算法+保险兜底的方式必然会逐步普及,逐步让人类从繁复的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
事实上,之前极越已经在小范围开启过类似尝试,只是保障力度和范围比较小,实际意义有限。
而鸿蒙智行的智驾无忧服务,在明确智驾开启时发生事故且交警判定本车有责的情况下,补充赔付最高保障500万。
有庞大量产车数据、自主昇腾算力和业界最强智驾算法的鸿蒙智行,如今已经率先开启行动,我认为未来智驾较强的其他几家新势力都会陆续跟进。
长期来看智驾的重要性还在持续扩大,比亚迪已经奋起直追,行业内其他几家也在考虑大规模挖人加速研发。
新赛道大幕已经拉开,可以想见明后年智驾的拼杀还会更加激烈,未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