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内卷严重的汽车行业,需要先从车展开始。
世界上第一届大规模车展始创于1898年的巴黎,富有想象力的法国人用概念车和豪华车的海洋,展示了对独特设计的追求,也奠定了车展这一形式最根本的任务:「引领出行未来」。
从那之后,从欧洲到美国,再到日本,车展首先是新车型的直接舞台,但更是争夺未来出行定义权的直接角斗场,比拼技术积累、车型产品,概念车、独特设计、先进技术,平时看不到的车往往是最大的头条,更重要的是:
看谁更敢想。
自车展这一形式进入中国,极度务实的中国汽车企业,最终还是把车展做成了卖车大会,「没意思」「人气下滑」成为每一届车展的形容词。相较改变世界的那些车企,从特斯拉、本田、丰田再到奔驰宝马,中国汽车企业始终没有一个说服全世界的未来故事。
没有未来,就注定无法开启新的时代,好在不是所有车企都只顾着卖车,广州车展期间,长安一反友商「埋头卖车」的常态,用自己的数智技术积累,第一次编织了一幅由中国人定义的出行未来的雏形图景。
从生态,到现实
要看懂广州车展,还要从上个月的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说起。
长安的科技生态大会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四届,以「量大管饱」著称,今年的科技生态大会更是举行了四天,长安用六场活动,把下一代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汇聚出一幅完整图景。
作为电动智能汽车的完整方案,长安发布了SDA架构,也就是长安数智化技术的基座。具备「硬件可插拔、场景可编排、生态可随需、系统自进化」的特点,通俗理解,就是原有燃油「平台造车」的原生电动化升级版,但相较于其他品牌更多是技术上的单点突破不同,长安的答案更像是在吃透了各项创新后,融会贯通出来的系统解决方案。
有了好的硬件基础后,长安汽车将AI引入了车辆软件系统,推出了天枢大模型,在行业里首次将智能驾驶与大语言模型进行了端到端融合,像人一样建立了感知中枢、思考大脑以及运动小脑的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高阶自动驾驶系统——长安智驾,能够在高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挪泊一体,实现用自然语言即可使用车辆的智驾功能,进一步降低了操作难度。
在今年7月,长安汽车与重庆邮电大学联合团队在CVPR自动驾驶国际挑战赛「Driving with Language」赛道上获得奖金最高的创新奖。此次获奖方案提出的BeVLM算法,是行业首个将智能驾驶BEV(鸟瞰图视角)感知和大语言模型(LLM)进行端到端融合,并通过思维图(GoT)进行上下文理解增强,在公开数据集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算法工作。本次获奖充分展示了长安汽车在AI大模型和智能驾驶领域的优秀研发实力。
而长安汽车的天衡分布式电驱技术平台,具备兆瓦级的功率,将性能和灵活兼顾在一起,能够实现原地掉头、2s内零百加速等能力,与天枢大模型和长安智驾组合,构成了完整的「汽车机器人」雏形。
2200 余项技术融会贯通,成就了长安对下一代出行方式的自信,与此相匹配的还有研发与智造端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用数字化和柔性生产确保质量的同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灵活性;以及销售端的「无人线下销售体验空间」,长安把它叫做TOPSPACE,相较传统4S店,能够通过线上服务,大幅提升灵活性和乐趣。
有了这个基础,长安推出了一辆试图「满足所有出行需求」的新车。
什么是可变汽车?
SDA天枢架构的首款车型叫做长安启源 E07。
官方的定义叫做全球首款量产可变新汽车,在技术上首搭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得益于全新的底层架构,能够在日常的SUV、轿车、轿跑形态、露营时组合后备箱与后排的拓展态,以及全包覆时极强通过性的越野态切换。
长安的设想,是一家人在城市与近郊的出行场景中,既能有轿车的舒适,又能有 SUV 的越野性,在目的地时还能打开变成灵活空间;但更具想象力的可能是,灵活的空间组合为这辆车带来了丰富的改装与扩展可能,例如满足公务用车等特化场景的需求,以及改装为专用的钓鱼车、救援车、以及观光车,某种角度讲,这是目前最为接近滑板底盘这一终极车辆形态的车型。
空间的变化背后是高集成的设计释放的想象空间,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长安启源 E07在行业首发了语音智驾,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即可使用舱行泊一体全场景,包括自动泊车、城市以及高架NOA的智能驾驶,进一步降低使用慢看;同时,车辆的智能座舱也将逐步引入 AI 大模型等核心能力,提供的娱乐与座舱功能操控,也针对不同车型场景做了优化。
但即使车辆本身功能已经足够「多变」,仍然要面对大量细分场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长安的解决方案是依托长安汽车数智工厂的定制化生产,从以往的配置选择,深入到对性能、功能的自定义,用户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完整定制车辆的偏好,并在线上完成购买到售后的全部流程。
这就让买车这件事发生了质变: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确保用户与车的关系,从购买单一产品转向完整的出行服务。即一次购车,通过车辆形态变化和技术预埋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相较被普遍认为过于激进的「robotaxi」,未来具备更强的可行性。
这是长安在多点持续技术布局的背后,更长远,满足更多人的思考,这也为未来人与出行这一根本需求的进化铺设了基础。
最原始的出行梦想,中国人来实现
如果说可变汽车定义了未来出行的基础单元,长安还想做的,还有打开出行的广度,解决车这一形态本身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其一是更强的通过性。这也是近年来非常火热的飞行汽车概念,通过汽车与飞行器的组合,提供面对海峡、山川、密集楼宇等道路不畅场景时,更好效率的出行方式。
另一个是主动服务。在大模型能力下,汽车能够完整感知用户的场景需求,要在减少自身对用户「维护、保养」的基础上,主动提供服务,汽车需要「一双手」,这就是人形机器人产业。
长安汽车的规划是,5年内计划投入超500亿元,2026年前推出长安飞行汽车产品,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完成海陆空立体交通解决方案,长安也将通过布局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站在更前沿的位置。
对科技的全栈布局,当下交付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对于未来更长远的思考,这届广州车展,长安的展台成为人气最旺的展台之一,消费者身体力行的投票,是对品牌的信任,更是对未来的期待:跳出「卖车」的单一属性,更多人希望能在领头的品牌身上看到对于未来的想象,日拱一卒,长安用量变堆积成的质变来回应期待。
车展前后,最为热议的一个话题是,中国行业开始逐渐告别内卷,尤其像长安汽车这样,以技术积累率先探索下一代汽车范式的企业,正在构建起技术硬核的长远竞争力,这种自信更具「硬通货」,在全球市场也能够用直接的体验提升,打开更大市场,这种技术自信,对当下和未来的中国车企以及更大尺度上的制造业,都是一个良好示范。
这或许也是对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引擎」,引领数智汽车时代的最好回应,用技术与智造带来的产品,终将自带最强的说服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