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又一家港股創新藥企宣布退市

2024-07-10女人

港股又有一家創新藥企宣布退市。7月5日, 賽生藥業釋出公告稱,公司已完成私有化交易流程,正式從香港聯合交易所退市。

賽生藥業以核心單品「日達仙」而著名。日達仙是一款免疫調節劑,臨床上常套用於治療慢性病毒感染、腫瘤及免疫缺陷病人的輔助治療,還可作為疫苗增強劑。早在 2003年SARS疫情期間,日達仙就成為非典治療的核心藥物之一, 至今已有20多年,這一品種依然暢銷不衰。2023年,賽生藥業營收為31.56億元,其中日達仙占26.31億元。

賽生藥業的 在研管線中還有埃拉司群、註射用美羅培南韋博巴坦等產品, 已經進入後期臨床試驗階段。公司業績穩定、增長趨勢明確,卻突然在這個時候私有化。

公司表示,私有化交易完成後,未來將持續聚焦業務發展、服務全球廣大患者。有業內評價稱:賽生藥業近幾年的經營業績表現不錯,香港市場不能完全體現出公司價值,估計是有登陸國內A股市場的想法。港股股價長期低迷,維持上市地位卻無法融資, 與其徒增財務成本,不如結束另謀出路。

今年已經有中國中藥、復宏漢霖等公司相繼從港股結束。

私有化已是無奈之舉

賽生藥業將私有化登出價格確定為現金每股18.8港元,與當年上市的發行價一樣。在港股這兩年裏,賽生藥業分紅0.74港元,如果一個股民從IPO開始拿到退市, 算上時間成本,他大概只是沒跑贏定期利息,但比起大跌的港股醫藥企業來說,相對是賺了。

賽生藥業的私有化並沒有坑股東,這在當下的資本環境下非常不容易。新聞稿顯示,賽生藥業預估本次交易估值約為110億元, 自稱是過去10年香港資本市場醫療領域已完成的最大私有化交易, 也是過去三年由私募基金牽頭完成、大中華區最大的醫療並購交易。

賽生藥業的前身是一家名為「SciClone US」的美國公司,1990年成立,2年後登陸納斯達克。2013年,中國管理團隊加入公司,後由德福資本發起、中銀、鼎暉等資本組成買方財團,以每股11.18美元的現金對價,將賽生藥業進行私有化。

在眾多財團的推薦下,賽生藥業再次投入資本市場的懷抱,於2021年3月登陸香港股市。彼時正值香港股市創新藥繁榮的尾聲,募集資金總額約為21.80億港元。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 德福資本為賽生藥業的單一最大股東,占股35.14%。


賽生的股價一度在18至23港元之間徘徊。隨著投資者對創新藥大行情逐漸失去信心,港股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股價普遍下跌。賽生藥業也不例外,跌破18.8港元的發行價,最低到了個位數。不過,資本市場的低迷,並未拉低賽生藥業的營業收入,日達仙做了主要貢獻。

日達仙因廣泛的適應癥曾被業界譽為「萬能神藥」,雖然從2017年起被多省市三甲醫院列入【重點監控名單】,不過賽生藥業另辟蹊徑,開拓了院外市場。2019年至2023年,公司的 營收從17.08億元飆升至31.56億元,日達仙零售藥店收入占總營收比重已經超過50%。

與此同時,賽生藥業還代理諾華的唑來膦酸、輝瑞的醋酸甲羥孕酮、百特的異環磷醯胺等多款跨國藥企在中國產品的商業化。

2022年,時任賽生藥業副總裁、研發總經理兼首席醫學官的毛力告訴健識局,公司瞄準的都是臨床「未滿足的治療需求」,重點布局腫瘤和重癥感染領域,保持「輕資產」的運作模式,為全行業打一個樣。 【毛力加盟!「低調」的賽生藥業,藏著一個個創新「金礦」】

業績穩定又有增量空間,只是身在港股,未能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賽生藥業選擇退市也是無奈之舉。

今年3月,賽生藥業在提出私有化方案的同時,也表達出公司股價流動性不如預期,資本市場不能再為公司長期發展提供充足資金,低迷的股價會損害公司的業務重心和雇員士氣。

醫藥私有化浪潮來襲

賽生藥業的私有化,引發很多長期看好其發展的投資者不滿,稱賽生藥業近幾年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公司保持良好的基本面和發展潛力, 但私有化前公司市盈率僅有8倍,投資價值明顯被低估。

然而,退市、私有化的決定,顯然是董事會與中小投資者的一場「雙贏」。6月19日,在賽生藥業的股東特別大會上,該方案獲得董事會超過99%的贊成票數。

不可否認, 隨著香港股市的表現日漸低迷,目前已有多家醫藥上市公司啟動私有化,主動選擇退市。

今年2月,中國中藥釋出公告稱,國藥集團擬以每股4.6港元的價格將中國中藥控股私有化。公司解釋稱:如果私有化建議成功實施,有利於精簡公司治理、企業和股權結構,提高管理效率。


6月24日,復星醫藥釋出了對復宏漢霖的私有化方案。 公告指出,港股股價水平未達預期且交易量較小,復宏漢霖自上市後亦未透過股權融資籌集資金,其作為上市公司的優勢未能充分體現。

截至目前,業內普遍認為,公司股價長期低迷和交易量過低是醫藥公司選擇私有化的主要原因。

根據【2024年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報告】的數據顯示, 2018年至2023年港股上市的63家生物科技公司中只有9家的股價高於上市發行價。 從上市至2023年12月31日,所有公司的平均股價變動振幅為下跌53%。

2024年港股市場藥企私有化浪潮正在襲來。

撰稿丨小米

編輯丨江蕓 賈亭

營運|廿十三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特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