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为什么很多人推崇保时捷?

2019-05-08汽车

保时捷家族,世界上最具权势的汽车豪门。

长达八十年的家族史,充满了闹剧、诡计、天才、政治、辛密。

而当尘埃落定,一切却是一盘早已布好的棋局。

(0)

1988年8月,德国斯图加特,保时捷汽车总部。

这一年的夏天还算凉爽,但是却没有一个保时捷的工程师敢走到车间外,享受惬意的夏日时光。

从2年前开始,保时捷的销量从5万辆,一路跌倒了3万辆的边缘。

保时捷急需一场胜仗,来重新提振消费者对这家豪车品牌的兴趣。

几经讨论之后,保时捷的管理层把目光放在了隔年的勒芒拉力赛上。

勒芒拉力赛是世界上最著名、也最艰难的赛车比赛之一,每年在法国勒芒市的萨尔特赛道举行,比赛持续24小时,无论是对赛车还是车手都是极大的挑战。

1989年的勒芒拉力赛路线图,车手需要驾车一刻不停地狂飙24小时

同时,勒芒拉力赛也是全球性的顶级汽车文化盛事,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观众前来观赛。只要能赢下这一年的比赛,保时捷的名号就会重新响彻世界跑车之巅。

那么,应该由谁来领导参赛车型的开发呢?

几经斟酌,保时捷的管理层选择了一位机械工程天才。

他就是费迪南德·皮耶希,我们现在简称小皮。

年轻时的费迪南德·皮耶希

小皮对机械有着极为敏锐的天赋,24岁刚从苏黎世理工学院毕业时,他就独立开发出了一款8缸发动机,后来装载在保时捷804车型上。

但是,小皮也是个冷酷无情的暴君。

在保时捷工作期间,他经常半夜突袭研发车间,然后对着已经加班将近20个小时的工程师冷嘲热讽,说他们的设计图纸还不如拿去擦屁股。

据说,甚至有两位工程师因为身体极度疲惫,加之一时情绪上头,当场晕了过去。

小皮是怎么做的呢?

隔天一早,他就当众宣布开除了这两位工程师的直属领导。

至于原因,仅仅是这位领导昨晚及时叫来了救护车,把晕倒的两位工程师送去了医院。

小皮觉得,这样的行为让他「很没有面子」。

所以,当小皮被保时捷指定来领导参加勒芒拉力赛的车型开发时,他手下的工程师连大气都不敢出。

在这纸的任命状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小皮,其实还是保时捷品牌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外孙。

(1)

保时捷的发家史,其实一直是保时捷家族想掩饰的一段故事。

1875年,费迪南德·保时捷出生于奥匈帝国的一个普通家庭。

少年时,因为家境一般,他早早进入了一家电机公司当工人。

这一年是1893年,老费刚满18岁。

费迪南德·保时捷,保时捷汽车创立者,小皮的外公

但是年轻的老费并不甘于现状,于是便在白天打工之余,溜到附近的大学里旁听工程学课程,这也是他接受过的唯一正统工程学训练。

5年后,半工半读的老费终于学成出师了——虽然没有毕业证,但是他还是被一家生产马车为主的公司录取,正式成为了一名机械师。

此时刚满23岁的老费,野心并不止于生产马车。

老费在读书期间就憋了个大招,现在就是抛出来的时刻。

加入这家马车公司短短两年之后,老费就带着一款震惊世人的汽车,登上了1900年巴黎博览会。

这款汽车有多让人震惊?

它甚至是款电动车。

没错,在一百多年前的德国,老费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新能源汽车。

这款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Lohner-Porsche」使用电瓶作为能量来源,由一台电机驱动,时速14公里,充满电可以跑50公里。

老费设计的Lohner-Porsche电动汽车

虽然参数放到现在可能稍显拉胯,但是这可是在一百年多前,由一个大学旁听肄业的马车机械师,在25岁推出的作品。

老费的名头一炮打响,他迅速被奔驰公司的前身——奥地利戴姆勒公司聘请为设计总监。

终于从马车公司跳槽到了正经的汽车公司,老费也迅速展现了他的价值。

短短4年后,刚过而立之年的老费便为奥地利戴姆勒推出了一款划时代的赛车,并被以当时德国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王子的名字命名。

老费设计的亨利王子型车

这款赛车使用一款60马力的四缸发动机,全车采用空气动力学设计,在当年的赛车比赛中一举夺冠。

奥地利戴姆勒公司赚足了面子和里子,老费也一时风头无两,被火速升职为公司的董事总经理。

然而,老费却一直只对跑车感兴趣,对奥地利戴姆勒旗下的货车、飞机发动机和自走火炮等业务并不感冒。

兴奋劲过去之后的奥地利戴姆勒公司却觉得不爽起来,你堂堂一个管理层,怎么光盯着一块不盈利的跑车业务使劲呢?我开公司是为了挣钱啊!

到了1923年,老费和公司的矛盾还是升级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终于,在最后一次争吵后,老费被踢出了公司。

第一次失业的老费,先是加入了一家发动机公司担任技术总监,随后,又再次因为与管理层研发思路不合,而被再次辞退。

这一次,老费有点不走运,他碰上了百年难遇的经济大萧条。

所以老费这一失业,就是整整三年。

(2)

时间来到1931年,已经在家待业三年的老费思来想去,觉得吃存款终究不是个道理,于是决定开始自己创业。

在大萧条中创业不是易事,但是以老费这种倔强的性格,加上过硬的技术,这个摊子还是在风雨飘摇的欧洲大陆中勉强支起来了。

未来响彻全球的保时捷汽车公司,便在大萧条的欧洲横空出世了。

这一年,老费已经五十六岁了。

一开始,缺乏大规模资金支持的老费只能做些技术顾问的工作,帮其他汽车公司画画图纸、调调设备。

在这一阶段,老费还把家人都拉上了船,包括自己的女儿露易丝·皮耶希、女婿安东·皮耶希,以及小儿子费里·保时捷。

在帮别人打工之余,老费还拉着一大家子人设计自己热爱的小型跑车,然后四处上门推销。

为了研发新车,老费甚至开始举债。

就在这段时间,老费的小儿子费里·费迪南德·保时捷,设计出了一款经典的车型,甲壳虫。

老费兴高采烈地拿着图纸四处上门推销,结果却没一家车厂表示感兴趣。

与此同时,德国发生了一件事。

希特勒的纳粹党上台了。

与所有政客上台之初必干的一件事一样,希特勒也推出了丰厚的国民福利计划,其中就包括一条,要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拥有一辆汽车,还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稿。

老费仿佛看到了救星,忙不迭地将甲壳虫的设计图纸递交了上去,最终顺利入选。

纳粹政府大方地为老费用公款建设了全新的厂房,并成立了新的公司——大众汽车,甚至把厂房所在的城市都命名为汽车城(Autostadt),这座城市至今还是大众汽车总部的所在地。

纳粹德国时期大众汽车的海报

然而,就在大量的甲壳虫汽车即将投产的时候,这事却突然没有了下文,老费本人也开启了神隐模式。

老费去哪了呢?

