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媽媽在孩子的人格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者說起決定性的作用。
爸爸只不過是母嬰關系的背景,但是這個背景也非常重要。
爸爸是孩子眼中的第二個人,因為第一個人是媽媽。
當孩子意識到爸爸的 存在時 ,三角關系就建立了。
這個三角關系意味著二元關系的突破,這本身就意味著成長。
所以,在心理學上一直有著60分媽媽的說法,卻沒有60分爸爸的說法。
對於合格的爸爸,他的主要功能就是要使母嬰關系不要那麽融合。
但是很遺憾,在很多咨詢案例中,好多出問題的孩子,他們家庭裏父親的功能是缺失的;
這是因為母親強大的存在讓爸爸喪失了本應具有的功能。
當然也有其他情況,比如爸爸主動離開了這個家庭。
所以,有很多家庭治療的方式,就是要加強父親在一個家庭中的存在和權力。
簡言之,一個合格的爸爸,應該在家庭關系中制造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不是允許母嬰這樣的兩級關系的存在。
而最滋養的愛,就是媽媽給予孩子的60分的愛,而非全心全意,更不是偶爾的滿足。
60分的媽媽離100分的媽媽所缺的那40分,有無窮無盡的妙處。
其中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缺的40分構成了溫尼科特口中的「母嬰間隙」,也就是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這個間隙在孩子長大之後,就改名為「自由」。
很多人認為,自由的價值高於愛情甚至生命本身。
反觀沒有間隙的孩子,會對窒息性的關系成癮。
他們成年後要麽仍然處於跟父母的纏結中,要麽處於跟他人高濃度的沖突關系中;
我們的身體會反映心靈的需求,
比如支氣管哮喘,還有遷延不愈的鼻炎,精神分析的解釋為——都是身處這種關系中產生的軀體癥狀。
呼吸的不通暢,是心理不自由投射到呼吸系統的結果。
還有一個好處是,這裏缺的40分為他人進入開了一個口子。
他人可以是父親、老師、同學和朋友,孩子的世界從此變得天寬地闊,心靈也相應地變得浩瀚無邊。
40分的缺憾原來不是缺憾,而是真正的完整與美好。
反關100分的媽媽,他的世界只有一人。
很多咨詢案例中出現無數下列情況,孩子長大後即使曾經有一段時間遠走高飛了,但最終以疾病的方式回到了媽媽身邊;
那是因為他想留在媽媽身邊,直到兩人相互打100分之後,才能夠放心地去做自己,這就是創傷。
創傷之所以是創傷,是因為它讓孩子滯留在創傷發生的地方,那個地方有「完美的媽媽」在等著孩子「回家」。
再有,這裏缺的40分是科學、藝術等方面創造力的無窮無盡的源泉。
它可以使人類用智力和想象力去制造一個完美的媽媽。
很顯然,現實層面的完美媽媽會扼殺這個創造力,創造力變成了對完美媽媽的否認,啟用內疚感,在超我的監視下,創造力變成了罪惡本身。
所以,若真愛孩子,就要心粗點,陽光點,做60分的媽媽。
60分的媽媽既表達了「夠好」、「及格」的意思,又清晰地允許了40分的「不好」。
每個個體都是矛盾的集合體,故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善良就有邪惡,有精進就有擺爛等;
若想成為60分的媽媽,首先就要學會全然地接納自我,才可能允許孩子既有美好也有瑕疵,這既是生命本色,更是幸福之源。
她能夠面對自己的瑕疵,而不會感到羞恥,所以她也能夠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會要求孩子完美來抵消自己的不完美導致的羞恥感。
同時,60分的媽媽自己已經放棄嬰兒般的自戀,她不再需要透過自己的完美來得到他人的愛,因為她完全獨立,能夠自給自足。
並且,60分的媽媽有著最接近真實的自我,孩子在她面前也就可以做真實的自己。
在這類媽媽的「鏡映」下,孩子一開始就把註意力放在了解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如何滿足媽媽的要求之上,這就避免了以後用一生的時間去尋找真實的自己。
娟心理: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專欄有療愈創傷和人格成長的方法,如有需求,可作了解;若有情感心理困擾,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