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失語癥」「分離轉換性障礙」「消瘦」「焦慮」……關鍵詞刷爆網絡,那麽到底什麽才是分離轉換性障礙呢?濰坊市第二人民醫院(濰坊呼吸病醫院)康復科醫生來為您答疑解惑。
一、什麽是分離(轉換)性障礙?
分離(轉換)性障礙是一類由明顯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於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
二、分離(轉換)性障礙的表現
分離癥狀表現
(一)記憶障礙
1.選擇性遺忘:患者會忘記某些特定的、往往是與創傷性事件有關的記憶片段。例如,經歷了一場激烈的爭吵後,可能會忘記爭吵過程中自己或對方說過的某些關鍵話語,而對其他事件記憶正常。
2.普遍性遺忘:這種情況更為嚴重,患者可能會忘記自己的身份、過去的經歷等大量資訊。比如,一覺醒來後,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記得自己的家人、朋友和生活經歷。
(二)意識障礙
1.意識朦朧狀態:患者意識範圍縮小,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變得模糊不清。他們可能會出現一些無目的的行為,如在房間裏徘徊、喃喃自語,但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遲鈍。例如,在遭受重大精神打擊後,進入意識朦朧狀態,眼神空洞,好像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對旁人的呼喊不能及時回應。
2.恍惚狀態:類似白日夢的狀態,患者似乎處於一種半醒半睡的狀態,註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因素引導。比如,在催眠誘導下容易進入恍惚狀態,此時可以按照催眠師的指令做出一些簡單的動作或回憶某些事情。
3.人格解體/現實解體
①人格解體:患者感覺自己的身體或心理活動好像不屬於自己,有一種「靈魂出竅」的體驗。例如,感覺自己像是在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著自己的身體在行動,或者感覺自己的情感、思維好像被別人控制了。
②現實解體:覺得周圍的環境不真實,如看到熟悉的街道、房屋等,卻感覺像是在看電影場景一樣虛幻,物體的顏色、形狀可能看起來很奇怪,聲音也好像來自遙遠的地方。
③分離性木僵:患者長時間保持一種固定的姿勢,沒有言語和隨意動作,對疼痛、光線、聲音等刺激缺乏反應。這種狀態可能會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通常是在受到強烈的精神刺激後發生。比如,聽到親人離世的訊息後,突然僵住,如同木雕一般。
(三)運動障礙
1.痙攣發作:類似於癲癇發作,但沒有癲癇的典型腦電圖改變。發作時患者可能會突然倒地、抽搐,四肢不規則地舞動,身體扭動,伴有哭喊等,但意識不完全喪失,有時還能回憶起發作時周圍的情況。
2.癱瘓:可以是單癱(一個肢體癱瘓)、偏癱(一側肢體癱瘓)或截癱(雙下肢癱瘓)。然而,神經系統檢查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來解釋這種癱瘓。例如,患者可能突然無法行走,但肌肉力量、神經反射等檢查都是正常的。
3.失音:患者不能說話,但檢查喉部結構和功能正常,沒有聲帶損傷等問題。通常是在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後出現,可能是一種心理因素導致的表達障礙。
(四)感覺障礙
1.感覺缺失:身體某一部位或多個部位失去感覺,如觸覺、痛覺、溫度覺等。例如,患者可能感覺自己的手部沒有任何感覺,用針紮也不覺得疼,但神經系統的感覺傳導通路並無失真傷。
2.感覺過敏:對正常的感覺刺激產生過度敏感的反應。比如,輕微的觸摸就感覺像被電擊一樣疼痛,或者正常的光線照射就覺得刺眼難受。
3.感覺異常:患者會感覺到身體某些部位有異常的感覺,如麻木、刺痛、燒灼感等,但沒有器質性的原因。這些感覺可能會時有時無,在情緒波動時更明顯。
三、分離(轉換)性障礙的康復治療
對分離(轉換)性障礙的患者,根據其功能障礙表現可進行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失語、癱瘓、肌力下降等)。
(一)心理治療
1.暗示治療
①言語暗示
2.認知行為治療
①認知重構
②行為訓練
③支持性心理治療
(二)康復治療
1.物理治療:
對於有運動障礙的患者,如肢體癱瘓或運動不協調等情況,可以采用物理治療方法。例如,透過按摩、理療(包括電刺激、超聲波治療等)來促進肌肉功能的恢復,改善肢體的血液迴圈,預防肌肉萎縮等並行癥。
2.作業治療
幫助患者恢復日常生活能力。例如,對於有手部精細動作障礙的患者,作業治療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訓練活動,如捏豆子、拼圖、編織等,來提高患者手部的靈活性和協調性,使患者能夠更好地完成穿衣、進食等日常活動。
3.社交技能訓練
由於分離(轉換)性障礙患者可能在患病期間出現社交退縮等情況,社交技能訓練可以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訓練內容包括溝通技巧、情緒表達、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例如,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患者練習如何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增強患者的社交自信。
四、總結
相信,經過這段時間的康復訓練,趙露思一定會以更加健康、更加活力滿滿的狀態回歸大眾的視野,對於我們平常人來說,失語、偏癱、骨折、運動損傷(崴腳、拉傷)離我們並不遙遠,那麽在我們出現身體上的不適時我們應該及時就診,偏癱後功能障礙、骨折術後疼痛、五十肩、老寒腿,在康復醫學科這些統統不是不治之癥,康復科是奇跡發生之地,讓我們一起解決功能障礙,享受更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