为了报答希特勒的「知遇之恩」,老费把自己的保时捷汽车公司改造成了纳粹的兵工厂。

在保时捷兵工厂里,老费完全忘掉了自己对跑车的热爱,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在了研发坦克上,从虎式坦克的底盘,到Maus超重型坦克,再到以老费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费迪南德歼击车,一辆辆从流水线上开下的战车轰隆作响,开向四面八方的战场。

与此同时,军用版本的甲壳虫汽车也被生产了1.5万辆,交由战时的纳粹德国军官使用。

直到轴心国覆灭的前夕,老费还在夜以继日地为V-1火箭设计发动机。

纳粹德国自然也没有「怠慢」老费,希特勒先后为他授予了德国国家奖章、二级战功十字勋章和一级战功十字勋章。

然而,随着轴心国的覆灭、希特勒在地堡里开枪自杀,老费和他的家人也被胜利进军德国的盟军抓获,随即投进了位于法国的战犯监狱。

老费坐在光秃秃的床板上,背靠着铁牢里潮湿阴冷的墙壁,本以为就要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但是此时的欧洲大陆百废待兴,法国人的手里也没有几个铜板。

底线灵活的法国人,竟然把主意打到了一手创办保时捷的老费身上。

那只是汽车吗?那可也是白花花的德国马克!

老费作为家族的头号战犯,自然是不能放的。

于是,法国人把目光又转向了老费的大女儿和小儿子,露易丝·皮耶希和费里·保时捷。

露易丝此时已经嫁给了德国律师安东·皮耶希,也将姓氏从保时捷改为了皮耶希。

两个年轻人,想来翻不起什么风浪,更容易控制。

在继续扣留老费的同时,法国人为了能够更加稳固地把控这一对姐弟,老费的女婿安东·皮耶希也一并被继续扣留了。

1945年,保时捷姐弟出狱的当天,法国狱警对他们说:

「姑娘小伙们加油干,赚够50万法郎,就能接你们的老爹和老公出狱啦!」

而当费里和露易丝走出高墙的时候,他们面对的却是一堆烂摊子。

此时,纳粹为老费创立的大众早已经被英国收归国有,费里和露易丝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从英国人那里要来了大众在奥地利的经营权。

而在另一边,保时捷则因为曾经作为纳粹的兵工厂,公司运营早已陷入了半死不活的境地。

费里和露易丝想了想,决定分头经营保时捷和大众奥地利。

费里擅长机械设计,由他牵头研发保时捷的新车型,主攻高端跑车市场;

露易丝擅长营销,由她来经营大众在奥地利的业务,获取盘子更大的平民汽车市场。

姐弟二人的分工很快取得了成效,费里在接管保时捷公司的领导岗位之后,重新将公司的方向转回民用车辆的设计和生产,并在此期间推出了名动一时的保时捷356跑车。

露易丝也重新捡起了弟弟在战前为大众设计的甲壳虫车型,很快在欧洲打出了名气。

1947年,兄妹终于攒了一部分钱,又通过亲友和银行借齐了剩下的钱,终于凑够了50万法郎,把父亲老费和他的女婿安东从法国人的监狱里赎了出来。

虽然这段故事从保时捷家族的角度看起来是很励志,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其实非常魔幻,甚至啼笑皆非。

如果把故事背景放在亚洲大陆,你能想像用钱就能给侵华日军战犯免罪吗?

尤其是如果这个战犯,还带着整个家族一起,造出了如此之多的针对中华儿女的杀器。

(3)

出狱后的老费,似乎也没了那股干劲。

看着自己的儿子女儿把保时捷和大众经营的风生水起,老费干脆顺水推舟,过起了养老的生活。

自此,保时捷汽车和大众汽车,作为保时捷家族的一体两翼,正式被交到了家族第二代成员的手里。

然而好景不长。露易丝·保时捷的丈夫,也就是老费的女婿,安东·皮耶希,由于在监狱服刑期间身体状况恶化,加之出狱之后,又全力投入与当局争夺大众汽车所有权的官司,在4年后的1951年便撒手人寰。

虽然大众汽车的控制权还是没有回到保时捷家族的手中,但是英国已此时经把大众汽车的所有权交给了西德政府。

而作为股东的西德政府,也默许了露易丝·皮耶希这一支由女儿壮大的保时捷家族,对大众汽车拥有绝对的掌控权。

作为保时捷家族二代大姐的露易丝也非常争气,在把大众汽车主打的中端汽车卖得风生水起的同时,还在1965年顺手买下了奥迪汽车,进军高端汽车赛道。

而弟弟费里·保时捷也领导着保时捷汽车,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推出了多款重要车型,奠定了保时捷在高端跑车市场的领导地位。

就是在这一期间,费里亲自设计了至今还是保时捷三大经典车型之一的保时捷911,其首次上市时搭载的2.0T六缸水平对置发动机,放到今天也是能抗能造的水平。

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露易丝和费里兄妹已经在保时捷和大众各自奋斗了三十年。

大众汽车这边,虽然在80年代初期经历了美国市场销量下滑的状况,但是在露易丝的领导下的大众,接连推出了高尔夫、捷达和帕萨特等畅销车型,扭转了业务不断下滑的颓势,并通过进入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市场,完成了业绩的扭亏为盈。

