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後體重反彈,這大概是每個嘗試過減肥的人都不願面對的現實。你可能已經聽說過「溜溜球效應」,就是指人們在成功減掉體重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體重往往會逐漸回到原來的水平,有時甚至會超過原來的重量。這種情況不僅讓人沮喪,更重要的是,它會對健康造成長期的影響,比如增加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的風險。然而,科學界並沒有放棄尋找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最近,一項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為我們揭示了體重反彈背後的秘密——肥胖「記憶」。
在這項研究中,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透過對18名非肥胖癥患者和20名肥胖癥患者(經過減肥手術減重,BMI至少減少了25%)的脂肪組織細胞進行RNA序列分析,發現了令人驚訝的結果。他們註意到,即使是在顯著減重後,這些人的脂肪組織細胞依然保留著轉錄變化。換句話說,這些細胞似乎「記得」它們曾經處於肥胖狀態下的情況。為了驗證這一點,研究團隊還在小鼠模型中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結果同樣發現,無論是在瘦小鼠、胖小鼠還是肥胖後減重的小鼠中,都存在表觀遺傳變化和轉錄變化。
這些變化不僅僅是數碼上的差異,它們實際上影響了脂肪細胞的功能,比如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新脂肪細胞的形成。這意味著,即使人們透過節食或手術成功減掉了體重,身體內部的某些機制仍然傾向於恢復到肥胖狀態。這種機制可以被形象地稱為「肥胖記憶」,它就像是身體對過去肥胖狀態的一種記憶,使得體重更容易反彈。
那麽,面對如此頑固的「肥胖記憶」,我們真的無計可施嗎?當然不是。研究團隊指出,既然已經找到了「肥胖記憶」的生物學基礎,未來的治療手段或特許以從這些細胞變化入手,開發出更有效的長期體重管理方案。例如,透過藥物或其他幹預手段來調整那些導致體重反彈的細胞行為,幫助人們更好地維持減重成果。
與此同時,對於普通人來說,雖然我們不能直接幹預細胞層面的變化,但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可以幫助我們對抗「肥胖記憶」。首先,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運動不僅能幫助燃燒卡路裏,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減少脂肪堆積。其次,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高糖、高脂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確保營養均衡。最後,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關鍵,積極的心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減少因情緒波動而導致的暴飲暴食。
總的來說,肥胖「記憶」確實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現象,但它並不是無法克服的。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有效的手段幫助人們實作長期的體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