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以及糖尿病 是當代人最常見的代謝症候群病況之一,很多朋友由於體內胰島細胞被破壞、又或是產生了胰島素抵抗,因此需要長時間藥物治療以及日常調理才能夠防止病情惡化。
在整個調理期間,除了嚴格控糖外,醫生往往還會建議患者少吃葷腥之物,對肥肉和動物內臟這類高油脂、高熱量的食品加以限制。這是因為人體的代謝本就為一個整體,油脂過多攝取會加重肝臟和腸胃的負擔,繼而進一步降低處理糖分的能力,可能會導致血糖峰值快速上漲。
不過,這也並不代表糖尿病患者就一定不能吃肉,若在食材選購以及處理上註意這3點,或能減輕吃肉帶來的營養負擔。
1.選對合適的肉類
由於高血糖患者容易出現高血脂、高尿酸等並行癥,因此在肉類的選擇上,應當避免脂肪和嘌呤過多的品類,比如說豬五花、肥牛、肥羊、動物內臟、動物血以及帶皮禽肉,都應該列在清單外。
因此,去皮之後的雞胸肉、精瘦肉、牛腿肉、去皮魚肉或許是不錯的選擇。這些肉類中脂質含量較低,並且也屬於中低嘌呤含量食材,對高血糖患者而言更為適宜。而且,此類產品往往具有更多礦物質和蛋白質占比,這對患者的身體恢復以及胰島細胞再生都有一定幫助,可以適當多吃。
當然,各人病情病況不同,若您的血糖值已經非常危險了,還是應當按照營養師和醫生建議進行食材搭配,以免傷身。
2.註意食用分量
根據中國的膳食健康指南建議,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攝取250g左右的肉類為宜,這樣能夠滿足蛋白質、脂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部份需求。但對於高血糖患者而言,每天攝取100g左右的肉類最佳。
這是由於高血糖患者會出現代謝遲滯、吸收緩慢的情況,過多的肉食反而會進一步加重代謝負擔,從而使得血糖下降趨於緩慢。
3.註意烹飪的方式方法
罹患高血糖和糖尿病 後,應當盡早與油炸、燒烤、煙熏這類處理方式劃清界限。
在處理精瘦肉、牛羊肉、雞胸肉等食材時,可以采用富鹽水煮制的方法進行,不過鹵湯應盡量減少鹽分和糖分的占比。而在食用魚肉時,則不妨采取清蒸的方式。
鹵煮和蒸制都是低熱量的食材處理方法,並且在烹調時還能夠分解部份食材內建的油脂和大分子糖分,這對控糖控制都有好處。
因此,糖尿病患者並非不能吃肉,而是應當在選擇和烹調上多費些心神。堅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再根據醫生建議合理用藥、積極鍛煉,或能夠讓病情得到更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