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眼保健操預防近視的原理及作用研究報告

2025-01-05女人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目的

在當今社會,近視已成為一個廣泛關註的公共衛生問題。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超過 50%,低齡化問題突出,高度近視比例明顯增加,防控任務十分艱巨。近視不僅影響個體的學習、工作與生活質素,還可能引發一系列眼部並行癥,對眼部健康造成長期威脅。眼保健操作為在中國校園廣泛普及的護眼措施,自推廣以來已有數十年歷史,然而,近年來隨著近視率的居高不下,眼保健操的實際效果引發諸多質疑。一些人認為做眼保健操並未能有效遏制近視的高發態勢,甚至懷疑其只是一種形式主義。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做眼保健操能預防近視的內在原理及實際作用,剖析影響其效果的各類因素,透過嚴謹的研究方法與數據分析,為科學認識眼保健操提供依據,助力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護眼觀念。

1.2 研究方法與範圍

本研究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一是文獻研究法,廣泛查閱國內外醫學、眼科學、中醫經絡學等領域的相關文獻資料,梳理眼保健操預防近視的理論基礎,包括眼部生理結構、經絡穴位作用以及前人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挖掘眼保健操設計的科學依據;二是案例分析法,收集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人群堅持做眼保健操的例項,以及近視防控成效的跟蹤數據,對比分析眼保健操在個體及群體層面的實際影響;三是對比實驗法,選取部份學校或班級作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控制用眼環境、學習強度等條件下,對比堅持做眼保健操與未做眼保健操群體的近視發生率、近視發展速度等指標,量化評估其效果。研究範圍涵蓋眼保健操預防近視的原理探索、對不同人群(如兒童、青少年、上班族等)近視防控的效果差異、眼保健操與其他近視防控方法(如戶外活動、佩戴眼鏡等)的協同作用及比較分析,全方位深入探究眼保健操在近視預防體系中的地位與價值。

二、眼保健操預防近視的原理剖析

2.1 基於中醫經絡理論的闡釋

中醫經絡學說認為,人體經絡系統如同一張縱橫交錯的網絡,遍布全身,將各個臟腑器官、組織連線成一個有機整體。眼周分布著眾多穴位,它們與經絡緊密相連,是氣血輸註出入的關鍵部位。例如,睛明穴位於內眼角稍上方凹陷處,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起始穴,直接與眼部氣血相通,按摩睛明穴可疏通膀胱經經氣,使氣血順暢上註於目,濡養眼球組織,維持眼部正常生理功能;攢竹穴位於眉頭凹陷中,屬足太陽膀胱經,其經氣同樣與眼部關聯密切,刺激攢竹穴能激發經氣執行,調節眼部氣血分配,改善眼部營養供應,對預防因氣血不暢引發的眼部問題起著重要作用。當按摩這些穴位時,透過手法刺激產生的物理訊號,經經絡傳導至臟腑及相關組織,引發一系列神經反射調節,如同為眼部氣血執行 「疏通管道」,保障眼部新陳代謝正常進行,從而達到預防近視的目的。

2.2 對眼部血液迴圈的改善機制

眼部血液迴圈對於維持眼球正常生理功能至關重要。長時間用眼,尤其是近距離註視電子螢幕、書本等,會使眼部血管處於持續緊張收縮狀態,血流速度減緩,導致眼周組織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與營養物質供應,代謝廢物如乳酸等堆積,進而引發眼部疲勞、視力下降等問題。眼保健操中的按摩動作,如輪刮眼眶,透過手指輕柔刮動眼周皮膚,對眼周血管產生溫和的機械刺激,促使血管舒張。這就像為血液迴圈 「助力」,加速血液流動,一方面能及時帶走堆積的代謝廢物,減輕眼部酸脹、幹澀等不適感;另一方面可將更多營養成分輸送至眼部組織,包括視網膜、晶狀體等,維持其正常結構與功能,為眼球營造良好的內環境,有效緩解用眼疲勞,預防近視發生。

2.3 緩解眼部肌肉緊張的作用

在日常用眼過程中,無論是閱讀、書寫還是使用電子器材,眼睛長時間聚焦、頻繁調節,會使眼部肌肉處於持續緊張收縮狀態。眼外肌中的睫狀肌負責調節晶狀體的曲度以看清不同距離物體,過度用眼會使其痙攣,失去彈性調節能力;眼輪匝肌環繞眼球,緊張時會壓迫眼球,影響眼壓及眼球正常形態。眼保健操設計了針對眼部肌肉的按揉動作,如按揉太陽穴,可放松顳肌及眼輪匝肌在太陽穴附近的附著點,舒緩肌肉緊張度,減輕對眼球的外部壓力;四白穴位於眶下孔處,按揉四白穴能直接作用於下方的眼輪匝肌及眶下神經分支,緩解肌肉疲勞,促進其恢復正常收縮舒張功能,使眼球運動更加靈活自如,改善眼部肌肉的協同工作能力,減少因肌肉緊張失衡引發的近視風險。