但与此同时,在保时捷汽车这边,却面临着销量不断下滑的危机。

曾经那个继承了老费机械设计天赋的小费里,此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变成了老费里。

而他领导的保时捷汽车,也在将近十年里,没有再推出过划时代的车型。

老费里的四个儿子虽然都不是败家子,其中的沃夫冈·保时捷更是经营生意的一把好手,但是此时的保时捷汽车所急迫需要的,不是一个精于商业的商人,而是一个天赋异禀的机械师。

直到这里,保时捷家族二代成员老费里的侄子、露易丝的儿子,保时捷家族第三代中的翘楚,费迪南德·皮耶希,终于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线。

小皮此时已经在母亲露易丝·皮耶希收购的奥迪工作了十几年,并将奥迪从一家寂寂无名的小跑车公司,发展成了可以和奔驰宝马同台竞技的跑车品牌。

家族有难,小皮自然责无旁贷。

1988年的盛夏,小皮从奥迪离职,从叔叔的手里接下了在10个月内为保时捷研发一款参加勒芒拉力赛的跑车的重任。

小皮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换做别人,可能很快就被压力压垮了,但是小皮却是越有压力越兴奋,他一边把自己的设计灵感推到极限,一边享受着剥削保时捷总部将近半工程师的快感。

和时间拼命赛跑了10个月,小皮终于在1989年勒芒拉力赛的前夕完成了赛车的设计和制造。

这就是基于于1984年推出的保时捷956车型的基础上的魔改版本,保时捷962C。

这辆车凝聚了小皮的全部心血,发动机采用3.2T双涡轮增压水平对置六缸发动机,功率达到了720马力,后期更是调校到了750马力的恐怖水平。

保时捷962C的底盘和车身则分别采用了轻量化铝质单壳和碳纤维加凯夫拉材质,在确保强度和刚性的同时,外观还经过了缜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

至于作为赛车最为重要的速度方面,在顶级发动机和空气动力学轻量化车身的加持下,保时捷956C的最高时速达到了350公里。

只要车手敢把油门踩进油箱,它就敢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速度把车手往地狱里送。

虽然保时捷962C在当时代表了小皮和保时捷汽车的最高水平,但是当它真正被开到了勒芒拉力赛上,问题还是来了。

勒芒拉力赛的每一辆赛车,除了加油和换胎,其余时间都需要在赛道上一刻不停地飞驰整整24小时。

这就意味着,每一个细微的机械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持续放大。

即使在工厂里表现出了极为优异的性能,但是作为一款缺乏时间调校的新车,保时捷962C在赛场上还是出现了变速箱故障、涡轮增压系统损坏和燃油泵故障灯诸多问题。

24小时之后,随着象征着完赛的黑白方格旗的摇动,10辆参赛的保时捷962C中,只有7辆车得以完赛,最好的成绩也只是第4名。

虽然如此,但是保时捷962C还是以它创新性的机械设计,以及飞驰时表现出的爆裂的性能,赚足了赛场上来自全球的媒体和观众的眼球。

前面说到,小皮是个压力越大越兴奋的人。

虽然输了比赛,但是他看到了同台竞技的奔驰C9、捷豹XJR-9等车型后,又一次燃起了熊熊斗志。

耸耸肩告别1989年的法国勒芒,小皮又钻回了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保时捷研发中心,接着乐此不疲地去血虐自己和工程师了。

时间又过了一年,小皮带着完善后的保时捷962C,再次参加了勒芒拉力赛。

这一次,毫无悬念地,保时捷962C拿下了1990年勒芒拉力赛冠军。

第二年,保时捷962C再次蝉联1991年勒芒拉力赛冠军。

保时捷在小皮的带领下,在全世界的面前赚足了面子。

(4)

然而,虽然连续两年赢下勒芒拉力赛的冠军给保时捷赚足了面子,但是却并没有给保时捷带来相应的里子。

从1990年,保时捷第一次捧起勒芒奖杯开始算起,保时捷的销量非但没有上升,反而在3年间继续骤降至不到1万5千台。

这一时期,保时捷汽车面临着比以往更为严峻的问题。

宏观经济方面,20世纪80年代美欧经历了经济持续过热,房地产和信贷泡沫猛增。进入90年代,多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经济和财政政策调整,把经济增长过快的趋势给按了下去。

简单地说,在民众的眼里,未来能赚到的钱肉眼可见的变少了,自然就不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作为豪车的保时捷了。

养车成本方面,此时海湾战争已经爆发,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油价飙升,保时捷引以为傲的大排量发动机,如今在许多消费者眼里反而成了减分项。

同行竞争方面,与保时捷在过去十年里研发缓慢不同,法拉利、宝马、奔驰等豪华车都在持续推出更具吸引力的车型。

就连日系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都加入了战局,不断蚕食保时捷的市场份额。

在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保时捷的内部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简单地说,保时捷此时也得上了「大公司病」。

随着一个公司的管理层和下属部门越来越多,权力也愈发分散,这就导致了保时捷在规划未来发展战略的时候,总是不得不选定一个不温不火的调和型方案,来平衡公司内部不同派系的利益。

除了战略制定方面的问题,保时捷的日常运营也因为内部流程过于繁杂,运营效率和生产流程都过于迟缓,以至于无法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短期市场机会。

说来可能难以置信,此时的保时捷生产车间,零部件几乎是胡乱摆放在一起的,工人如果需要用到某个工具,甚至需要从工厂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拿到工具后,再折返回来继续干活。

最最致命的是,保时捷汽车的二代掌舵人费里·保时捷此时已经八十多岁了,很难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掀起企业改革。

但是无论如何,保时捷汽车总要为失败的勒芒拉力赛战略找一个替死鬼。

属于费里这一边的保时捷家族成员和保时捷汽车管理层找来找去,终于发现了一个完美的背锅侠。

没错,就是那个保时捷家族的「半个外人」,代表保时捷参加勒芒拉力赛的项目经理,费迪南德·皮耶希,小皮。

组织已经决定了,就由你来背这个黑锅。

得知消息的小皮一脸懵逼,从没听说过圆满完成任务,还要被开掉的道理。

小皮身上虽然流淌着保时捷家族一半的血统,也完美继承了创始人老费的机械工程天赋,但是终究还是在娘家舅舅的默许下被干掉了。

小皮手下的工程师反而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伺候这个暴君了。

(5)

