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在不經意間發現,看近處的字需要把書本拿遠一些才能看清;或者覺得眼前的光線變得昏暗模糊,尤其是在夜晚或強光下,這種情況可能是老花眼或白內障在「找上門」。這些問題看似尋常,甚至被一些人視為「老了就這樣」,但實際上,它們對生活質素和健康安全有著深遠影響。
老花眼與白內障,雖然一個是生理性的眼睛調節能力退化,另一個是眼睛晶狀體的病變,但都與晶狀體的功能變化密切相關。大概從40歲開始,人們可能會覺得看近處的東西,比如讀書,變得有點費勁了,這就是老花眼的開始。原因是眼睛裏那塊「調節鏡頭」(晶狀體)變得不那麽靈活,不能很快地調整焦距來看清楚近處的東西。白內障則更多發生在50歲以上,尤其是60歲以後,是晶狀體逐漸變得渾濁,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統計,全球範圍內白內障是導致失明的首要原因,而在日常生活中,白內障早期的忽視和延誤治療往往是問題惡化的根本原因之一。早點發現問題,早點治療,對眼睛恢復視力、讓生活過得更好非常重要。就像老話說的,「小毛病不處理,大問題就難解決了」,眼睛的健康也是這樣,得重視起來。
老花眼:無需焦慮,科學應對
很多人對老花眼感到擔憂,尤其是當發現自己「看不清近處」後,會誤以為眼睛出了大問題。但實際上,老花眼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即便如此,老花眼的出現仍會對日常生活帶來不便,例如閱讀、寫字甚至手機操作都變得困難。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老花?
判斷老花眼的簡單方法是:看近處的字時,是不是得把字拿遠點兒才能看清楚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且年齡在40歲以上,很可能是老花眼的表現。建議此時及時就診,驗配一副合適的老花鏡,能夠有效緩解癥狀。
需要提醒的是,老花眼鏡的選擇一定要經過專業驗光,避免盲目使用市場上的成品老花鏡。現成的老花鏡因為度數都是定好的,很難剛好符合每個人的眼睛情況。要是長時間戴這種不太合適的眼鏡,可能會讓眼睛覺得累,或者讓人頭暈不舒服。
新科技幫助應對老花眼
近年來,針對老花眼的新技術不斷湧現,例如雙焦點或多焦點鏡片、漸進鏡片等,可以幫助解決不同視距下的視物需求。此外,針對部份患者的特殊需求,某些眼科手術也能夠在矯正視力的同時解決老花問題,例如透過晶狀體置換術來恢復晶狀體的調節功能。
白內障:拖延治療或致視力不可逆損傷
相比老花眼,白內障的影響更加深遠,甚至可能威脅到獨立生活能力。在白內障早期,患者常常只感到輕微的視力模糊,尤其是在光線較強時容易出現眩光現象。但是,隨著眼睛裏那塊「透明玻璃」(晶狀體)變得越來越模糊,患者的視力就會慢慢變差,最後可能連眼前的東西都看不清了。
白內障為何不能拖?
不少人因為怕做手術,就想著「能拖就拖」。但其實白內障要是拖得太久,可能會惹出別的麻煩,比如青光眼甚至更嚴重的眼內發炎。而且,拖得越久,手術就越難做,手術後眼睛恢復得也沒那麽好。醫生提醒大家,白內障還是早點做手術比較好,這樣眼睛才能恢復得更好。
白內障手術的成功率如何?
現在,做白內障手術的技術已經非常厲害了,成功率超過98%,非常高。醫生會用一種超聲波的方法,像磨豆腐一樣把眼睛裏變模糊的那部份去掉,然後放一個新的、透明的晶體進去,這樣眼睛又能看得清清楚楚了。整個手術很快,只要十幾分鐘,而且做完就可以回家,不用住院。手術後恢復得也快,不會耽誤平時的生活。
李老師是一名退休語文教師,平時喜歡寫字、看書。兩年前她發現自己看書時總覺得字跡模糊,還以為是老花加重了。直到今年上半年,她連電視字幕都看不清了,才決定到醫院就診。經過檢查,醫生確診為雙眼白內障。手術後,李老師恢復了0.8的視力,她感慨地說:「早知道手術這麽簡單,就不應該拖這麽久,耽誤了好幾年。」
雖然老花眼和白內障這兩種眼睛問題是很難完全躲開的,但是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我們可以讓它們來得更晚一些,發展得也慢一些。例如,減少用眼疲勞,增加戶外活動,註意均衡飲食,攝入富含維生素A、C、E以及葉黃素的食物,對於眼部健康非常重要。
眼睛就像一扇窗戶,用得越久,窗戶玻璃難免會蒙上一層灰塵。而老花眼和白內障就是那層逐漸加厚的灰,雖然不會一夜之間讓窗戶完全模糊,但如果不及時清理,最終會讓「窗外的美景」變得模糊不清。
視力問題雖然隨著年齡不可避免,但它們並非不可控。老花眼需要科學的驗配,而白內障則需要早期幹預。無論是佩戴合適的眼鏡,還是進行必要的手術,現代醫學技術都能幫助每個人享有清晰的視界。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忽視這些看似平常的問題,應及時行動,主動掌控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