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年過40,有這3個特點的人,說明心臟更年輕

2025-01-09女人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現代人的孤獨感也日漸上升,例如:

想分享快樂時,翻遍朋友圈發現無人能共享喜悅;

周末想出門逛街,但找不到適合的人,最後只能宅家裏;

每天往返於家和公司兩點一線,社交活動幾乎為0。

許多研究表明,日復一日的獨來獨往,缺少和其他人的社交來往,這種社交隔離的狀態,會帶來許多潛在的危害。

2023年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自然人類行為】)的發表了文章,這項研究納入了90項參考涉及220多萬人,結果發現社會隔離和孤獨分別增加了32%和14%的全因死亡風險。

更具體而言,社交孤獨對人的危害,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方面:

心理問題:長期的孤獨狀態可能會加劇抑郁、焦慮等傾向。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可能導致身體健康狀況惡化。

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提高皮質醇水平,導致慢性壓力增加,從而增加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心臟病風險。

生活方式因素:孤獨感還可能伴隨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抽煙、酗酒、久坐和缺乏鍛煉。

改變大腦結構:改變大腦顳葉、海馬和杏仁核等區域活動,從而影響人的情緒調節和認知功能。

免疫系統功能受損:可能會改變基因表現,降低免疫系統的功能,從而使人更易患病。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會導致社會隔離和孤獨人群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而保持良好的社交關系更有利於維護身心健康。

一項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進展】研究顯示,在280324名參與者中(年齡範圍在44-76歲),在已婚或有物件的基礎上,社互動動中能做到這3點的人,心臟的生理年齡通常會比實際年齡小。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社互動動越頻繁,心臟的衰老速度越慢。

研究進一步調查發現,幾乎無社交或社互動動低的人,心臟老化速度更快,死亡風險也更高。

紐約大學的社會學家Eric Klinenberg認為,決定你是否孤獨的,是社會互動的質素,而不是數量。

擁有100個互聯網點贊之交,不如有1個可以交心的朋友。而一段好的關系往往有這些特征:彼此相互尊重欣賞、能相容、有安全感。

建立高質素社交的第一步是培養自我效能感。你首先要相信自己有積極社交的能力,不要消極地預設「大家都不喜歡我」,這能讓你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其次要拓展社交範圍,你可以透過加入興趣社區,結識和你有共同愛好的群體,最好約線下見面。

同時,你還可以基於自己的性格和所處的人生階段,找到和你相似的朋友,相似的人更易相互理解,產生共鳴。

在維系關系的過程中,要學會給予積極的反饋,看到對方的閃光點,並不吝嗇於口頭表達「你真棒」。

此外,也要學會保持邊界感,既不過分親近,例如不要未經允許就偷看別人私密或進入別人空間,以及不要過度幹涉別人的生活。也不要過分疏遠,在雙方都能感到舒適的範圍中互動。

參考資料:

[1]Wang, F., Gao, Y., Han, Z.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90 cohort studies of social isolation, loneliness and mortality. Nat Hum Behav 7, 1307–1319 (2023).

[2] Rajai, N., Medina-Inojosa, J. R., Lewis, B. R., Sheffeh, M. A., Baez-Suarez, A., Nyman, M., ... & Lerman, A. (2024).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Isolation With Age-Gap Determin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nabled Electrocardiography. JACC: Advances, 100890. DOI: 10.1016/j.jacadv.2024.10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