从保时捷汽车被踢出局的小皮,百无聊赖,于是来到了意大利撒丁岛短暂度假。

这一期间,小皮曾经短暂回到了奥迪,继续研发他擅长的跑车车型。

同时,他也遇到了自己堂哥盖哈德·皮耶希和他的嫂子,玛尔塔·皮耶希。

刚被母系家族抛弃的小皮,见到来自父系家族亲人,两眼泪汪汪,每隔十天半个月,三个人就要坐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

不知道是不是枭雄都像曹丞相一样,有偏爱他人之妻的癖好。小皮在吃饭喝酒期间,也对自己的嫂子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

玛尔塔看着这个青年才俊的小叔子,居然也动心了。

天雷勾动地火,两个人居然就这么开始偷起了情。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

奸情很快被堂哥盖哈德发现了,他火速和玛尔塔离了婚,同时也引来了整个保时捷家族的震动。

面对来自家族的谴责,小皮也刚的一批:

说开除就开除,说谴责就谴责,你们还真就把自己当回事了?

小皮彻底想明白了,没有必要继续蹭自己姥爷的热度。

毕竟,他还有个事业有成的妈。

大众虽然名义上是西德政府名下的国企,但是实际上却是皮耶希家族的家族企业。

小皮的妈妈露易丝·皮耶希,此时虽然没有在大众汽车担任官方职务,但却是大众的灵魂人物。

小皮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德国,进门扔下行李的第一句话就是:

「妈,我要进大众汽车管理层工作!」

此时已经是1993年,露易丝·皮耶希也老了,心肠变得柔软。

看着惹下家族丑闻的儿子,又想到他在汽车领域的绝佳天赋,露易丝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父亲的影子,一时思绪万千。

当年露易丝的父亲老费也是一样,既是保时捷帝国创造者,又是一手把保时捷拉入纳粹深渊的始作俑者。

心中的波澜静了又起,起了又静,老母亲最终还是点了头。

这一年,在母亲的多方运作下,小皮走马上任,成为了大众汽车的董事会主席,同时兼任首席执行官、技术主管、股东代表。

看到了吗,灵魂人物的三言两语,就是这么管用。

当然,小皮自己在专业方面也足够争气。此时的小皮早已名满世界汽车市场,用天之骄子形容他,也不算过分。

(6)

坐在大众汽车的王座之上的小皮,如果换作常人,一定会抱着满腹的个人恩怨,第一时间调转大众汽车的枪口,去猛打保时捷。

但是小皮在作为一个技术天才的同时,也有着战略家特有的冷静。

他清楚地明白,现在还不到时候。

此时的大众,虽然不如保时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美系和日系车企的激烈竞争,将中低端车型的汽车价格不断拉低,大众汽车因此不得不加入价格战,自身的盈利能力也不断下滑。

再者,自二战结束开始,大众汽车就一直没能诞生一位足够有能力的技术型领导,缺乏核心技术创新在几十年间一直是大众汽车的一大隐病。

同时,大众汽车此时的组织规模已经远超保时捷汽车,「大公司病」的情况比之保时捷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官上任三把火,小皮火速开始在大众汽车内部推行起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首先便是两大杀器,削减成本和组织架构重组。

削减成本,就是把尸位素餐的人都开掉、把挂在大众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吸血鬼都干掉。

组织架构重组,就是把大众汽车内部的利益小团体都打乱,确保小皮自己的声音能从最高处明确无误地传达到大众汽车的每一个角落。

动了既得利益者的饭碗,这是要冒着极大风险的。

利益小团体自然会反扑,一旦他们得手把小皮踢出局,小皮这次可没有第二次机会。

在整顿大众汽车内部的同时,小皮也敏锐地发现,海外市场大有可为。

前文说到,大众汽车早在80年代就率先进入了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但是小皮觉得还不够,一味和中国做进出口贸易太小家子气了,这么大的市场,不如干一把大的。

要知道,在1984年,大众汽车与上汽集团建立新中国第一家合资车企上汽大众的时候,连邓小平都来参加了开业仪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3年之后,大众汽车内部已经被小皮整顿的有模有样了,小皮于是大手一挥:

中国,俺又来了!

1996年,在小皮的带领下,大众汽车马不停蹄地通过上汽大众,开启了在华的第二阶段深化合作。

具体的做法包括但不限于,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新车型,邀请中方技术人员来德国参与培训交流,持续扩大在华市场营销,甚至开始在中国投资建设规模更大的生产基地。

虽然在5年后的2001年,随着加入WTO,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在1996年变建立在华工厂的欧美车企,大众还是唯一一家。

把范围扩大到全球车企,也仅有日系的丰田汽车比大众汽车早了3年。

(7)

在加速拥抱中国市场的同时,小皮也没有忘记他的跑车梦。

此时小皮已经入主大众汽车4年,公司账上也扭亏为盈,积累了一些现金。

但是作为大众汽车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兼技术总监兼股东代表,小皮实在是分身乏术,没有精力再去从头为大众汽车研发一款全新跑车。

但是,大众汽车有钱啊!

在资本主义社会,什么是用钱买不到的?

如果有,那一定是钱还不够。

转年的1997年底,就在大众汽车在华大力推出新一代高尔夫车型的同时,由小皮亲自操刀,大众汽车收购了来自法国的布加迪汽车(Bugatti)的商标权,并大举投资新一代跑车技术的研发。

1998年7月,小皮又操刀了大众汽车对来自英国的宾利汽车(Bently)的收购,交易金额3.4亿英镑。

短短一个月之后,小皮再次操刀了大众汽车对来自意大利的兰博基尼(Lamborghini)的收购,交易金额1.1亿美元。

将世界三大豪车品牌收入囊中之后,小皮马不停蹄地将同样的管理方法应用在宾利和兰博基尼的身上,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下饺子似的接连推出了多款经典车型,这其中就包括宾利Arnage系列从初代到T型的四款车型,兰博基尼的Gallardo和Murcielago车型,以及至今名噪天下的布加迪威龙。

