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设计解码] 大约在两周前,我们干了一件事,搜罗了当时的谍照假想出了一辆小鹏新车(点击进入假想图文章)。今天我们又干了一件事,带着这张假想图前往小鹏汽车位于广州天河的总部找到了设计师本尊!别误会,我们不是来踢馆的,那么我们究竟干了什么呢?一起看看正文便知。
落座小鹏汽车总部大厅时正是上午十分,广州28度的气温让我们不得不擦着汗,正是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小鹏汽车外造型设计总监张利华。在他落座的瞬间,我看到他胸前的工卡上00027的编号,如今小鹏汽车的员工规模早已上千,而这个编号则意味着这位设计总监是从成立之初在民房中创业走过来的。
书归正传,我们今天是来聊P7的,也就是之前内部代号E28的一款纯电动轿车,继G3之后这也是小鹏汽车推出的第二款纯电动车型。不同于G3,P7定位于轿车,而车身姿态更倾向于轿跑风格。
设计总监在谈起这辆新车之前,饶有兴趣地要求要细看一下我们的假想图。既然来都来了早晚是要看的,我们便打开了手绘板的电源……看一看我们到底能猜中几成。
P7与光剑2.0
在点评过假想图之后,我们也第一次见到了设计师本人的效果图。很多萦绕在心头的细节疑问也终于拨云见日。比如此前我们参考并假设的光剑大灯,其实在P7上已经进化为光剑大灯2.0版本。之前我们提到新车的设计灵感来自星际,而P7车头的分体式大灯就体现着「星际之光」,设计师希望用流动的光赋予产品生命,从G3到P7光剑的感觉是在进化,尝试了互动和交流,设计师称,两种都是体现科技感但我们换了一种更巧妙的表达方式。
张利华坦言,P7的贯穿式大灯是人车交互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大部分车企还乐此不疲地谈论仿生学,比如鹰眼大灯、豹眼大灯时,小鹏汽车的设计者则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科技感。不是否定仿生学,而是作为一款智能汽车,技术和科幻才是更应有的模样。
当然,并不仅仅是「很酷」这么简单,P7能够实现的灯语包括问好、跟随、反馈等方式,而贯穿式的灯带也出现在车尾,与头灯做了前后呼应。
「小」设计与「大」设计
在聊P7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觉,眼前这位年轻的设计师有着别的设计师不常有的理性。我们总说:工程师严谨,设计师奔放。张利华表示,在小鹏汽车无论是工程部还是设计部,我们都是为了一个产品在服务。所以「维度」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作为设计者我会跳出设计的小维度,更多的站在产品的角度去思考设计问题。工程师同理,所以在小鹏:「工程师需要发散和大胆,而设计师则多一份理性和切实」。
而设计,特别是在草图阶段谈的最多的可能是感觉和灵感,而灵感是碎片化的,如何用逻辑思维来整合灵感才是设计师最应该做的。而在设计范畴里,它的发展也受制于两大因素:
第一,用户。 第二,技术。
先说人的因素。当下,用户的购车需求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场景更细分了,也许以前购车时候我们会考虑很多场景以及几位家庭成员的各种需求,最后的结果就是折中;而现在,自我的的比重占的更大,个性和与众不同的需求被凸显,这样的结果就是「我的车一定要不一样」。
在说技术因素。技术手段的创新和迭代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设计,设计也无法脱离技术的依托。就比如现在P7车头上这种又细又长的灯带,在以前是无法制造的,因为技术水平不允许,但现在它早已悄然出现在很多电动车型的设计上了。
如果说如何达成一个好的产品,那么需要分为两步: 第一,达成关注。第二,达成购买。 同理,一个好的设计也远远不止于单纯的视觉美感,在好看的基础上,能满足功能性和达成高性价比,才能最终达成购买。这就好比满大街的超跑也能达成关注,但并没有多少人会购买,因为并没有达成高性价比。
所以,在P7上设计者希望的状态是:用不太昂贵的手段来实现一个高品质的设计。张利华举了个例子,在G3尾灯的设计上他运用了参数化设计,通过灯腔内部的结构变化来实现层次分明的科技感效果。在P7上小鹏采用同样的逻辑,相比G3设计更开放,利华表示作为小鹏的第二款汽车,他并不急于在P7上去固化什么元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看市场的反馈来决定设计的去留。
就在我们结束采访之际,没想到利华邀请我们共进午餐,当然是在小鹏总部的食堂。要知道「食在广州」这样的机会怎么可以错过,看来这也算是我们小鹏之行的意外收获。
全文总结:
跟设计师聊天还是比较天马行空的,最后我们已经从P7聊到「大设计」范畴了,不过都说一款产品的好坏取决于设计者的高度,与利华的交谈中我们看到了小鹏汽车对设计的器重,也看到一个新创车企在竞争中的决心。P7将于本届上海车展正式亮相,如果您对此感兴趣,不妨在车展期间来小鹏汽车展台。(文/汽车之家 张玥玥 图/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