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新兴职业越来越多,年轻人该如何选择才能更好就业?

2021-11-15汽车

去年,我一律师朋友,借短视频台风,成功转型做起了「情妇劝退师」,凭借多年的法律实践,专门帮助那些因丈夫出轨而闹离婚的妻子们解决问题;

还有位80后创业者,南方人,失业后在家带女儿,闲的没事做起了「玩具评测师」,一个大老爷们,文笔却相当细腻,对益智类的玩具如数家珍,态度认真测评专业,三年就「俘获」了几百万宝妈粉丝的信赖,如今拿到了投资,组建了团队,做起了玩具带货号;

上海一位90后同事,瘦瘦小小,以前是广告文案,酷爱马拉松,所有微薄的薪水,都用来购置装备和参加比赛,闲暇之余笔耕不辍,热情地在微博上分享马拉松相关知识和经验,三五年功夫成了「马拉松大V」,小圈子里很有名,国际上一些知名的运动服装类企业都找他试用产品和代言品牌,这方面收入多起来之后,他辞了工作,专心致志奔波在全世界,继续跑马拉松;

这两年,随着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以前从没听过的职业,如雨后的蘑菇层出不穷。包括「职业验车师」、「职业验房师」、「职业陪聊师」、「职业遛狗师」、「职业酒店试睡员」、「职业试吃师」、「职业声优」、「职业剧本杀作家」、「职业旅行作家」、「信用卡逾期催收员」... ...,还有伴随视频崛起后的「直播达人」、「短视频剪辑师」、「直播运营」、「短视频文案写手」、「互联网鉴黄师」、甚至「情趣用品测评师」。简直是脑洞大开,令人瞠目结舌。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职业分类大典】的统计,截至2015年就有1481种职业,如此眼花缭乱的新职业,你该怎么选?又该怎么做好呢?

(一)

聊一聊我之前的选工作的经历。

我本科学经济学,毕业后在外企财务助理、国企市场助理、政府文员和民企的销售助理中,最终我选择了民企,签了三方协议。

这事说起来很轻松,但当时选择的时候,很痛苦很纠结。当时的女朋友抱怨:外企风光、国企稳定、政府平台好,怎么着也轮不到选民企!

选择,取决于认知!你到底怎样定义「职业」?

我个人对「职业」的定义:

—— 职业是我借事修行的场景。是借助「把事情做好」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自由更幸福」的道场。

(二)

所以回答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职业?

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标准:

1、 你喜欢的。 毕竟你要花50年时间在这个职业上。如果不喜欢,简直是自我折磨。所以喜欢永远是第一位的。不喜欢的不要考虑了,毕竟你只能活一辈子;

比如做玩具测评的朋友和做马拉松分享的同事,他们做这些事,没有人逼他们,最根本的驱动力就是他们喜欢。因为喜欢,所以能坚持下去,因为喜欢,所以能做好。

2、 你擅长的。 你能想象一个文科生去做金融工程师吗?或者一个理工男去写短视频文案?你不擅长的职业,没有任何正反馈。没有正反馈的职业,如同蚂蚁撼大树,只能自我打击。开头提到的做「情妇劝退师」的律师,他之所以做这个,就是因为他擅长,他做了十几年,经过了各种各样的情景训练,所以他能搞定。

3、 你能从中赚到钱的。 如果你喜欢、你擅长,但你赚不到钱。那只能做爱好,没法做职业。比如你喜欢打篮球、你在你的圈子里擅长打篮球,但你经过各种尝试,始终没法在篮球上赚到养家糊口的钱,那么还是放弃吧。

如果你找到了你喜欢的、你擅长的、你能从中赚到钱的职业,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最快乐人之一了。接下来你要好好付出,攀登属于你的职业高峰!

进入下一个环节:如何在赢在职场?回到我对职业的定义:

——职业是我借事修行的场景。是借助「把事情做好」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自由更幸福」的道场。

要想赢到职场,你的途径只有一条:「把事情做好」!

(三)

什么叫做「把事情做好」?

——我认为有三层含义:信任、能力和格局。

A. 信任

「把事情做好」的最基础的体现是「信任」,大家对你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信任,是你获得这个职业的前提。 「你发自内心地想把工作做好,你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地去做。」,这是因为这样,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你的客户,他们信任你!

我想起我在管渠道时,天天巡店、招聘、做培训、背着几十斤的终端物料,挤公交去郊区,经常忙得吃不上饭。心里想得怎样把销量提升起来。因为销量提升我就有提成和奖金,也有机会升职加薪。

所有付出都是有回报的。销售额做到了全系统第一名,钱赚了不少,领导也特别看重我。给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反之,如果工作起来朝三暮四、晃晃悠悠,那么谁敢把任务交给你?