宾利优雅奢华,布加迪霸气无伦,兰博基尼奔放热情,加上自家主打的运动创新的奥迪,大众汽车此时已经通吃高端豪车市场了。

同时,大众汽车自身也推出了针对中端消费者的全新甲壳虫车型New Bettle,一经推出便在怀旧派中引发了一场热潮,首年销量达到了5万5千辆。

此时的小皮,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机械工程天才,完成了向商业帝国掌舵人的转变。

至此,从二战后的一地鸡毛,经过露易丝·皮耶希和费迪南德·皮耶希两代人的努力,大众汽车终于在小皮的领导下,成长为了完全体的汽车帝国,将全球汽车市场的每一条细分赛道,都紧紧地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

(8)

说完了小皮领导的大众汽车这边,再回过头来看保时捷汽车。

虽然逼迫小皮成为了背锅侠,但是保时捷家族内心其实还是明白,企业的问题不是出现在单独一个人、一款车上。

说到底,真正能带领保时捷走出困境的,还是改革。

目送自己的侄子小皮落寞的身影走出保时捷总部,老费里终于下定了决心。

虽然自己有四个儿子,但是老费里清楚地知道,血缘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现在的保时捷如果想要浴火重生,保时捷家族就要完全退出保时捷。

和经历了与家族成员的无数次讨论之后,老费里终于宣布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保时捷家族成员,从此不得参与保时捷汽车的日常经营。

与此同时,老费里也在1992年火速开掉了不成器的CEO,并将时任生产主管的文德恩·韦德金扶上了CEO的座位。

文德恩·韦德金

说起文德恩·韦德金,他在大学毕业后便作为生产规划工程师加入了保时捷,但是工作5年之后便从保时捷离职,先加入了另一工业巨头霍尼韦尔(Honeywell),担任汽车零部件部门生产主管,然后又跳槽到英国GKN公司,担任德国分公司副总裁,积累了深厚的企业管理经验。

在老费里的邀请下,韦德金于1991年再次作为生产主管回到了保时捷,然后在短短的1年后,火速成为了保时捷汽车的首席执行官。

此时的韦德金,刚刚41岁。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这个人怎么运气这么好,年纪轻轻就能当上保时捷的首席执行官?

其实错了,当时的保时捷可是一个烂摊子,到了几乎所有的职业经理人都避之不及的地步。

1992年,保时捷原来的CEO被扫地出门的时候,保时捷汽车的年度净亏损为2.4亿德国马克。

也就是说,保时捷每卖出一辆车,反倒要亏掉1.6万德国马克。

这么看来,韦德金反倒是放着其他运营良好的企业的高管不做,在当打之年临危受命,选了个地狱模式开局。

但是不得不说,韦德金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当时的欧洲人看日本人,就像现在的某些西方人看中国人一样,明明某些地方比不过,但还是要故作清高,不愿虚心学习。

韦德金敏锐地察觉到,此时日本人在汽车工业方面的管理能力,已经显著超过了保时捷。

而在日系车企里以生产效率出名的,就是丰田汽车。

于是,韦德金以三顾茅庐的诚意,将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有着「生产管理教父」之称的大野耐一请来了保时捷。

「生产管理教父」大野耐一

一并到来的,还有一家日本的生产管理咨询公司,新技研究所。

韦德金和日本人签下了两年的长期咨询合同, 力求改变保时捷当时效率低下的生产模式。

当日本团队进入到保时捷的工厂时,他们瞬间明白了接下来两年的任务有多艰巨。

新技研究所的创始人在一本书里写到:

「当我们进入保时捷的工厂里时,看到的场景反而像是一个杂乱无章的仓库……没有一个工人能够有条不紊地工作,反而像是猴子一样在各个货架上爬来爬去,找寻着自己所需要的零件……」

同时,保时捷的「大企业病」依旧严重,想要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比从头建立一个新工厂还要难。

但是,还好有韦德金力挺日本团队。

他清楚地知道,变则通,不变则死。

两年之后,韦德金的坚持终于收获了成效。在日本团队的帮助下,到了1995年,保时捷工厂的占地面积缩减了超过30%,生产线长度缩短了超过70%,装配时长下井了40%,而装配失误率也比原来降低了50%。

更为重要的是,保时捷工厂此时的存货需求下降了整整80%有余,账上的现金流压力因此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而保时捷在这两年间也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润在1995年达到了2.1亿欧元。

在这一过程中,韦德金也顶住了所有来自企业内部利益集团的压力,他对保时捷的内部改革终于初见曙光。

随着「节流」措施取得了成效,韦德金又开始向「开源」进军。

毕竟再怎么削减成本,只要销量上不去,保时捷的盘子就不可能继续做大。

前面说到,保时捷此时的车型已经极度老化,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甚至没能推出一款全新的车型,保时捷当时所谓最新的993车型,也仅仅是在费里20年前设计的保时捷911基础上进行了小幅改进。

你可能会想到,此时韦德金已经通过削减成本省下了庞大的现金流,是时候大举投入新型跑车的研发了。

然而,韦德金却清楚地知道,当时的市场上,很难再找到一个和小皮一样的设计天才。

韦德金想破了头,最终决定从消费者的偏好入手。

此时的欧美市场刚从经济衰退的阴影中走出,而油价又因为海湾战争而居高不下,跑车这种奢侈品的市场规模持续收缩。

但是,韦德金坚信,虽然消费者不如以前敢掏钱买跑车了,但是他们的心里的跑车梦,一定还没有改变。

于是,韦德金在费里留下的保时捷911平台的基础上,全力开发了一款「经济型」的新跑车。

这就是1996年推出的保时捷Boxster 986。

保时捷Boxter 986使用了排量更小的发动机、成本更低的外观设计,上市时的售价只有4万美元,比同年推出的保时捷993的8万美元的售价,低了整整一半。

这一车型刚一推出,就招来了保时捷死忠粉们的围攻:

堂堂跑车豪门,怎么搞出了这么一个自降身价的东西???