三、眼保健操在不同人群中的預防效果

3.1 青少年群體

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學業負擔重,用眼強度大,是近視的高發人群。以北京某重點中學為例,該校自 2010 年起強化眼保健操推廣,每天固定時段組織學生規範做操,安排教師監督指導,確保穴位準確、力度適中。對比 2005 - 2009 年近視率年均增長 8%,2010 - 2014 年近視率年均增長放緩至 4%,足見堅持做眼保健操對近視防控的積極意義。再看上海一所普通初中,選取同一年級兩個班級,A 班嚴格落實眼保健操,B 班因教學安排做操不規律。一學期後,A 班近視發生率為 12%,B 班則高達 20%,做操認真程度與近視防控成效緊密相關。此外,對廣州多所學校聯合調研發現,長期堅持做眼保健操的學生,近視度數增長速度較不做操學生平均每年少 25 度,表明眼保健操能有效減緩青少年近視發展行程。

3.2 成年辦公族

成年辦公族長時間面對電腦螢幕,眼睛極易疲勞,近視風險攀升。某一線城市針對職場人群的調研顯示,在金融、互聯網、傳媒等行業,超 80% 員工每日用電腦超 6 小時,超 60% 員工抱怨眼部幹澀、視物模糊等不適。其中,堅持每日做眼保健操的群體,眼部疲勞緩解率達 70%,視力下降速度較不做操同事減緩 30%。如一家互聯網公司,鼓勵員工工間做眼保健操,設定專門休息區、張貼穴位圖、安排領操員。數月後,員工反映眼幹、眼脹等癥狀減輕,公司年度體檢顯示員工視力整體下降振幅從上年的 15% 降至 8%。這得益於眼保健操促進眼周血液迴圈,緩解長時間盯屏導致的睫狀肌緊張,為用眼過度的辦公族構築護眼屏障。

四、眼保健操與其他護眼方法的對比

4.1 與眼藥水的護眼功效對比

眼藥水作為常見的護眼用品,主要透過直接將藥物成分作用於眼表,達到滋潤眼睛、緩解幹澀、減輕炎癥等功效。例如,人工淚液類眼藥水,其主要成分玻璃酸鈉等能模擬天然淚液,補充眼表水分,迅速緩解因長時間用眼、環境幹燥等引起的眼睛幹澀不適,為眼睛提供即時的濕潤感,使眼球表面保持潤滑,減少摩擦損傷;抗疲勞眼藥水如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可改善視網膜血液迴圈,增強眼部細胞代謝活力,緩解因用眼過度導致的睫狀肌疲勞、視物模糊等癥狀。而眼保健操側重於從眼部生理機能的根源進行調節,透過按摩穴位刺激經絡氣血執行,改善眼周血液迴圈,將營養物質源源不斷輸送至眼部組織,增強眼部自身的調節與修復能力,預防因氣血不暢、肌肉緊張引發的近視問題。

在適用場景上,眼藥水更適用於眼睛突發的幹澀、疲勞、炎癥等急性癥狀,能快速緩解不適,便於攜帶使用,可隨時為眼睛 「救急」;眼保健操則適合在日常用眼過程中定時進行,作為長期護眼保健手段,如學生課間、上班族工間休息時,持之以恒發揮預防近視、維護眼部健康的作用。

4.2 相較於遠眺、戶外運動的優勢與不足

遠眺與戶外運動均是護眼的有效舉措。遠眺能讓眼睛從長時間的近距離聚焦中解脫出來,使睫狀肌得以放松,調節晶狀體恢復彈性。當望向遠處風景時,眼睛焦距拉長,睫狀肌不再處於緊張收縮狀態,有助於緩解眼部疲勞,預防因持續近距離用眼導致的近視。戶外運動更是益處多多,一方面,戶外充足的自然光照可促使視網膜分泌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能抑制眼軸過快增長,從根本上降低近視發生風險;另一方面,運動過程中眼睛不斷追隨物體、遠近切換視角,鍛煉了眼部肌肉的靈活性與協調性,增強眼睛的調節能力。然而,遠眺受環境限制較大,城市中高樓林立、視野受限,人們很難隨時找到開闊的遠眺空間,且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遠眺易產生疲勞。