比如当时和我同一批进公司的一位同学,人很聪明,亲和力也特好,领导也挺喜欢他,但每次开会迟到,不是偷着去逛街,就是在宿舍睡懒觉,反正就是各种斗心眼,公司领导又不傻,加上业绩每次垫底,不到三个月,就被公司解雇了。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还是这边干两月,那边干两月,发展得很不理想,远远不如我们这些「傻干活的」发展得顺利。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领导同事和客户对你的信任,是一切的根基,你的职业根基如果不稳,一切都是虚幻。广汽本田推出的服务品牌Fun Link,就是将「信赖」作为品牌根基:「以专业的技术和信赖服务,提供安心信赖的高品质服务,让您的用车无忧」。这和我认为的「把事情做好」的根基是「信任」,异曲同工。人在职场,如同产品在市场。信任才是根,有根才能活下来。

B. 能力

第二层涵义就是能力。光有努力工作的冲劲还是不够的,职场中再想往上发展,就需要真刀实枪,硬扎硬马的专业能力了。

学校的知识,能应用于实践中的,非常少。需要我们不断迭代,紧跟行业最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人在职场,所谓的「能力」,就是将问题「搞定」的技能。

在企业做了几年销售管理之后,我觉得学不到东西了。就去了乙方做品牌营销。凭借英文好的优势,很快就崭露头角,帮公司拿下来几个大单子。不到三年就进入了高管层。

如果说信赖是「入伙」的标准,那么「搞定」,就是成为骨干和核心的标准,帮公司解决问题,帮领导搞定难题,帮客户赚到钱。这就是人在职场「把事情做好」的第二层涵义。多数人卡在这里,上不上下不下很难受。所谓的「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对公司一片真诚,但业绩做得平平庸庸。变得可有可无。公司效益好,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公司效益不好,这类同事很悲惨很委屈,往往成为被裁员的对象。

广汽本田将「先进」作为服务价值的第二层,「以先进的技术,提升服务销量和品质,开启智能便捷的用车体验」,这不就是上面我所说的职业的第二层涵义「能力」吗?如果说「信任」是职业之基,那么能力就是职业之本:我们之所以被雇佣,就是因为我们能帮助雇主解决问题。

C. 格局

职场中,能成大事的,往往不是能力最强的,往往是最有格局的。

这句话,其实说到了企业和公司的本质和趋势:基于生态圈的协同和竞争

你想把事情做好,你专业上搞得定,接下来要考验的就是:

——你是否有「生态领导能力」?

现在的企业领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领导,而是要着眼整个生态体系,找到最优的生态位;

我举个例子,比如我是一家营销咨询公司的董事长,我除了把公司内部和业务管理好,是不是要和客户处好关系,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是不是要和调研机构处理好关系,他们才会帮我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是不是要和设计公司处理好关系,他们才能设计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品牌形象?是不是要和当地政府处理好关系,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

为了做好这些事情,我是不是要参股一些企业,或者交叉持股?是不是要兼并一些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小机构,来补足我们的 短板?是不是要和当地政府合作,成立一些行业协会,维护好整个商业生态?

这些事情是「把事情做好」的最高层了,这时候的你,已经是一家公司的领导人。维护生态圈的协同发展,开始成为你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这种格局和事业,只盯着公司的一亩三分地,只盯着竞争对手的人,只能做将军,做不了元帅。你看广汽本田的服务品牌Fun Link的价值体系的最高层就是「享」,虽然只有一个字,但信息密度很大。它讲的是以特约店为平台,形成车主圈层,促进人与人圈层的链接,创造全新的价值。

(四)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我在工作8年之后,继续读了管理学的研究生。15年来专注在「创业」和「营销」领域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始终相信并且践行通过三个层次的「把事情做好」,来实现「更强大更自由更幸福」的目标。

  1. 「更强大」,意味着通过在职业上「把事情做好」,在不断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我收获了更强大的专业能力和更多人对我的信任,最终我获得了经济上的完全的独立;
  2. 「更自由」,意味着通过在职业上「把事情做好」,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验证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我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等,拥有更深刻更客观的认知,最终我获得头脑上完全的独立;
  3. 「更幸福」,意味着通过在职业上「把事情做好」,在合纵连横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渺小,我理解了商业的本质就是「利他」,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的心态、视野和格局上获得提升和开阔,在被别人需要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充沛的成就感、价值感和人生的意义感。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设计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面对纷繁复杂的职业选择,无需惊慌失措,万丈高楼平地起:

首先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义,毕竟你要花50年的时间在你的职业上,选择你喜欢并且你擅长的职业,无论是国企政府民企外企,无论做网红达人还是500强企业的小兵,只要做到像广汽本田的服务品牌Fun Link那样,先拿出来做事的态度和劲头,先让大家信赖你;然后再展现出你的专业能力和先进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把事情搞定,挤进高管层;最后以公司为平台,为客户、为合作伙伴去赋能,一定能成为一名「高质量的职场人」。

最后送您两个字:

——加油!

THE END

都看到这里了,还不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