但是,韦德金清楚地知道,企业不是荣耀与梦想,而是营收与利润。

保时捷Boxster 986的推出迅速收到了来自市场的热烈欢迎。就在新车型推出的第二年,保时捷的销量就整整增加了1万辆,重新站上了3万辆年销量的大关。

在这3万辆售出的保时捷里,有一半是911的各种改进版本,另一半则全部是刚刚推出一年的Boxster 986。

这一年,保时捷汽车的净利润也增长了将近70%,达到了7.3亿欧元。

第二年,保时捷汽车的净利润超过了10亿美元。

在韦德金的带领下,保时捷用了6年时间,从一家濒临沉没的破船,再次成为了领航跑车世界的旗舰。

至于韦德金自己,也收获颇丰。

这一切得益于韦德金在接手保时捷时签下的一份协议。

这份协议规定,保时捷如果在未来在韦德金的带领下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保时捷净利润的百分之一,就会作为奖金全部派发给韦德金。

在这6年里,韦德金一共从保时捷收到了2600万欧元的奖金,自己也实现了财富自由。

(9)

时光迅速跨过了千禧年,转眼一个新的世纪到来。

此时的保时捷,又出了一点小问题。

随着1999年底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欧美经济受到了较大波及,消费者又一次不愿意买跑车了。

2000年,保时捷汽车的净利润再次下滑到了2.2亿欧元。

然而,现在的保时捷既有高端的911高端跑车平台,又有次高端的Boxter 986跑车平台,似乎没有继续发展跑车赛道的空间了。

但是韦德金却说:

为什么保时捷必须只能生产跑车呢?

毕竟对于大多数欧美家庭而言,高端跑车只是口袋里有闲钱时的可选消费,而日常出行使用的中端车,却是某种程度上的刚需。

把受众规模最大的中端车和保时捷的高端定位一结合,韦德金一拍脑门子,保时捷可以生产SUV啊!

但还是那句话,韦德金只是一个商业天才,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主导设计出一款全新的SUV。

为了找到研发SUV的合伙人,韦德金先是来到了奔驰。

然而,奔驰此时已经有了自己的ML系列SUV,考虑到保时捷的SUV的定位和自己的产品太接近了,于是奔驰很快拒绝了韦德金的邀请。

于是韦德金改变了策略,去找了以生产中端车为主的大众。

正如前面所说,此时的大众正由被保时捷在10年前扫地出门的小皮领导,但小皮毕竟也是保时捷家族的一员,并且依然持有保时捷汽车10%的股份。

和韦德金谈了几次,小皮代表大众汽车点了头。

经过数论谈判,大众与保时捷最终达成的协议是,由大众负责为保时捷开发全新SUV平台,而保时捷则负责帮助大众旗下的奥迪改进跑车底盘。

作为保时捷家族旗下的两大车企,大众和保时捷在时隔半个世纪之后,又兜兜转转走到了一起。

2年之后的2003年,保时捷汽车有史以来第一辆SUV车型横空出世,这就是保时捷卡宴。

卡宴在大众为其研发的SUV平台上,搭载了保时捷独立研发的发动机,同时采用了与保时捷跑车一脉相承的设计语言。

卡宴一经推出便轰动了市场,当年销量便一举达到了2万辆,在第二年更是超过3万5千辆,超过了911和Boxster的销量之和。

这一年,保时捷的税前利润也首次超过了17%,成为了世界上最赚钱的车企。

要知道,其他车企的利润普遍在9-11%附近浮动。

而保时捷却能在相同的成本上,赚取接近6%的超额利润。

而韦德金本人,也因为拥有获得保时捷汽车1%净利润的权力,赚到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年薪。

另一边,大众也在这款为保时捷设计的SUV平台的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SUV大众途锐,同样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到此为止,大众和保时捷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似乎已经烟消云散,二十一世纪似乎是两家德国汽车巨头携手并进的世纪。

然而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10)

时间来到2004年,韦德金领导下的保时捷风头正劲,于是他在公开场合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必须开始思考,到了2010年的时候,保时捷会是什么样子,在那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保时捷必须继续增长,否则就会在原地踏步中开始灭亡。」

韦德金在9年时间里,将保时捷从一个接近破产的公司变成了世界上最赚钱的车企,他当然有着更大的目标。

要知道,根据当初韦德金和小皮达成的协议,大众汽车用于帮助保时捷生产卡宴的生产线,此时还需要同时生产大众自己的途锐SUV。

虽然两台车的成本基本相等,但卡宴的平均售价却高达6万美元,比途锐高出整整70%。

一个充满野心的想法在韦德金心中形成:

「为什么不买下大众呢?」

只要买下大众,韦德金就能光明正大地停止生产途锐,然后把产能全部让给利润更高的卡宴,保时捷的营收和利润就能更上一层楼。

不过,虽然此时的保时捷已经做到了利润率最高汽车公司的宝座,但是它的年产能只有10万辆,而大众汽车的产能却高达上500万辆,保时捷的产能不过是它的一个零头。

以保时捷收购大众,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出蛇吞象的戏码。

然而,韦德金并没有精神失常。对于保时捷来说,买下大众实际上是可行的。

这里我们要再次强调一下,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关键是看它的盈利能力。

通俗来讲,一家净利润10亿的饮料公司,和一家净利润10亿的汉堡公司,在资本的眼里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这个原理,放到汽车行业也是一样。

2004年,年产量只有10万辆的保时捷的净利润,达到了7.8亿欧元。

而此时的大众虽然坐拥百万辆的年产能,净利润却只有7.0亿欧元。

所以,保时捷想要收购大众,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难以逾越的障碍。

同时,此时的大众早已是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者早就对大众低迷的运营效率心怀不满,几乎是报复性地将大众汽车的股价砸到了仅仅130亿欧元。

要知道,此时的大众汽车光是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有610亿欧元。

所以韦德金不仅没有疯,反而是极其精明的。

他可以用130亿欧元,就不仅买下610亿欧元的固定资产,还能买下一整个大众的组织架构,然后通过9年前在保时捷身上施行的那套改革,重建一个大众汽车帝国。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收购成功,那么韦德金就是一手操办大众和保时捷重新合二为一的人,身后站着的保时捷家族,一定会帮助他青史留名。

于是,韦德金选择了孤注一掷,向着收购大众汽车进军。

(11)

2005年,一场汽车世界的世纪收购战正式打响了。

韦德金首先是操纵保时捷,在股市上悄悄购买大众汽车的股份。

9月25日,保时捷正式宣战:

保时捷已经通过在股市上购买大众汽车的股票,持有了大众汽车20%的股份,收购成本42亿欧元。

市场瞬间沸腾了,舆论一片哗然。

要知道,完全控制一家企业,一般需要持有公司50%以上的股份,为什么保时捷此时就要正式宣战呢?