戶外運動需專門時間安排,受天氣、場地等因素制約,對於學業繁重的學生、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每日保證足夠時長存在困難。相較之下,眼保健操不受場地、時間、天氣影響,隨時隨地可開展,短短幾分鐘就能精準作用於眼周關鍵穴位與肌肉,快速緩解當下眼部緊張狀態,操作便捷高效,但它缺乏戶外運動帶來的自然光刺激與全身性鍛煉效果,護眼功效相對局限於眼周局部調節。綜合來看,多種護眼方法各有優劣,相互配合能構建更完善的護眼體系。

五、眼保健操推廣與實施的現狀及挑戰

5.1 校園推廣情況

在中國,絕大多數學校已將眼保健操納入日常作息,通常安排在課間時段進行,每天至少做兩次,旨在督促學生定時放松眼睛,緩解學習過程中的用眼疲勞。以北京的某重點小學為例,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 10 分鐘課間休息,期間專門留出 5 分鐘用於做眼保健操,鈴聲一響,廣播播放輕柔引導語,學生們在老師監督下閉眼做操。然而,實際推行中問題諸多。一方面,部份學生做操不規範,穴位找不準、力度把握不當,如按揉睛明穴時,本應輕按內眼角凹陷處,卻常有學生按錯位置或用力過猛;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態度不認真,敷衍了事,趁老師不註意睜眼、交頭接耳,未達到按摩放松效果。此外,受課程進度、考試安排等影響,個別老師為趕教學進度壓縮課間,導致眼保健操時間被擠占,學生無法按時做操,影響護眼效果,校園眼保健操的落實亟需加強監督與規範。

5.2 社會認知與普及障礙

在社會層面,大眾對眼保健操原理及作用的認知普遍不足。許多成年人雖學生時代做過眼保健操,但對其為何能護眼缺乏深入了解,只當作例行公事。在職場,眼保健操推廣更是艱難,以互聯網、金融等高強度用眼行業為例,員工每日面對電腦超 8 小時,午休時間短,工作節奏快,即便知曉眼保健操益處,也難有精力和氛圍去做。一方面,職場缺乏引導與組織,沒有固定時間、場地做操;另一方面,員工擔心被視為 「偷懶」,存在心理顧慮。還有部份人群對眼保健操科學性存疑,受 「眼保健操無用論」 影響,認為做與不做對視力影響不大,更傾向於眼藥水、護眼儀等產品,忽視眼保健操這種簡便、無成本的護眼方式,社會普及面臨重重困難。

六、結論與建議

6.1 研究結論總結

本研究透過多維度深入剖析,有力證實眼保健操預防近視具備堅實的科學依據。從中醫經絡理論出發,按摩眼周穴位可疏通經絡氣血,滋養眼球;對眼部血液迴圈與肌肉緊張狀態的改善作用顯著,能有效緩解用眼疲勞,為眼球營造良好內環境,從根源上降低近視風險。在不同人群實踐中,青少年群體堅持做操可減緩近視發展,成年辦公族借此緩解眼疲勞、穩定視力,充分彰顯其護眼實效。然而,需明確眼保健操雖功效突出,但並非孤立的 「護眼神器」,其效果受做操規範程度、個人用眼習慣等因素制約,應與遠眺、戶外運動、合理用眼等方法協同配合,構建全方位護眼體系,共同守護眼睛健康。

6.2 關於推廣與最佳化的建議

在校園推廣層面,學校應強化眼保健操教育宣傳,定期開展知識講座,詳細講解原理、穴位精準定位與規範手法,提升學生重視度與操作準確性;規範教學管理,組織教師培訓,嚴格監督課間做操,確保時間充足、動作到位,可設立班級、年級評比機制,激勵學生認真做操;在教室內配備手部清潔用品,培養學生衛生習慣,預防感染風險。在職場與社會推廣層面,企業、單位可利用宣傳海報、內部培訓等途徑,向員工普及眼保健操護眼知識,引導員工樹立護眼意識;合理安排工間休息時段,設定專門做操區域,鼓勵員工定時做操,緩解工作用眼疲勞;社區、公共場所可透過公益廣告、健康講座等形式,擴大社會知曉度,營造全民護眼氛圍。

在科研創新層面,科研機構應持續深入研究眼保健操,運用現代醫學技術探索穴位刺激深層機理,最佳化按摩手法、順序與時長,提升護眼效果;結合現代生活場景與人群需求,創新眼保健操形式,如開發適配電子器材的線上引導教程、設計便於攜帶的穴位按摩小工具,助力大眾隨時隨地開展護眼行動,讓眼保健操更好融入現代生活,為近視防控貢獻更大力量。