这就不得不介绍一下德国著名的「大众法」了。

由于大众汽车几乎代表了德国的全部汽车工业,所以德国的立法者甚至专门为大众汽车出台了一套法案,这就是「大众法」。

大众法的其中一条法条是这样说的:

「持有大众汽车20%以上股份的任何人,有权利否决大众汽车的任何决策。」

光看这条法条,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其设立的背后,却是有着深刻考虑的。

前面说过,德国在二战中战败后,大众汽车先是被英国接管,后面又将所有权移交给了西德政府,后来东西德合并后,由德国的下萨克森州持有大众汽车20.1%的股份。

所以「大众法」的这条法条在推出时的真实用意,其实是当大众汽车做出有损德国利益的决策时,下萨克森州有能力代表德国否决这一决策。

巧也不巧,这条法条到了2005年,却成了韦德金用于向大众汽车进攻的一大利器。

韦德金把刀架在了大众汽车的脖子上:

只要你不束手就范,你的任何决策就别想传达下去。

到了2006年8月,保时捷又将对大众汽车的持股从20%提升到了25%。

与此同时,保时捷也没有忘记那个持有大众汽车20.1%股份的德国下萨克森州。

毕竟如果成功收购大众,但假如德国政府发难,自己也无法再大众内部推行任何举措。

但是如果在德国境内和德国政府掰扯,自然就会发生那样的一幕:

堂下何人,何故状告本官呐?

所以,韦德金选择了「越级上访」,跑到欧盟法院去和德国政府打官司。

欧盟的设立,本就是为了让欧洲各国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体系之下,商业、资本、人才,等等,都应该是自由流动的,欧盟也对应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政策。

这个明晃晃的「大众法」,就等于是在欧盟的眼皮子底下,玩起了贸易保护主义。

这就给韦德金抓到了把柄。

于是,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韦德金几乎是一呼百应,欧盟法院很快便宣布了韦德金胜诉。

到了2008年,保时捷对大众汽车的持股比例从25%提升到了33%。

然而,保时捷大举买入大众汽车股票此时已经成了明牌,所有的人都觉得保时捷会继续买入,直到完全控股大众汽车。

所以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始买入大众汽车的股票,希望未来保时捷以更高的价格把股票从自己手里买过去。

这样一来,大众汽车的股价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整整翻了一倍。

但是,韦德金并没有着急:

让子弹飞一会儿。

(12)

这次,子弹没有飞多久,就击中了靶心。

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了。

所有的股票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大众汽车也不例外。

大众汽车的股价迅速下跌,韦德金瞄准时机,操纵保时捷继续买入,又将对大众汽车的持股提升至了42.6%,并通过其他金融机构持有了相当于大众汽车31%股份的看涨期权。

看涨期权是一种给予持有者购买某只股票的权利的金融工具,简单理解,保时捷此时对大众汽车的实际持股已经高达74%。

韦德金此时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正式宣布,要对大众汽车进行收购。

此话一出,大众汽车的股价从200欧元迅速上涨到了500欧元。

而大众汽车股价的这一反常表现,又给韦德金带来了意外之喜。

要知道,此时保时捷对大众汽车的实际持股,加上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持股,已经达到了94%。

也就是说,此时在股市上能够交易的大众汽车的流通股,只有6%。

而在保时捷过去3年不断收购大众汽车的过程中,股市上还有不少的做空者,在做空大众汽车的股价,赌的就是保时捷无法成功收购大众汽车。

做空有一个规则,就是当公司的股价上涨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做空者就必须以当前股价买下这只股票,然后还给帮助其做空的投行。

此时500欧元一股的大众汽车,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限额。

所以,做空者只得疯狂抢购大众汽车仍然能够自由购买的6%的股份,尽快还给投行。

这样一来,抢购又再次推动了大众汽车股价的上涨,甚至超过了1000欧元一股,很多做空者因此血本无归。

此时的大众汽车,因为这一现象,甚至一度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而金融监管方也知道潜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风险,拉下老脸去请求保时捷,暂时释放5%的股份。

韦德金同意了,先是释放了5%的大众汽车股份,让做空失败者解套,随后又在大众汽车股票短暂下跌之后,又迅速买回了这5%的股份。

这一套高卖低买操作下来,反而让保时捷又赚了几十亿欧元。

惊喜不惊喜?

韦德金自然也非常开心,还是金融好玩啊,坐在办公室里,一辆车没卖,就赚了好几年的利润。

与此同时,大众这边似乎安静得有些奇怪。

但是沉浸在喜悦中韦德金自然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正想着在入主大众之后,应该如何呼风唤雨。

这是韦德金第一次马失前蹄,但也是最后一次。

那个隐藏在大众汽车背后,曾经帮保时捷赢下1990年和1991年勒芒拉力赛的,以残忍、冷血和强大著称的,已经从小皮成长为老皮的费迪南德·皮耶希,终于准备出手了。

实际上,老皮已经在2002年从大众退休了,但是此时的大众汽车正值危急存亡之际,老皮又出山了。

就像那个1989年的夏天,还是小皮的老皮临危受命,接管破产边缘的保时捷一样。

只不过这次,他却站在了保时捷的对立面。

就在大众汽车的管理层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的的时候,刚刚出山的老皮却非常镇定:

「我没看懂,你们有什么可急的?」

「老爷子,对面的保时捷可是持有了我们74%的股份啊!」

「所以呢?」

「我们就要被他们收购了!」

「他们打算什么时候收购我们?」

「这个……不清楚,但是应该快了。」

「快了是什么时候?」

「可能不出一年吧。」

「哦。」

大众的高管此时想骂人,老皮是老糊涂了还是怎么的?

而老皮却露出了他标志性的反派笑容:

「那你觉得,他们还能撑一年吗?」

(13)

老皮说得没错,此时的保时捷虽然看起来已经接近胜利,但是其实已经一只脚踏在了悬崖边缘。

一开始, 保时捷的CEO韦德金还是在用保时捷账上的现金收购大众汽车的股份,但是随着持股越来越大,韦德金不得不去找银行借钱来继续买入大众汽车的股份。

到了此时,保时捷已经欠了银行超过100亿欧元。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两件事发生了。

一件事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萧条时类似,消费者不愿意买跑车了,保时捷的盈利能力自然大跌,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也是一落千丈。

另一件事,则是众多银行机构因为金融危机陷入破产边缘,其中的15家银行已经开始催促保时捷尽快还本付息,来填补自己在金融危机中遭受的巨额损失。

在来自市场和银行的巨大压力之下,韦德金不得不考虑卖掉一部分持有的大众汽车股票回血。

然而,这可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所有人都在抛售资产换成现金,没有人愿意买下如此庞大规模的大众汽车股票。

无奈之下,保时捷只有一条路可走。

保时捷的CFO又找了几家银行,打算借新还旧,先把眼前的危机度过再说。

但是,代价又是什么呢?

几经奔走,保时捷又拿到了112亿欧元的新贷款,把窟窿暂时堵上了。

但是这112亿欧元的条款,却是一个更大的黑洞。

为了说服银行放贷,保时捷接受了一个完全难以想象的利息水平。

保时捷需要在6个月内,还给银行44亿欧元现金,剩下的本息继续计算。

你可能会想,这完全没可能啊?

其实,保时捷是在赌一件事。

以韦德金为首的保时捷管理层,看上了大众集团账上的120亿欧元现金,这足以解决保时捷的燃眉之急。

但是虽然持有超过70%大众汽车的股份,他们却没法动用这笔现金。

为什么?

还记得2006年,保时捷针对德国「大众法」向欧盟法院提起上诉吗?

是的,这个案子在当时掀起了不少舆论风波,欧盟法院也很快作出了判决。

但是时隔两年,德国政府还是没有正式取消「大众法」。

也就是说,没有持有大众汽车20.1%股份的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的点头,保时捷根本没有权力动用大众汽车账上的现金,来偿还自己的贷款。

陷入绝境的保时捷押注了一场豪赌,他们赌的是在接下来的半年以内,德国政府会正式废除「大众法」。

不出所料,他们赌输了。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的掌门人老皮也开始在舆论上发力,连续一整周公开谴责韦德金将保时捷家族的产业带入了绝境。

(14)

随着460亿欧元巨额本息即将到期,韦德金的赌局彻底破灭了。

那个以残忍冷静而闻名的老皮,终于强行把韦德金拉上了谈判桌:

「我现在手里有120亿欧元现金,下萨克森州的州长是我的好哥们,‘大众法’是不可能取消的,你还想说什么?」

韦德金还能说什么?只能放弃抵抗,等待着老皮最终一击。

老皮慢条斯理地提出自己的条件:

「你,韦德金,我叫你一声小韦不过分吧?」

「你在保时捷做了15年CEO,每年分走保时捷1%的净利润,赚了不少钱吧?」

「想要我救保时捷,你自己要先从保时捷卷铺盖走人。」

「带着那个不成器的CFO,一起滚蛋。」

韦德金无力地点头,只给观众留下一个落寞的身影。

随后,由老皮操盘,大众以130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保时捷的全部股份,并接下了保时捷在过去4年里惹下的所有高利贷。

当初还是小皮的老皮被强行背锅,踢出保时捷的时候有多狼狈,他此时的回归就有多霸气。

是的,大众和保时捷又是一家了。

只不过,不是以韦德金一开始所设想的方式。

(15)

故事到了这里,似乎已经进入了结局,保时捷蛇吞象不成,反被老皮领导的大众集团完成了一场时隔17年的复仇。

然而,在这一系列收购与反收购的大戏背后,似乎还有一场更为隐秘的筹谋。

再次把时间拨回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保时捷汽车在保时捷家族的领导下逼近破产边缘,家族的第二代领导者费里·保时捷不得不做出一项规定,要求保时捷家族成员一律不得担任保时捷汽车的管理层。

这一决定在当时看起来确实是明智的,走马上任的新CEO韦德金,在接下来的10年里成功挽救了保时捷。

然而随着老费里的离世,保时捷家族的第三代成员却对这一条规定颇有微词。

这其中,就包括保时捷家族第三代的核心成员,沃夫冈·保时捷。

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老头,内心里却一直憋着一股劲:

自家生意的一把手,外人坐得,我却坐不得?

在父亲老费里离世后的十几年里,他只能一直作为保时捷汽车的董事长,坐在高位,监控着一切,却无法伸手染指。

这里的「一切」,不仅包括保时捷,还包括大众汽车。

实际上,沃夫冈和老皮这一对表兄弟,关系比亲兄弟还亲。

曾经的老皮,在幼年丧父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跟着表兄沃夫冈一起生活的。

所以,无论是韦德金意图收购大众,还是大众最后成功反收购保时捷,这一切更像是站在背后的沃夫冈和老皮演的一出双簧。

收购完成后,相亲相爱的老哥俩

不信的话,看看收购完成的「新大众」的架构就知道了。

原来的保时捷汽车,在自己的上面又成立了一个由保时捷家族控股的母公司,然后任凭大众集团收购掉下面的保时捷汽车。

等到这一步完成之后,这家刚成立的母公司,又收购了大众汽车。

于是,整个控股架构由此变成了:

由保时捷家族新设立的控股公司,控股大众,然后,由大众汽车,控股保时捷汽车。

同时,以小皮为领袖的露易丝·皮耶希这一支保时捷家族,也在新的控股公司中按比例持有股份。

还记得老费里定下的那条铁律吗?

「保时捷家族成员,不得担任保时捷汽车的管理层。」

沃夫冈和老皮却说:

「老爹/舅舅,你没说保时捷家族的成员,不能担任大众汽车的管理层吧?

那如果我担任大众汽车的管理层,再由大众汽车控制保时捷汽车,不算违反你的话吧?」

直到此时,不知道已经被扫地出门的韦德金有没有反应过来,他在保时捷家族的眼里,只是一出苦肉计里的配角罢了。

至此,保时捷汽车和大众汽车,作为保时捷家族的一体两翼,终于在家族第三代的两大翘楚手中,再次合二为一,并被保时捷家族全部成员,重新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看似捉摸不定的机缘,背后都是一盘算计好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